自我超越者的品质是什么?
达到自我超越层次的人是令人敬仰的,苏格拉底、林肯、斯宾诺莎都是令马斯洛崇敬的人。马斯洛认为,达到自我超越的人具有人性最高境界的品质,因为超越自我是抹掉自我的过程,他们无私,富有创造力,开放,真实,接纳,独立,勇敢等。1945年他开始做“善人笔记”,力求发现“最好的人类样本”。他自己也是这样努力的,面对世界大战,作为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己的研究应该能够“拯救这个世界……阻止残酷的战争和可怕的仇恨与偏见”。受马斯洛自我超越思想的影响,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自我超越者的品质,并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特质—状态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者表现出对自我界限的扩展,通过将个人目标与更大的目标相结合,例如家庭、社区、人类、地球或宇宙的福祉,以超越个人的界限。有学者提出了特质—状态自我超越,其中特质自我超越的人格特点是:超越个体的一种价值观倾向,强调的是对他人的福祉和利益的关心,对应的具体价值观为普遍性与慈善;状态自我超越的特征是个体超脱对自我利益的执着追求,降低贪婪动机,转而将他人纳入自我的范畴中一并考虑,并伴随体验到自我超越情绪(敬畏感、道德提升感、感激、钦佩感等)。
一贯贡献者效应
一贯贡献者是特质自我超越的人。毛主席在夸奖吴玉章时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句话精辟地诠释了一贯贡献者的特征。雷锋也是一贯贡献者的典范,具有榜样作用。一贯贡献者效应就是榜样作用,在团队中,一贯贡献者的亲社会意图和亲社会行为高,具有使命感,自我奉献与牺牲,不贪婪,这些特征都具有传播效应,能够提升团队成员的道德感,促进团队合作。但是,研究表明,一贯贡献者在团队中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他们的奉献行为被大家所认可,大家愿意与之合作,所以可以社会性获益。这也验证了马斯洛的理论观点,马斯洛认为最健康的社会是美德会有回报的社会,受到奖励的人应该是行为高尚的人,而不是富有声誉的人。
超越死亡
死亡是人生要面对的终极问题,很多人对死亡具有恐惧感,死亡管理理论揭示了人类的这一心理。晚年病重的马斯洛开始面对死亡问题,但是死亡威胁并没有让他产生死亡恐惧,也没有使他的需要下降到第一类别的基本需要,而是升华到自我超越的更高层次,向死而生。他说,“当一个人超越对死亡的恐惧时,你就会体面、优雅且达观地面对死亡。善终的最佳方式是活出美好人生。”在感受到死亡意识后,人会出现生存的存在域的三种代表成长的特点——正念、开放和宁静的自我。1970年2月12日马斯洛在日记中写道:“无论我何时死去,都会像砍倒一棵树一样,留下一大片成熟的果实待人采摘。如果人生如此丰富多彩,那么抓住它不放就显得十分贪婪且不懂得感恩。”62岁的马斯洛因病离世,但是他的思想却永留人间,他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可以永生的思想,活在后人们的头脑中。在20世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心理学家中,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名列第十。
在《自我超越》这本书中,考夫曼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以现代心理学研究为素材,以心理测量为工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需要的诠释与人生发展的指导,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将心理学知识与原理应用于职场、家庭、管理、教育等领域,最重要的是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更高目标,去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完善自我,惠及他人,助推社会,贡献人类!
许燕
2022年12月12日居家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