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管理者为什么要读懂财务报表
在许多著名大型企业,管理者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急于召开日常会议,也不是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而是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从主要的三大财务报表中,管理者能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掌握新问题,有所侧重地部署与经营。这恰恰说明了,管理者读懂三大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1.1.1 企业财务报表的作用与构成
企业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记录交易和事项的客观反映。财务报表能全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为了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的价值,管理者需要从作用与构成两方面对其加以认识。
1.作用
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能全面系统体现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阅读和理解财务报表,有利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了解本企业内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各部门经营业绩,更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方向,制定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2)当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有关利益方需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情况时,企业财务报表能帮助他们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投资收益、发展前景等。这样,他们对企业的投资、贷款、贸易、合作等,都能有明确的决策依据。
(3)财政、税务、市场监管、审计等政府部门,能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监督,确定企业是否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其中尤以税务部门为重。
2.构成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等。其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又被称为三大报表。
(1)资产负债表反映某一时点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同时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利润分配能力等。表1.1-1为资产负债表样表。表1.1-2为资产负债表的四大功能。
表1.1-1 资产负债表样表
表1.1-2 资产负债表的四大功能
(2)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一定期间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应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与损失的金额、结构等情况。表1.1-3为利润表样表。
表1.1-3 利润表样表
(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其中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等三部分。表1.1-4为现金流量表样表。
表1.1-4 现金流量表样表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本期企业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情况,还包括结构变动情况,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表1.1-5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样表。
表1.1-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样表
财务报表附注,一般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等。
1.1.2 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是指企业以企业三大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与评价。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财务分析,管理者能找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总结一定会计期间内财务活动的经验,也能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下一步财务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企业管理者广泛使用的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企业经济指标的实际数据进行多样化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差异。其主要作用是揭露经营中的矛盾,评价经营业绩,找出问题和不足,挖掘潜力。
比较分析法的具体应用形式很多,包括以下几种。
(1)与预期目标比较。其主要包括本期实际与长远目标的对比,与本期计划指标对比,与有关理论数、设计数、定额数对比,以及与其他有关预期目标对比等。利用该方法,能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2)与发展变化比较。其主要包括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比较,与上年同期实际比较,与历史最高水平比较,与有关典型时期比较等。利用该方法能观察企业经济活动发展和变化趋势,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有目的改善。
(3)与其他主体比较。该比较方法包括与本企业同行业企业先进水平比较,与同行业企业平均水平比较,与当地同行业企业先进水平比较,与当地同行业企业平均水平比较等。某些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部门、车间、班组、个人指标的比较。利用该比较方法,能在更大范围内,找准先进和落后的差距。
利用财务报表开展经济指标对比,需要考虑指标内容、计算标准、时间长度和计算方法。此外,在与同类型、同行业企业进行指标比较时,还需考虑客观条件是否基本接近,确保技术上的可比性。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两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比率,对企业经济活动业绩进行考察、计量与评价,区分其优劣的方法。根据目的和要求,该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相关比率分析。相关比率分析,是以同时期某个项目为主体,与其他有关但不同的项目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企业在某方面的经济活动情况。
例如,可以将利润同产值、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净收入和资产项目对比,求出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
