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战乱连绵
一、广东军政府·解散民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不到一个月,全国有10个省及上海宣布独立。11月9日上午,广东宣布独立。11月10日,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广州光复。
胡汉民任广东军政府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廖仲恺、丘逢甲、朱执信等人为各部正副部长。
广东军政府废除了清朝的府、直隶州、州、厅的建置,将全省划分为六道,设观察使(后改为道严),道下辖县,设知事。
从广东军政府成立到民国六年(1917),广州沿清制,无常设军事机构,由驻军担负广州市区和郊区的守备、警备等军事任务。
光复后的广州城,新旧政权变换,社会秩序极其混乱,并非一个升平世界。
造成这种混乱局面,主要是省城内留下大批反正的新军、防营、绿营、旗营等,与纷纷入城、号称10万之众的民军矛盾很大。“民军以首义自居,视他军如降虏;他军则薄视民军为起自草泽绿林。”广东都督胡汉民“审视各部分之性质”,采取“先巩固新军,使其居中不动,作诸军之监视,而张民军之势,以压迫降军与防营”的策略,颁布军令8条:
1.不听号令者斩;
2.反正之营勇、军警与有敢与守法之国民为难者斩;
3.既经反正之营勇、军警,如有敢向之勒令缴械者斩;
4.强买强卖者斩;
5.各乡自卫之枪械,如经颁布命令后,仍有敢向之勒令缴出者斩;
6.保护外人生命财产者赏;
7.恪守军令大功劳者赏;
8.能维持社会治安者赏。
同时,划定驻防范围:城内治安,由桂军(龙济光部)、旗军负责;城外治安,由新军、水师负责。
胡汉民命胡毅生、李文范成立军务处,管理旧军。委派龙济光部到钦廉剿匪。
当时广州城中盗匪横行,烟馆赌馆遍布,劫杀案件频发,社会秩序混乱。
光复之初,原清廷的旧官吏几乎跑个精光。都督胡汉民建立广东军政府,任命铁腕人物陈景华为民政部长兼省会警察厅长,整顿治安。
陈景华是广东警察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是革命党人,反清志士。清末刘思复谋刺李准被捕,多得他暗中援救才获释赴港。现在他受任省城治安首长,上任后,随即建立一支素质较好的警察队伍,严厉打击横行市井、无恶不作的“百二友”(由120个匪徒组合而成的抢劫团伙)、“救世军”等抢劫集团。厉行禁赌、禁娼,收养不堪受虐的婢女、侍妾、童养媳、尼姑、幼妓等。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健全各级警察机构。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不过陈景华因而得罪了不少人。相传他曾不动声色地处决过百二人(当时处决犯人的地方主要在东校场,也有在长堤)。1913年中秋节他在镇海楼被龙济光枪杀后,因棺材店相约不出售棺材与他成殓,以致暴尸多日。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经香港归国,要胡汉民随往上海组织民国政府。胡即辞去广东都督职务,由陈炯明代理。陈遂回省就职。
1911年12月24日,广东临时议会在广州成立。其中女性议员10名,开中国妇女参政之先声。议会推举汪精卫为广东都督,因汪坚辞,陈炯明仍留任。
1911年12月29日,独立之粤、桂、奉、直、豫、鲁、晋、陕、苏、皖、赣、闽、浙、湘、鄂、川、滇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其间,广东军政府曾出师北伐。
1911年11月下旬,北洋军攻下汉阳,南京被包围。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共8000人,在12月上旬从广州北上救援。三战皆捷。在南北议和达成协议后(这个协议使袁世凯成了大总统)退驻南京,1912年5月自动解散。自作战以来,广东北伐军阵亡将士20人,伤病死者34人。1912年3月,这54名烈士被葬于南京莫愁湖畔,墓名“建国粤军烈士墓”。孙中山亲题“建国成仁”四字勒石。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撰联歌咏:“渡江率子弟八千,淮上收功,破虏永除专制政;流血数健儿二十,国殇不死,雄风长在莫愁湖。”
“建国粤军烈士墓”建成之际,陈炯明正着手以武力解散聚集在广州城中的民军。
1911年12月,四乡八镇的各路民军约44支队伍,约共10万之众相继开入广州城厢内外。其中以陈炯明的循军和王和顺的惠军人数最多,势力最大。4000人以上的民军还有澳字军、兰字军、康字军、建字军。4000人以下的有25路,共计2.5万人。人数未详者,有14路。(以上主要依据当年香港报纸的估算,亦有资料记载民军拥入广州最多时达50余路约14万人。)
这些民军各部互不相属,品流复杂,纪律松弛。大部分是无业游民、绿林会党,甚至有山贼海盗;还有市井无赖、地痞流氓、贩夫走卒、破产农民,基本上是抱着“捞一番新世界”来到省城,各据地盘,包烟庇赌,嫖赌饮吹,抢劫商铺,寻衅斗殴,无所不为。比较吓人的是石字营首领石锦泉竟然在多宝路当街杀人。另传他令手下在咨议局门前将跟他有嫌怨的原清新军标统秦觉劫持,当场挖出其五脏六腑,悬挂路旁树上。
