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广州隶属于中华民国政府。一度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广东军政府、广东都督府、督军府、陆海军大元帅府、民政长公署、巡按使公署、省长公署、省政府、两广军务督办府、巡阅使公署、总统府、大本营、国民政府、广州行营、华南军政长官公署等高级军政机关,均先后设在广州。
1918年,筹建市制,广州以省会设市。
1921年2月,广州市正式建立,广州市区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域,开我国京都以外城市型行政区域设立之先河。这时的广州市区,已远远超出传统古城的范围。
1923年12月,广州市政厅拟定广州市权宜区域范围,“东至东圃车陂,南极河南黄埔,北尽白云山,西达增埗对河之两岛”(1934年版《广州指南》),正式确定完整的市区划界。
1924年1月6日,核准广州市拟定区域,以后照界管辖。1930年,在交界地点立石碑,刻“广州市界”及“中华民国十九年立”等字样。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建立。定都广州市,广州又称穗京。同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并增设市政委员会。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东校场誓师北伐。广州成为北伐战争的策源地。
1929年8月,改市政委员长为市长。
1930年1月,广州称特别市,直隶中央,仍为广东省省会。8月取消特别市,改为广州市,隶属于广东省政府。
1931年7月6日,广州市政府工务局公布本市权宜区域范围。
1936年7月,陈济棠下野,还政中央。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省府迁粤北。
1940年4月7日,汪伪广州市政府成立。8月,重庆国民政府任命何彤为广州市市长。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汪伪广州市政府解体。9月1日,广东省政府任命了新的市政府。
1947年1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广州市改行政院辖市。
1947年3月29日,广州市改为特别市。6月,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院辖市,由中央直辖,但仍为广东省省会。面积235.35平方公里。
1949年4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10月14日,解放军进入广州城,国民党统治结束。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民国是广州从古城走向现代都市的时期,其最显著变化和发展主要有如下数端:
一、拆去明清两代古城墙,从此真正地告别古代,进入现代。
在城基上修筑了今天的越秀北路、越秀中路、越秀南路(北段)、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人民北路、人民中路、人民南路(北段)、盘福路、万福路、泰康路、一德路等马路。呈现出一个现代都市的面貌。
城墙拆去,城区迅速向东、南、西方向不断扩展。民国七年(1918)广州设市政公所,全市面积30平方公里。到1949年,全市面积248.6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其间又经历多次扩展市界及行政区划调整。
二、辟建马路成路网。
晚清时在城区内辟建了第一条马路天字码头江岸马路,第一条城郊马路东沙路,走的是手拉车、马车,不是现代汽车。民国时期城墙拆去,城基修筑马路,同时逐步将主要城中城郊干道拓宽辟建为马路,越辟越多,呈棋盘式,终成路网。加上街巷整治,市内外交通得到极大改善。
三、骑楼商业街广泛而大规模的兴建。
四、现代高层建筑的大规模兴建。
五、1933年2月建成海珠桥,珠江南北两岸自此连通。
六、东山城区的形成与西式新村的建设。
七、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与发展。
市面上奔走着各式汽车,逐渐取代轿子、黄包车、手拉车、马车等。珠江上出现了现代电船火轮船,逐渐取代横水渡。这是民国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以上数端,使广州古城风貌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大革命时代,国共两党合作,改变了社会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后两党决裂,广州暴动。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的建设发展,基本上是在抗日战争之前。这一时期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城貌改观,今天广州城区道路、坊巷、标志性建筑的布局,大体形成于此时。
沦陷时期,苦难深重,城建基本停顿。胜利后曾出现过短暂繁荣,随后内战爆发,民生维艰,元气大伤,几乎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