(2)趋势比率分析。该方法主要将几个时期同类指标数字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该指标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判断企业某方面业务的趋势,从变化中发现企业在经营方面所获成果或不足。
(3)构成比率分析。该方法通过计算某经济指标内各组成部分占总体比重,观察构成内容和变化,掌握该项经济活动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例如,计算不同成本项目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与同期各种标准进行比较,了解成本构成的变化,明确未来降低成本的重点。
比率分析法计算简便、结果明晰,管理者可以利用该方法找准判断方向,可以研究不同规模企业的同一指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跨行业进行比较。
比率分析法也存在某些不足。例如,该方法利用的都是历史资料数据,分析结果不能作为判断未来经营状况的可靠依据。比率数据有时会受到虚假因素的影响。比率分析法仅能发现指标的实际数与标准数的差异,难以查明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尤其当企业的某些会计事项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方法后,企业之间比率的可比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程序和要求,测定不同因素对同一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的方法。该影响程度最终体现为数值结果。
因素分析法包括一系列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连环替代法。这是因素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即采用连环替代程序来测算各因素变动如何影响经济指标。其计算程序如下。
第一步,根据影响某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因素,按照依存关系,将经济指标的基数和实际数分解为两个独立指标体系。
第二步,以基数指标体系作为计算基础,再用实际指标体系中每项因素的实际数逐步顺序替换其基数。每次替换后,实际数被保留下来,存在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每次替换后,计算出因该因素变动所得的新结果。
第三步,将每次替换的新结果,与该因素被替换之前的结果做出比较,两者差额为该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程度。
第四步,将不同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其代数和应该同该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总差异数相符。
(2)差额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即利用不同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额,直接计算不同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数值。其计算程序如下。
第一步,确定不同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
第二步,以各因素所造成差额,与计算公式中该因素前的各因素实际数相乘,再与该因素后的各因素基数相乘,即可求得各因素的影响值。将各因素影响值相加,其代数和应同该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总差异数相符。
(3)百分比差额分析法。该方法是连环替代法在实践中的简化形式。其分析计算程序如下。
第一步,根据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依顺序确定相互联系的各指标对基数的完成百分比。
第二步,将相互联系的各指标百分比,按顺序进行比较,以确定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的百分比。
第三步,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的百分比之和,应同经济指标实际数比计划数增减的百分比相符。将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的百分比与经济指标计划数相乘,即可得到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的绝对数。
4.分组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是将企业内经济活动指标按照有关标志,分成性质上相同的若干组,从而了解经营活动结构,认识其中本质,便于研究和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各种问题,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方法。
5.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是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项具有平衡关系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按指标间平衡关系,测定不同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例如,可以将企业产品销售量平衡公式中各指标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从而查明销售量实际数与计划数不符的原因。
1.1.3 对标管理在财务报表管理中的应用
对标管理,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企业管理者利用该方法寻找本企业与竞争企业的差距,将之作为调查的基准方法。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寻找差距。推行对标管理,意味着将业界最高水平作为企业目标,明确自身和业界最高水平的差距,确定提升工作质量的总体方向。实际操作中,标杆除了可以是业界最高水平外,也可以是企业自身的最高水平。与自身比较同样能起到增强自信、超越自我、有效推动企业成长的作用。
对标管理,是企业财务报表管理工作的革新,是提高自身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标管理,在同行企业中寻找财务管理成效突出的企业,将其作为学习案例,并进行对比分析参考,以弥补自身管理缺陷和漏洞,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对标管理,企业能进入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找到不断追求更高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1.对标管理的积极影响
采用对标管理方式,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管理,能产生以下积极影响。
(1)寻找最佳财务报表管理目标,可以进一步开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维。企业可以学习先进经验,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加快财务管理现代化改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帮助企业反思现有的管理模式。对比和分析优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不断强化现有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同时,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工作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3)更好地寻找到财务报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确保有限的资源能投入更加重要的节点,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既能发挥管理资源的最大价值,也能帮助企业迅速提升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效益。