当时的广州城中,到处是三五成群、四出游荡的民军。一到晚上,所有街闸关闭,断绝行人,气氛恐怖。一群商人联名给各报馆主笔写信,把广州形容为“行者居者常有戒心,商务凋零,乱机隐伏,如弓在弦”的盗贼世界。
民团总局局长先后由刘永福(晚清中法战争时期黑旗军统领)、何克夫、黄世仲(与民军素有联络的著名记者、作家)担任,但根本约束不了这些民军。
这种状况对新政权与广州治安显然构成了严重威胁。
身为广东都督的陈炯明将所部循军编为正规陆军,加强装备。他决意解散民军,一为巩固政权与安定社会,二为减少支出,因为当时广东军政府要给民军支付军饷,而自身财政却十分困难,故民军常有“迫饷闹事”之举。
晚清时的广东财政收入,大部分靠赌饷和其他苛捐杂税。辛亥四月间,实行禁赌,光复后又宣布废除苛捐杂税,收入大为减缩。光复后数月间,政费和军饷主要是靠香港各地华侨的捐助和广州住户、商店的捐租来维持的,入不敷出。整理财政是陈炯明代理都督后的当务之急。
陈炯明初时用较为温和的办法来解决民军问题。他把民军中最弱的一部分解散,另一部分送去北伐。广州街头的民军少了,治安渐有好转。随后,把各路民军首领召集到军团协商,说明“民军编遣,势在必行”。赫赫有名的民国元勋朱执信亦出面劝告各路统领服从编遣,不要在省城滋事。开始时遭到反对,吵吵嚷嚷到深夜,最后大都表示服从。
2月27日,一批军政府购买的军火运抵广州。石字营首领石锦泉拉了一队人马,赶赴虎门去打算截劫军火。陈炯明闻讯大怒,下令都督府军政司副司长魏邦平率军追上他们,一网打尽。
当晚大批陆军开入广州城内戒备,在各主要路口布哨巡逻。都督府和大佛寺门外,挖起街石垒成炮台,架起机关炮,气氛异常紧张。魏邦平在去虎门的途中拿获了石锦泉,把他押回省城。另外一支4000人的军队则包围了石字营的总部,把石锦泉的部下统统缴械,遣散回乡。营地由政府新军进驻接管。当晚全城肃静,没有哗变。
石锦泉被直接押到都督府后院枪决。
宣布石锦泉罪状的告示随即张贴全城,并送到各大报馆。陈炯明发出严厉警告:“其余军队务宜各守本职,勿蹈覆辙。”
惠字军首领王和顺、仁字军首领关仁甫和协字军首领杨万夫,惊惶不安,担心自己成为石锦泉第二,于是匆匆结盟,相约在受到攻击时,互相支援。
王和顺是老同盟会员,曾追随孙文参加过镇南关起义,在江湖上颇有威名。
对陈炯明来说,这三军结盟显然是一个危险信号,若不能制止,所有民军都会群起效法。那么政权瓦解,将为期不远。但如果公开宣战,则可能会三面受敌,甚至会有更多的民军趁火打劫。这真是一个危险的时刻。
陈炯明和朱执信、邓铿等人在咨议局商量了一个晚上,一致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裁抑民军。
从3月1日开始,陈炯明把龙济光的济军调回省城,在城厢内外遍布巡查军,以资震慑。在不到10天内,宣布编遣民军40多营,共3万多人。大部分民军自知无力抗拒,只好服从;更有两位民军首领主动提出解甲归田,以换取政府的恩饷功牌。陈炯明立即明令褒奖,并赠送一块写着“追踪张范”的牌匾——张、范指古代名人张良和范蠡,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都选择了急流勇退。
王和顺不肯屈从,他认为自己资格比陈炯明老,和孙中山的关系比陈炯明深,因而比陈炯明更有资格担任广东都督。他公开指责陈炯明“自任职以来,擅作淫威,厉行专制,与革命宗旨大相违悖”。至此双方摊牌,只能武力解决了。
从3月7日开始,城里的新军渐渐向东堤、南关逼近,形成包围,把盘踞大南门一带的惠字军、东堤的仁字军、归德门的协字军分隔开来。双方发生了一些零星枪战。陈炯明事后报告,称惠军“率先狙击派出巡查军队,经理员弹压,彼并击所派人,致毙排长一人,从卒三人,伤数人”。究竟谁先开了第一枪,已无从查究。
3月9日晚上,邓铿奉陈炯明之命去见王和顺,劝他不要破坏大局。王坚决不从。
3月10日,双方终于爆发大战。惠军副司令陆梅指挥开炮轰击都督府,全城为之震撼。陈炯明迅速调兵围剿。仁字军首领关仁甫和协字军首领杨万夫果然出兵策应,但未能遏制政府军的凌厉攻势。其他民军大部分采隔岸观火立场。街上店铺,到处飘扬着“中立”的旗帜。
天字码头、永汉街(今北京路)、财政司署前、仓前街、广府街等地先后发生了枪战。长堤、南关一带战况尤烈。政府军步步进逼,把盘踞在大南门附近的惠军赶出来加以清剿。这些民军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力,此时更是乱作一团,很快后撤。
陈炯明宣布,只要投降交枪,每支枪可领回枪价银15元,一律不复究办,“或愿归农,或愿编归吴协统部下,均听其便”,“倘仍助虐肆凶,定受严剿”。惠军士气顷刻瓦解,士兵纷纷向巡警区所和新军缴枪,然后揣了15大元,溜之乎也。
3月12日,政府军完全控制了大局。王和顺带着妻子逃往日本。3月19日,政府军攻克被惠军占据的黄埔炮台。3月21日,朱执信兵临虎门,把那里的残余惠军统统缴械遣散。
入民国后发生在广州城中的第一场战乱终于平息。“统共军民死伤逾2000余人”,其中“惠军居八九成,余一二成则为陆军或过路人”。
省议会随后通过决议:“一、请饬知警察厅调查城内外商民,因此次军事损失生命财产实数,分别抚恤。二、请查照本省会知会整理民军原案,实行令城内外民军,务定期限一律迁出远郊空地。三、请责成卫生司,一律将城内外各街道整理洁净。”
开进广州城厢内外的10万民军大约被裁去十分之九。仅陈炯明的循军和李福林的福字军等少数队伍得以保留。
二、反袁讨龙·海珠之变·桂军据粤
