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建设方是行业产业链盟主
随着建筑产业工业化的逐步深入,在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房地产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的大背景下,建设方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游起到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清晰。
1.1.1 谁是建设方
如图1-1所示,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参与方有建设方、勘察设计方、施工总承包方、专业分包方、工程监理方、材料与设备供方、代理咨询方。其中,建设方也称建设单位,《财经大辞典》对建设单位解释是指执行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组织、督促基本建设工作,支配、使用基本建设投资的基层单位。一般表现为:行政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编有独立的总体设计和基本建设计划,是基本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
按照建设方所管理的项目性质和类型,建设方可以分为四类,主要包括:规范化、标准化较高的房地产甲方,以园区建设和政府公建项目为主的产投城投甲方,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基建甲方和以个性化项目建设为主的偶建甲方等。
图1-1 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及建设方分类
1.1.2 建设方的盟主地位
传统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产业化阶段,在新的发展周期内,建设方企业在建筑产业价值链的上游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普遍共识。
建设方链接产业上下游
建设方由于其在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前后连锁性,因而它的需求能够促进一大批行业共同繁荣,从而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图1-2)。首先,建设方是拉动产业链上游的装备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等兴盛的主要力量,并同时拉动金融产业发展。建设领域(如房地产、基建等)投资数量大,投资的回报率高,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其次,建设方和施工方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是甲方和乙方(发包和承包)的关系,建设方的需求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必然相应地驱动产业链中游的施工总承包方、构件生产商、专业分包持续改进与持续发展;最后,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率的逐步提升以及诸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精装修住宅的交付比例等行为,也同步带动了产业链下游的物业、装修、家具等行业的繁荣。
图1-2 建设方链接产业上下游
建设方是产业首要责任主体
2020年9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关于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活动的总牵头单位,承担着重要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依法对工程质量承担全面责任”;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要求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造成安全事故的,建设单位要承担首要责任”。此外,2022年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要“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由此可见,建设方在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下已逐步成为产业首要责任主体(图1-3)。
图1-3 建设方是产业首要责任主体
建设方为项目全周期成功负责
项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建设方,在项目全周期内建设方组织各参建方围绕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并最终把产品转化为利润在产业链上进行分配。项目前期需要通过客户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充分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进行详尽汇总分析以便于项目精准定位,同时指导设计单位完成能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方案;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决策目标能否实现,必须从众多的方案中寻找出更优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将各方案的优点提炼、归纳、综合,最后形成一个更完善的规划设计,这一点只有建设方能做到;对于一项建设工程,涉及的政府行政管理监督部门有项目审批、规划、土地、环保、人防、消防等众多机构,参与的合同关系的单位有施工、工程咨询、规划设计、地质勘探、工程造价审计、材料供应商等业务单位,在这么多的管理部门和业务单位中起协调作用和主导管理作用的是建设方,也只有建设方才能承担这个责任。因此如图1-4所示,从投资成功、价值实现到客户满意,建设方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保障项目成功。
图1-4 建设方为项目全周期成功负责
建设方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图1-5所示,随着工业化4.0的到来,建设方正在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用、双碳国策有效落地、智能建造生产方式应用、建筑工业化远景实现、生态共赢等五个方面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图1-5 建设方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驱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用
进入到管理红利时代,精益化已成为建设方企业的必然选择,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整个成本管理过程中直接的见效方式。例如:利用高效反射涂料反射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原理,有效阻止建筑围护对日光能量的吸收和传导,达到节能保温的作用,同时可满足建筑外墙饰面与保温层的功能。以真石漆为例,反射隔热涂料外墙比一般外墙构造节省77元/m2。
驱动双碳国策有效落地
建筑行业对气候和环境改变十分显著,在CO2、废水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影响巨大,据统计建筑行业每年二氧化碳排放约达到130亿吨,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在“双碳”与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下,建筑产业必须要做出表率,特别是建设方要发挥主体责任,从建筑物绿色节能、建筑过程绿色健康等诸多方面采取措施。行业内的有识企业已经率先开始行动,例如旭辉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低碳”引领绿色、健康、智慧住区的发展。2021年,旭辉在上海打造了超低能耗住宅项目-世纪古美,从设计、建造多个角度发力,让建筑能耗更低、碳排更少、居住体验感更佳。据统计,相对于普通建筑,上海世纪古美每年能减少CO2排放量超1200吨,节约标准煤超500吨。
驱动智能建造生产方式应用
建设部在2020年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指导意见》将智能建造作为建筑产业发展的愿景,并设定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与此同时,市场也认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落地建设方责无旁贷。为此建设部在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试点中选取一批建设方企业(房企)作为试点。以碧桂园为例,作为头部房地产企业,早在2014年,碧桂园就成立BIM设计研究院,开始涉足智能化。2018年7月,碧桂园成立子公司博智林,作为智能建造的主要发力点。通过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助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2021年12月,博智林在汕头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的验收。在此基础上,碧桂园组织多个项目进一步拓展智慧建造体系应用,并针对应用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快速优化。住宅产业化在总开工量占比为83%。
驱动建筑工业化远景实现
国家设定建筑工业化的远景是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并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系。在此过程中,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也相继推出了鼓励建设单位采用装配式住宅的激励政策,基于此建设单位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实现。据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已超过20%,2021年万科住宅产业化在总开工量占比为83%。
驱动IPD、平台生态等模式实践
生态共赢是产业发展的未来,聚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IPD模式已经越来越被更多企业所接受。IPD模式在国外有众多的优秀实践,在国内起步较晚,并且迫切需要建设方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在这方面,广联达(西安)数字建筑研发大厦项目部联合行业IPD实践者瑞森新建筑一同探索IPD模式落地,进行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在项目组织方面,改变传统的层层发包、已包代管的项目组织形式,建立多方集成的一个项目团队,设计、招采、成本、工程等业务部门与生态伙伴共同组建项目部,统一办公,及时有效的解决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激励方式与合约上采用“固定总价,节约分成”模式,使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项目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广联达西安大厦IPD成功实践,为行业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