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焦虑:Anxiety

焦虑是因自由而头晕目眩。

——索伦·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焦虑的概念》(The Concept of Anxiety)

胃部猛然抽搐,喉咙发紧,眼皮直跳,一颗心七上八下,思忖着各种可能性。不同于平时有明确成因的恐惧或担心,焦虑是始终围绕着生活问题,它着眼于日常烦恼,并将它们变成预期中的灾难。焦虑使人局促不安、喘不过气并感到压抑,我们很容易从这个词的希腊语中辨识出这股压迫、局促的感觉—— anxiety源自希腊语angh(意指紧压、勒杀、因悲伤而颓丧)这个词。

焦虑是人们都会经历的感觉,但如今我们倾向于将它视为毫无意义的情绪,需要加以克服,而且绝对不会心甘情愿。我们可能会因此想起满身大汗、说话结巴的电影角色——例如,电影《热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里饰演杰瑞的杰克·莱蒙(Jack Lemmon),以及任何场合中的伍迪·艾伦——由于不断想象最坏的情形而显得猥琐邋遢、疲惫不堪。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虑不适合成功或快乐的人。制药与另类疗法产业证实了这件事,他们提供药丸、药剂、正向练习和冥想来安定焦虑的心,设法让心“自由”。

焦虑成为一种诅咒,这在21世纪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当我们发现,原来大约100年前焦虑就被视作一种折磨时,不禁大为惊讶。在此之前,有些哲学家认为恐惧和苦恼的感觉是发现自己获得自由之后的健康反应。

认为焦虑可能是一种疾病,这种想法在1893年首度由德国威斯巴登(Wiesbaden)的精神病学家赫克(Ewald Hecker)提出,两年后,被比他更知名的维也纳同行弗洛伊德再度论及。他们称之为“焦虑症”,而且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更精确的名称可以取代笼统含糊、无所不包的“神经衰弱症”,当时许多病患都被诊断患有此症。

焦虑症的症状包括对噪音过度敏感、夜惊、心悸、气喘和多汗,但最主要的特征是“忧虑的期待”,也就是总会担心发生最糟糕的情况。该症状的原型出自一位烦躁不安的家庭主妇:“每当丈夫感冒咳嗽,她就会想到流行性肺炎,并在心中想象他的出殡队伍正要经过。”弗洛伊德说道。他相信这种神经病症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刺激的积累”,按现代的说法就是“性挫折”,这也是为何年轻未婚女性罹患此症的风险最高。据他看来,当时流行的节育手段——安全套和体外排精——抑制了女性的性高潮。未耗尽的女性力比多力比多是英文libido的中文译音,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述,用以专门表述本能,其基本含义是表示一种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libido)会以奇怪的方式爆发,包括心悸及恐慌发作的浅促呼吸等,这些都被弗洛伊德理解为性兴奋时酣畅淋漓、喘息的替代品。因此,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变酸的力比多,以“酒成为醋的方式”与真正的欲望产生关联。

20世纪40年代,在战争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中,有感而发的诗人奥登(W.H.Auden)道出所谓“焦虑时代”(Age of Anxiety)。英美两国政府试图抑制焦虑感的浪潮,于是雇用心理学家来量测并提升人们的“平静感”与“安全感”——类似现今的快乐讲座(另见:Comfort 慰藉)。等到第一种引起社会轰动的镇静剂“眠尔通”(Miltown)于1955年上市后,1963年的“地西泮”(Valium)紧接着被发明出来,焦虑已经成为价值千万美元的产业,以及20世纪的标志性精神疾病。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焦虑时代”逐渐式微。一种新的疾病——被称作“抑郁”的罕见病症开始流行,一部分原因是快速扩张的医药产业所带动的诊断重新分类(见:Sadness 悲伤)。如今焦虑再度兴起,近年来已迎头赶上抑郁,成为在美国最常被诊断出来的疾病。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罹患不同类型焦虑的患者增加了(最新版精神病学诊断宝典《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共罗列了12种焦虑)。到了19世纪末,被诊断出焦虑症的女性多于男性。是否女性天生比较容易焦虑?或者是由于焦虑向来带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因此女性总是更容易符合焦虑的诊断标准?

对早于弗洛伊德约40年出生的丹麦哲学家索伦来说,将焦虑视为广泛流行的心理疾病的这种想法,恐怕让他难以苟同。他相信如果不了解情绪(即便是较恼人的情绪),就不可能思考人类的存在。他说人类是忧虑、害怕、令人厌恶的生物——而在情绪中尤其使他感兴趣的,就是丹麦语中的angest,意指怀抱着对现在的苦恼及对未来的畏惧。他在1844年的著作Begrebet Angest在出版整整100年后被翻译成英语,名为《焦虑的概念》The Concept of Anxiety书中满是旁白和戏语、颠覆和混仿,内容如此晦涩,光是读懂它就足以引发人们的焦虑。

索伦认为,焦虑是当我们了解到生命并非已被决定的恰当反应,我们拥有绝对的自由去做我们想做的决定,并会为此承担后果。“往下望,双眼碰巧看进裂豁深处的人,才会感到头晕目眩。”索伦说,这种晕眩会令人胆怯,但有能力去感觉,可谓一个人真正活过的标志。他宣称只有“最缺乏生气之人,才会过着免于焦虑的生活”。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在于避免这些惊恐烦躁的感觉,或者被它们所麻痹,而在于学会承认与理解它们所提供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倘若索伦得知我们现代人是如何对待焦虑,知道我们将之视为避之唯恐不及之物,而非自由本身的证据,恐怕要大惊失色。他告诫世人,唯有“平庸的愚蠢”,才会忽视像焦虑这种如此重要的感觉,反而将它视为一种疾病。

※互见:不确定;担心;肠胃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