广州城度过了危机之时,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践踏共和。1913年3月谋杀了即将在国会选举中可能获胜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
1913年5月1日,广东都督胡汉民通电反袁。6月14日,袁世凯将胡汉民免职,由陈炯明接任。政局危急,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力主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袁。7月18日晚,陈炯明通电讨袁。袁世凯则在7月26日任命龙济光、龙觐光为广东正、副镇抚使,主持广东事务。与二龙联合变节附袁的肇军统领李耀汉,一致反陈。接着,第二师师长苏慎初也叛陈,由沙河出兵炮轰都督府。8月3日,陈炯明被迫出走香港。4日,苏慎初任临时都督,5日,又推举张我权代替苏慎初,苏为之宣布取消广东独立。广东讨袁至此失败。
8月11日,龙济光(1867—1925),这位云南省蒙自县彝族封建土司,进驻广州,正式任都督,兼署民政长、陆军上将,成为袁世凯在粤代理人,忠实走狗。据粤后,龙采取了一系列祸害粤民的措施:
第一,剪除异己,扩编军队。陈景华即为其所杀。又曾悬赏通缉陈炯明,邓铿、朱执信、姚雨平、廖仲恺等革命党人。同时,将所部济军扩编成四个旅,在粤中骄横跋扈。据1914年2月统计,龙济光共拥有军队118个营又2个连。此外,还有警备队、游击队、护沙警察、海军舰艇等。自1913年8月至1916年7月。三年军费支出共达4334.2万元。
第二,横征暴敛,掠夺钱财。龙济光巧立屋、地、米、柴、屠牛、杀猪、售鸡、卖狗、品茗、拜神等名目,强征苛捐杂税。又开放烟、赌,使卖烟、吸毒合法化。1915年,广东赌饷收入达206.4万元。龙还下令“娼寮妓院律复业”,以收取花捐、筵捐。
第三,实行专制独裁。禁止集会结社。先后封闭了《平民报》《中国日报》《中国报》《民生报》等,逮捕编辑。《震旦日报》(曾发表《不斩袁头誓不休》等反袁文章)编辑人康仲荦即为其所杀。
第四,在广州成立“集思广益社”,为袁称帝大造舆论,因而深得袁的赏识,1914年6月,被袁授予振武上将军。袁称帝后,更赐予一等公加郡王衔。孙中山称龙济光“在粤三年,无恶不作”。
1914年9月,中华革命党派邓铿等人回粤主持讨伐龙济光。此后在外县多次举事,均告失败。城里则未能举事,反被龙济光查获捕杀。11月中旬,朱执信、邓铿等策动驻防广州观音山(越秀山)炮兵内应,失败。炮兵数十人被捕杀。
1915年7月17日,龙济光前往其兄龙觐光住宅时,路经积厚坊,中华革命党人钟明光(1881—1915)预伏于此,掷炸弹行刺,伤龙左脚,并击毙击伤其卫士共计17人。钟明光被捕,第二天被凌迟处死。后葬于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的四烈士墓。
1915年,广西都督陆荣廷联合唐继尧、岑春煊等滇、粤、黔、桂四省实力派,在肇庆成立军务院。准备进攻广州。
1916年1月,龙济光将精锐军队调离广州前往抵御滇、桂护国军。2月9日,朱执信集合民军,计划兵分三路进攻广州。各路民军千余人集结在广州附近的石湖村,不幸事泄,遭龙济光镇压。接着,中华革命党人又在广州策动了袭击黄埔“肇和”舰事件,亦失败。3月17日,广州革命党人袭击观音山制造局,又失败,6名党人被捕死难。
随着全国护国运动进入高潮,先期反袁独立的桂军陈兵粤桂交界地区,云南护国军也在李烈钧率领下进攻广东。广东的各支讨龙力量,乘龙济光抵御桂粤两支军队、内部力量空虚,加紧军事行动。到1916年3月底,中华革命军占领城镇31处,据有军舰2艘;进步党的护国军占领城镇1处,军舰10艘。肇庆、钦廉、潮汕驻军也相继宣布独立。
4月6日,滇、桂、黔、粤四省军警同盟会为粤独立事向龙济光发出通牒,要龙“24小时内决定大计,表示态度,若逾期不报,则此后唯有自由行动”。护国军舰队驶入广州白鹅潭,声言将开炮攻城。17时,停泊在珠江的宝璧舰向观音山开炮,促龙济光立即宣布独立。龙当即派人上舰协商。19时,在讨袁军压境、境内民军蜂起、部属不稳、四面受敌的窘境中,龙济光被迫通电宣布“独立”(一说4月14日宣告独立,疑误),以作缓兵之计。
因龙济光态度暧昧,所属济军与民军在各地不断发生冲突。省会官员及民军司令徐勤均致电广西,邀陆荣廷、梁启超来粤商讨调和办法。
4月12日,在龙济光的策划下,各方面力量的代表在广州海珠岛水上警署开会,商议广东独立的善后问题以及反袁军与龙济光的合作事项。到会的有两广护国军的代表汤觉顿、徐勤,龙济光的代表贺文彪、颜启汉,中路民军司令吴仲铭,北路民军司令王伟,将军府顾问谭学夔,广东省警察厅长王广龄,商团领袖岑伯著等。
会议由徐勤主持。会上龙济光的代表提出取消护国军名号,改并到广东警卫军问题时,遭到各方的强烈反对,会议为此争执不下。龙的部将颜启汉、潘斯凯和卫士等突然开枪,广西陆荣廷、梁启超的代表汤觉顿、陆军少将谭学夔(将军府顾问)当场中弹毙命,王广龄、吴仲铭、岑伯著亦负重伤,相继身亡;徐勤和王伟逃出会场,幸免于难。史称“海珠凶杀事件”“海珠凶杀案”,或称“海珠之变”。
“海珠之变”使社会各界为之震惊。
龙济光极力推脱责任,出示布告:“据警备厅报告,本日徐君勉邀请各统领在海珠会议。当场言语冲突,开枪互击,旋已各散。现已由本都督加派军队严密逡巡弹压,维持秩序。商民人等务即各安生业。毋得悖惶。”对何人是凶手,此案如何了结则一字不提。后龙下令枪决参与策划密谋此案的四省禁烟督办蔡乃煌,了结此案。