2.财务报表对标管理种类
企业财务报表对标管理的种类,分为以下四种。
(1)内部对标。企业可选择在内部采取财务报表对标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集团企业、大型公司等主体。一般而言,这些企业拥有众多部门,负担不同功能,但各个部门彼此之间具有类似的功能,其财务报表的内容、性质、种类相似。管理者可以利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财务报表对照、分析,加强业务开展的标准化流程设计,实现多个部门在相同业务方面的管理提升。
内部对标的优点,在于实现企业部门间的信息全面交流,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提升的成本。其缺点在于内部对标容易忽视企业外部信息,使得对标管理失去更大的价值空间。
(2)对手对标。该方法以竞争企业作为本企业的对标管理参照对象。企业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必须考虑竞争方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采用对手对标方法,能帮助企业找准财务管理的漏洞,实现扬长避短。但缺点在于因双方的竞争关系,大多数情况不容易全面获取对方财务管理的最佳方案等信息。
(3)互助对标。所谓互助对标,即寻找与本企业不在同一个竞争领域中的同行企业,主动进行双方联合对标。因不处于同一个竞争环境中,两家企业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相互取长补短的心态,可以在信息分享和管理经验交流方面实现畅通交流。当然,该对标管理方法也有信息不兼容、难以沟通等缺点。
(4)不相关对标。即便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市场领域,不同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会有彼此重合或高度相似的管理内容。企业管理者可以寻找不同行业的企业,围绕财务报表管理中某个环节进行对标。
双方彼此不相关,获取对标优化方案的障碍很小,但这也对企业管理者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管理者必须要克服双方的差异与差距,从其他行业财务管理经验中消化和吸收对本企业有利的管理内容。
无论采取何种对标管理方案,企业在财务报表对标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提升。管理者应从优秀案例中,提取出标杆值,进行切实的分级细化,将其变成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的实际工作目标,如各部门预算管理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等;随后,将这些管理目标与控制目标细化到财务报表的管理运营环节中,实现具体的财务管理实力提升。
1.1.4 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财务报表阅读原则
面对财务报表,管理者必须掌握企业财务报表的阅读原则,更好地利用财务报表呈现的信息,正确分析评价企业过去、全面了解企业现状、科学预测企业的发展。
1.财务报表内容对应路径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情况的集中体现,管理者希望通过阅读财务报表,尽快达到自身目的。但财务报表种类较多,其内容中的数字信息较多,管理者必须要有准确的对应路径,能够在最短时间满足对信息的需求。
财务报表内容对应路径,如表1.1-6所示。
表1.1-6 财务报表内容对应路径
如果管理者暂时无法获得相关报表的详细资料,或者限于时间和精力,无法立即全面浏览,则可以先简单阅读报表中的大项目,然后再根据实际管理目的,决定具体分析哪些指标。
2.明确财务报表分析需求
企业内不同职位的管理者,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职责。准确阅读分析财务报表的基础,在于结合自身需求去解读财务报表。
(1)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在阅读分析财务报表时,应全面解读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其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了解企业的资产分布情况、资金来源情况、资产的构成情况、借款情况;通过利润表,了解产品销售情况、成本与收入的比率情况、期间费用的情况以及利润率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现金净流入的情况。
对现金流量表,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应重视区分不同情形去理解。现金流量表显示有现金净流入,说明资金情况较为乐观,但要具体分析资金净流入的来源,如是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还是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或是融资过程中产生的。现金净流入是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可能表明是生产企业的经营效益;现金净流入是在投资过程或是融资过程产生的,可能说明投资收益大于经营效益。
通过三张报表的解读,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能全面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可以做出相关的经营决策,以正确诠释财务报表的内涵。
(2)分管资金的管理者,应及时利用财务报表,了解资金使用情况,以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众所周知,企业使用资金是要付出成本的,银行借款有应付利息,投资款则有分红。分管资金的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资金使用成本,从而在借款种类、货款回笼政策、商品物资合理库存、货款支付、资本运营等方面,尽一切合理办法节约资金,减少资金成本。
(3)分管生产的管理者,关注重点在于利用财务报表及时了解产品产量、生产成本及各项生产消耗,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企业效益。
分析财务报表时,分管生产的管理者应了解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其中除原辅材料供应等外部因素外,内部管理因素同样重要,包括生产布局是否合理、生产计划是否紧凑、生产工艺是否先进合理、生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等。分管生产的管理者必须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跟进,随时掌握生产情况。此外,分管生产的管理者还需要运用财务报表及会计相关资料,对生产过程实施控制,确保生产成本目标的实现。
(4)分管投资的管理者,应利用财务报表鉴别选择投资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再局限于生产活动,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投资获益,而投资前期需要严密的准备工作。因此,分管投资的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决策,保证投资效益。同时,分管投资的管理者也应通过财务报表及时收集投资信息,了解投资项目的进度。对于那些缺乏效益的投资应及时发现调整,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