孙中山、朱执信、陈炯明及各路民军均主张用武力驱逐龙济光出广东,朱执信曾与驻肇庆的护国军代表岑春煊商讨了讨龙计划。但梁启超及桂系陆荣廷却以不要境内“自生葛藤”为由,主张对龙济光妥协,以便一致对付袁世凯。
4月19日,龙济光亲赴肇庆,与陆荣廷、岑春煊、梁启超进行谈判。达成五条协议,以龙仍任广东都督为条件,换取龙济光同意即日调兵北伐反袁。然而,龙济光不仅不履行协议出兵北伐,反而以准备北伐为借口,乘机招兵筹饷,扩张私人势力。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北京。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留任,稍后,将袁政府时的国务卿改为国务总理。9日,龙济光宣布取消广东独立,被任命为广东巡按使。广东各界纷纷致电北京政府,要求罢斥龙济光。孙中山致电黎元洪,指出:“龙在粤三年,无恶不作,粤人恶龙,甚于洪水猛兽。此人不去,粤无噍类。政府与民更始维新,万不宜留此奇凶。”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龙济光为督办两广矿务,移住琼崖。龙济光自此离开广州。
1916年9月,朱庆澜来广东接任省长。10月,陆荣廷率桂军进入广州。开始了桂系军阀据粤时期。
陆荣廷为控制广东,一方面排挤滇系的朱庆澜,并迫使他于1917年8月辞职;一方面把广西军队大量调粤,增强桂系在广东的实力。广设各项苛捐杂税,开放烟赌,以致“烟苗遍地,赌馆满街”。将广东造币厂所出毫洋运回广西,同时设立广东地方实业银行发行纸币,榨取民财。同时大借内债外债。陆荣廷统治广东五年,计借内外债1665万余元。
三、中华民国军政府
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自上海来到广州,开展护法活动,住农林试验场。
7月22日,海军总长程璧光在上海发表海军护法宣言,舰队从上海起锚开往广州。南下广州的护法舰队加上次年前来附义的肇和舰,共有舰只11艘,占全国海军总吨位44%。
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8月上旬,赞成护法的国会议员陆续来到广州。
9月10日,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在广州河南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任元帅。是夜,广州城万余人举行提灯大会以示庆祝。
9月11日,颁令特任军政府的财政、外交、内政、陆军、海军、交通各部总长。下旬,大元帅府和军政府迁到广州珠江南岸士敏土厂(现海珠区纺织路广东省农机公司所在地)。
1917年11月,莫荣新奉陆荣廷命继陈炳焜之后任广东督军,在军事、财政上对军政府多方掣肘。
1918年1月2日,粤督莫荣新枪杀孙中山卫队连、排长及士兵多人。3日,军政府派员招兵亦被捕杀。
孙中山大怒,于1918年1月3日下令海军、滇军、粤军讨伐莫荣新;并亲登同安、豫章两舰驶至大沙头,于4日凌晨向督军署及各桂军驻地炮轰50余发。但各军均不执行命令,讨莫行动未获成功。莫因虑战端一启不利桂系在广东的统治,令熄灭督军署灯火,没有还击,次日派人言和,许诺尊重军政府,实际依然故我。
1918年1月9日,孙中山向各界解释炮轰督军署是为“表公道,申不平,而使军政府自辟其生路”。
此时,北洋军阀内部皖系与直系矛盾加深,直系冯国璋为了反对皖系,提出南北停战议和。桂、滇系首领准备响应,孙中山坚决反对。
1918年5月4日,滇、桂系军阀通过《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决定以七总裁合议制取代大元帅元首制。同日,孙中山被迫通电辞大元帅职。5月20日,非常国会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岑春煊七人为总裁,又推举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孙中山未就总裁职,于21日离开广州去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四、驱逐桂军·讨桂战争
1920年8月,孙中山命陈炯明率在福建发展壮大起来的粤军回师讨伐桂系军阀。
广东历史上曾声名显赫的粤军,便是从建立援闽粤军开始的。
1917年9月,原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将桂系军阀控制下的警卫军20营,改为省长亲军,归孙中山元帅府管辖;并在孙中山授意下,任命陈炯明为亲军司令。这支部队备受桂系军阀敌视和刁难。适值北洋军队自福建南侵,粤东告急。为保存一支由军政府直接掌握的武装,将这20个营约5000人组成援闽粤军,开赴粤东。
该军总司令部设在广州越秀南路惠州会馆(今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12月2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1918年1月12日在广州东郊誓师,开赴潮梅地区整训,5月进军闽南。
现在,这支粤军奉孙中山命回师广东。
1920年8月12日,粤军在福建漳州公园誓师出征,兵分三路回粤讨伐桂系军阀。
陈炯明以“粤人治粤”为号召,赢得广东各地军民的支持。
8月16日,粤军开始发动对桂军的全面进攻,连克诏安、梅县、饶平、潮安、汕头、惠州。消息传到广州,各报发出号外。粤督莫荣新欲掩饰败绩,令广州报纸停刊。
与此同时,朱执信奉孙中山指示策动虎门要塞于9月6日宣布独立,响应粤军回粤。
9月26日,广东省警察厅厅长、原依附桂系的护国第五军军长魏邦平和广惠镇守使李福林率部约2万人于广州河南宣布独立,实行“兵谏”,通电主张“粤人治粤”。响应粤军回粤讨桂。江防舰队的江汉、江巩、江固和广元、广亨、广利、广贞等10余艘军舰,也为魏邦平所控制。江防舰队集中白鹅潭,直接威胁桂系广东督军署。
9月30日,魏邦平、李福林等推举军政府海军次长、广东花县人汤廷光任广东督军。陆荣廷则以索要200万桂军开拔费为由,拖延退出广州。
10月中旬,讨桂粤军进逼广州。20日,广州学生罢课,要求驱逐莫荣新。在广州外围,19日,粤汉铁路广州韶关段机车工人在国民党人策动下举行罢工,拒运桂军,广九铁路工人罢工响应。广东各地农民和香港工人也积极支援讨伐桂系的战争。
10月22日,粤军向广州发起总攻。杨仙逸等粤军飞行员驾机轰炸广州德宣街督军署。桂军在广州的统治秩序开始混乱。
10月24日,岑春煊、林葆怿、温宗尧等桂系军政府四总裁声明辞职。桂系军政府作鸟兽散。
10月25日,广九铁路司机及机器工人,与粤汉铁路工人采取一致行动举行罢工,抗议桂系军阀广东督军莫荣新镇压工商学界罢市罢工。声言“桂不离粤,两路不行车”。
10月29日,陈炯明等部粤军攻克广州,洪兆麟、魏邦平、李福林所部开入广州,陆荣廷桂军残部退往广西,结束了旧桂系军阀在广东的统治。
11月10日,孙中山委任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邓铿为粤军参谋长,叶举为参谋处长。部队整编为2个军,下辖3个师,邓铿兼第一师师长,驻防广州,司令部驻东堤旧官纸局,各团分驻东、北郊营房及黄埔,兼负警卫广州任务。
陈炯明率援闽粤军回师驱逐桂系军阀时,周天禄率海防舰队宝璧、广金、广玉、广海等舰宣布独立,脱离桂系,被陈炯明委任为广东江防司令。后陈炯明将江防司令部改为水上警察厅,委龙荣轩为厅长,设办事处于广州南堤旧水师行营,将东西北三江和珠江三角洲一带河道,划段分泊,派出舰艇巡逻,负责水上治安。
五、非常大总统
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重返广州。次日,军政府在广州重开政务会议,建立政府机构。
12月1日,军政府政务总裁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等联合发表通电,宣布继续执行职务,并发表建设方针宣言,“以护法诸省为基础,厉行地方自治”。
1921年2月25日,广东海陆军同袍社在东园召开大会。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粤军回粤只做到第一步,尚未完全成功”,号召军人“赞助组织政府”。
1921年4月中旬,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草案》,规定实行大总统制,组建“正式政府”。孙中山当选“正式政府大总统”。
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任“大总统”,同时撤销军政府,改为总统府(府址在越秀山南麓今中山纪念堂地)。由于“大总统”是非常国会所选举,故俗称“非常大总统”。广州20万人执旗游行,晚间举行提灯大会以示祝贺。
5月7日起,陆续发表了政府各部总长和次长人选:伍廷芳、伍朝枢分别为外交总长、次长,唐绍仪、廖仲恺分为财政总长、次长,陈炯明为陆军总长兼内政部长,汤廷光为海军总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马君武为秘书长。
护法政府在外交上争取国际承认,但未获成功。在内政方面,厉行禁赌;进行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民选县长的选举,由有选举权的公民直接选出3名县长候选人,再由省长从中择一任命。全省共选出88个县的县长。
1921年6月27日,孙中山下令讨伐陆荣廷,荡平桂系军阀。8月中旬,粤军占领南宁,滇、粤、赣各军占领桂林。陆荣廷逃出广西,两广遂告统一。
统一两广后,10月15日,孙中山在广州天字码头乘宝璧舰溯江赴广西,在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准备北伐。
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反对北伐,电辞本兼各职,并取消了对北伐军军饷的接济,截留应解交中央政府的各项税收。
1922年4月21日,非常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免除了陈炯明的军政职务。当晚,陈炯明退守惠州,密令其心腹叶举等人占据广州城要冲。
5月26日,叶举等向孙中山提出恢复陈炯明原职和将廖仲恺等人撤职的要求,并在广州北郊一带布防。
为稳定广东后方,孙中山于6月1日从韶关返回广州,希望通过报界舆论,敦促“陈家军”退出广州。
6月14日,陈部扣押廖仲恺。
六、六一六事件
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偕伍廷芳、唐绍仪等自上海抵广州。29日,通电宣布恢复军政府(设在越秀山南麓旧广东督军署),重开政务会议。孙中山在总统府发表《对外宣言》,颁布了工会条例、禁止蓄婢、禁种鸦片等法令。
孙中山要北伐,统一中国。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保境息兵”,抵制北伐,既不派兵,也不援粮。两人矛盾激化。
1922年6月1日,孙中山由韶关返回广州,翌日巡视观音山,获情报,知粤军将谋叛。6月12日,孙中山召集广州各报记者举行谈话会,阐述有关出师北伐的问题,并称陈炯明实行武人专制,阴谋篡权,希望记者以舆论压力迫使敦促“陈家军”退回东江。此时叶举等人在广州白云山总指挥处举行军事会议,策划兵变。
6月15日,孙中山接报粤军可能兵变,认为是谣言,不必置信。
6月16日凌晨2时(一说3时),粤军兵变,攻占广州市各要害机关,控制市内要隘,4000多人围攻总统府(旧址废后,建今中山纪念堂),炮轰孙中山住所粤秀楼(今越秀山百步梯东侧“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碑”位置)。叶举以粤军总指挥名义,布告安民:“国会恢复,护法告终。请孙下野,表示大公。粤军将领,一致赞同。诸色人等,安业无恐。”史称“六一六事件”。
孙中山的卫士们在粤秀楼英勇抵抗叛军。孙中山和宋庆龄先后脱险。
孙中山原要坚守粤秀楼。秘书林直勉、参军林树巍、辎重队长陆志云等人再三劝告,最后强行要他撤离。孙中山装扮成医生,着长衫,戴眼镜,从侧门走出粤秀楼,沿越秀山的小路步行下山,经今中山纪念堂北面芒果树街、莲花井、雨帽街,到达珠江岸边,雇了一只小艇划向海珠岛(20世纪30年代前期筑海珠新堤,海珠岛从此被埋没。故址在今新堤一横路与沿江路相交处一带),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亲自迎接孙中山前往海军司令部。随后,孙中山登上停在白鹅潭的楚豫舰,号召各军平定叛乱。各舰驶入白鹅潭,威慑广州。孙同时电令入赣的北伐军回师讨伐叛军。回师北伐军在韶关遭到陈炯明军和直系军队的夹击,未能进军广州。
孙中山驻节永丰舰,在江面与叛军对峙了50多天。援军不至,株守省河,有损无益。8月9日,孙中山乘英国炮舰摩轩号离开广州,转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遂告失败。
今广州天字码头有浮雕两幅分别嵌于码头大门两边的墙上。所载大事,一是清道光时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查禁鸦片,自天字码头上岸进城的场景。二是六一六事件中孙中山化装出走,在天字码头登上军舰的场景。
1924年元旦,孙中山在大元帅府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给姚观顺等61名在粤秀楼抗敌的侍卫颁发了奖牌和奖状,并颁发训词:“今天执行奖赏、颁发从前在观音山打仗有功诸卫士奖牌,这是本大元帅亲自执行的第一次。”
七、收复广州·滇桂军入粤·江防会议事变
陈炯明窃取广东军政大权后,由许崇智率领的北伐军由粤经赣入闽,于1922年10月12日攻克福州。18日,孙中山将入闽北伐军改称东路讨贼军,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下辖3个军,准备取道闽南进攻潮汕,讨伐陈炯明;并派邹鲁以特派员名义驻香港,联络驻广西境内的滇、桂、粤军,组成西路讨贼军,由梧州沿西江而下,直逼广州。同时,任命驻钦廉的黄明堂为南路讨贼军总司令,协同东西两路讨贼军作战。
当时,陈炯明粤军分布全粤,近10万人。陈炯明一面出兵攻闽,以阻击东路讨贼军回粤;一面以邓本殷部在高州、廉江一带阻击黄明堂部。
1922年12月,杨希闵任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任桂军第二路总司令、沈鸿英任桂军第一路总司令,与粤军代表在广西藤县白马庙举行会议,决定讨伐陈炯明,成立滇、桂、粤西路讨贼联军。
孙中山令西路讨贼军约4万人,在南路讨贼军协同下,沿西江而下,讨伐陈军。
联军迅速沿西江东下,与驻梧州的粤军莫雄、陈济棠、邓演达等部倒戈会合,东进攻击盘踞广州的陈炯明。
12月28日,西路讨贼军占领梧州,随即分两路东进:进展顺利,陈军败退。
1923年1月3日,粤军第一师团长陈济棠、卓仁机等在封川反正,脱离陈炯明。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发布讨伐陈炯明通电。滇、桂、粤联军随即于9、10两日连破陈炯明的肇庆、三水防线,直逼广州。
1月12日,滇、桂军会合粤军第一师攻克三水,陈军残部败退。同日,陈军谭启秀部及驻广州城观音山炮队,受邹鲁策动,相继反正。广东各地魏邦平、朱卓文、陈策、周之贞、方瑞麟等部,也纷纷响应讨逆。
1月15日,陈炯明军洪兆麟部在潮汕宣布归顺孙中山。
陈军四面受敌。陈炯明见大势已去,于15日通电下野,率叶举、熊略等残部仓皇退走惠州,邓本殷部退据高州、海康。
1月16日,滇、桂、粤联军进入广州。
西路讨贼军占领广州后,南路讨贼军黄明堂部收复琼崖、雷州半岛。粤北各地也被讨贼军先后攻克。
20日,孙中山任命胡汉民为广东省长,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魏邦平为广州卫戍司令。孙原拟27日由沪回穗,因沈鸿英图谋不轨而延期南下。
滇、桂、粤联军进入广州后,并没有给广州城带来安靖。他们各占一方强征暴敛。
滇军入粤后即扩充为3个军5个师,杨希闵任滇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范石生任第二军军长,蒋光亮任第三军军长(后由胡思舜接任)。
滇军总司令部初设在农林试验场,后迁往广州八旗会馆。第一军第二师驻广州西关及其附近地区。第二军驻广州,该军司令部设在天字码头旧水师提督署内。第三军驻佛山、三水、石围塘广三铁路沿线。
1月22日,沈鸿英部李易标师进攻观音山谭启秀防地,收缴谭部枪械。
其间,桂系军阀沈鸿英(中央直辖桂军第一路总司令)利用“客军入境,广东亡省”的流言,离间滇、桂军与粤军的关系,称魏邦平将联络粤籍各军,驱逐入粤的滇、桂客军。
1月26日晚,沈鸿英在海珠江防司令部滇军杨如轩旅部驻地,以召开地方善后和卫戍会议(史称江防会议)为名,企图诱杀广东军政首要胡汉民、邹鲁、魏邦平等人。以巩固自己在广东的统治。开会时,沈鸿英托故缺席。会议由桂军总司令刘震寰主持。
会上,沈鸿英部几名将领蓄意挑起争端,攻击魏邦平,沈部军长李易标随即拔枪向胡汉民、魏邦平等射击,胡、魏等卧倒未中,会场大乱。
杨如轩以事件发生在其旅部,责任重大,出面劝阻。
胡汉民、邹鲁由刘震寰护卫逃离会场,魏邦平被沈部警卫人员捉获捆绑。李易标等欲将魏押往沈军总部,遭杨如轩拒绝,改送滇军总部。
会后,沈军参谋长黄鸿猷与军长刘达庆乘汽车返部,途经长堤时被误作胡汉民被沈军击毙。
这次事件,史称“江防司令部会议事变”或“江防会议事变”,亦称“沈鸿英事件”。
事变发生后,沈鸿英与滇军总司令杨希闵联名宣布魏邦平罪状,称魏反复无常,勾结陈炯明图谋不轨,并将魏旧部粤军第三师驻穗部队缴械;沈又擅自委派其第二军军长古日光为广州公安局长。
胡汉民被迫辞去省长职务。
孙中山闻变,立即致函各路海陆军将领,指斥沈鸿英逆迹,说对沈“必须从速进剿,迟恐滋蔓难图”。
拥护孙中山的粤军许崇智部正离闽回粤,滇军李烈钧部、朱培德部也陆续入粤,形势于沈鸿英不利。
1923年2月12日,沈鸿英为缓兵计,发电迎孙回粤主政,并率部退出广州,移驻西江、北江一带。
八、陆海军大元帅·讨沈之战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经香港抵达广州,并于当天设立元帅府,以大元帅名义行使管制陆海各军等职权。
2月23日,以大元帅名义令沈鸿英部移驻肇庆及西江北岸,原属沈部北江防地,由滇军杨希闵部接防。
3月2日,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正式建立,设在东山农林试验场,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孙中山就任陆海军大元帅,谭延闿任内政部长,程潜任军政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邓泽如任建设部长,伍朝枢任外交部长。另外,孙中山还任命杨庶堪为秘书长,蒋介石为行营参谋长,胡汉民为总参议。共产党人陈独秀曾任宣传委员会委员长,谭平山为委员。
大本营建立后,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随之建立起来,由廖仲恺、孙科分任广东省长、广州市长。
4月1日,大元帅大本营由广州农林试验场迁到广州河南士敏土厂(现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
大元帅大本营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也是国民政府的前身。其管辖范围只限于广州及其周围一些地区,而且还处于军阀的四面包围之中,西北两面有桂系沈鸿英,东有粤军陈炯明,南有邓本殷。政府内部成分复杂,军内矛盾重重。
4月10日,沈鸿英以移防为名,将所部近2万人集结于广州北郊及新街、韶关、高塘一带,谋攻广州。
1923年4月15日,沈鸿英宣布接受北洋政府任命的“广东军务督理”职务,要求孙中山“取消帅府,赴沪倡导兵工”。16日,沈军李易标部7个营,由白云山进攻滇军总司令部驻地农林试验场及观音山等地。
孙中山立即宣布撤销沈鸿英的桂军总司令职务,并亲临镇海楼,命令杨希闵、刘震寰等部反击叛军。
4月19日,沈军放弃白云山南麓和广州附近阵地,沿粤汉线溃退,平叛军乘胜追击,在江村桥歼灭沈军一部后,徒涉流溪河,于21日占领新街。沈军退至源潭。
7月,沈鸿英发动的叛乱以失败告终。
九、广州保卫战·收回“关余”
1923年5月8日,孙中山指挥滇、桂、粤军同沈鸿英叛军于北江、西江战斗正酣之际,惠州的陈炯明军兵分三路,进攻广州。孙中山任命程潜为东江讨贼军总指挥,统率滇、桂军分路向惠州攻击。
5月30日,孙中山亲赴石龙督战。
6月11日,滇、桂军克复博罗,陈军退回惠州。
10月,陈军又分三路攻向广州,并于11月中旬占领石龙,直抵广州的石牌、黄埔、瘦狗岭一带;豫军樊钟秀部三个旅也由北方抵达韶关准备进攻广州城。广州陷入恐慌。正危急之际,谭延闿奉孙中山命率湘军自湖南赶来援救,樊钟秀亦倒戈参加广州保卫战。经11月18日和19日两天战斗,陈军主力败退,广州转危为安。
19日,朱培德部得豫军樊钟秀部支援,一举占领联和市,切断陈军退路。陈军洪兆麟部被包围于龙眼洞,随后被击溃。
26日,滇、粤、桂、湘、豫军会同增城守军,击败陈军主力李易标部,攻克石龙。陈军残部退回惠州。广州保卫战胜利结束。
在进行广州保卫战的同时,广州大元帅府采取收回粤海关“关余”的行动。
早在1919年广东军政府时期,北京外国公使团准广州南方军政府获取粤海关13.7%的“关余”。但在1920年军政府分裂后,外交使团便停付此款。到1923年2月止,广州政府本应得到的“关余”及其积存达400万两。当时广州大元帅府财政日益困难,连士兵军饷和机关职员的薪俸都无法正常发放。如能得到这笔款项,一可缓和财政危机,二乃事关收回国家主权,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1923年9月5日,大元帅府照会北京外交使团,要求将“关余”及1920年以后的“关余”积存,全部交还广州政府,英美等国政府称未与广州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置之不理。
后经多次交涉,1924年4月11日,北京外交使团终于做出将粤海关“关余”拨付广州政府的决定。收回“关余”的斗争取得胜利。
十、平定刘、杨叛乱
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此后,冯玉祥等人多次通电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以及随行人员汪精卫、李烈钧、陈友仁等30多人离粤北上。北上之前,孙中山任命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以谭延闿为北伐军总司令,驻守韶关负责大本营事务。
陈炯明自1922年冬战败后,退居东江一带。
1925年1月初,陈炯明自称“救粤军总司令”,以10个军10万多兵力集中于河源、兴宁、惠州一线,分三路向广州进发。
1925年1月中旬,广州大本营组成“东征联军”讨伐陈炯明。主力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和两个教导团,共3000人。2月15日,攻克淡水,3月13日取得棉湖战役的胜利。4月22日占据惠州,陈炯明主力被击垮,退往江西和闽南。
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当东征军节节胜利之际,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却在广州发动叛乱。
1923年1月,刘、杨进入广州以后,各占一方强征暴敛。“滇、桂军盘踞广州两三年,搜刮民财,无恶不作……连长以上的军官都是腰缠万贯,姬妾成群”(《包惠僧回忆录》第159、175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滇、桂军阀抢占市内繁华地区,霸占税收机关,使政府财政极度困难。当时身为大元帅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为了黄埔军校的经费,“常常夜里要到杨希闵吸食鸦片的烟床旁边,去等杨希闵签字,然后才能领款到黄埔军校”(何香凝《我的回忆》,《双清文集》下卷第939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东征开始后,担任左路、中路进攻任务的杨希闵、刘震寰部抗命不动。
1925年3月下旬,刘、杨调集滇、桂军驻扎广州城乡,控制战略要地。广州局势骤然紧张。
5月19日,大元帅府迁往广州河南士敏土厂办公。21日,由许崇智、蒋介石率领的东征军回抵广州。
6月2日,李福林受大元帅府命令,宣布保护河南,并架炮指向河北,准备进攻。
6月3、4日,刘、杨占据省长公署和财政厅等要害机关,并自行任命广东省长和广州卫戍司令。5日,滇、桂军公开发动武装叛乱,占领省长公署、粤军总司令部、财政厅、公安局、电报局等要地。
6月5日,大元帅府下令免除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司令职务,并宣布其叛逆罪状。任命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为总指挥,率领革命军及广州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共5万人,分三路进剿叛军。
党军第一旅、粤军第四师与第一旅、警卫军、黄埔军校学生队为东路军,由潮汕直趋广州;驻粤北的湘军和建国军为北路军;西江的粤军第一师第二旅及珠江南岸的李福林部为西路军,协同东路军会攻广州,并发动铁路职工罢工,切断滇、桂军的联络,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6月11日,政府所属各军向叛军发起攻击,叛军溃退。
12日上午,政府军发起总攻。东、西路军对白云山、观音山、大沙头、瘦狗岭一带的滇军猛烈攻击,激战3小时,滇军全线崩溃。12时,滇军撤至市区。14时,革命军占领观音山,广州宣告收复。北路军及粤军第一师第二旅向石井、江村、三元里攻击,生俘桂军师长张天泰。败退石井的桂军,全部缴械投降。广州局势转危为安。
杨希闵、刘震寰见大势已去,逃入沙面租界,后转香港。盘踞广州四年之久的滇、桂军遂告覆灭。
同日,广州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广州卫戍司令,吴铁城为副司令。
同日,滇军第三军军长胡思舜率部由惠州回援杨、刘,因铁路职工罢工,交通阻塞,14日始抵广州近郊,当即被政府军包围缴械。至此,平定滇、桂军叛乱结束。滇、桂军阀在广东的统治亦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