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挑战是没有意义的
节目中的挑战是根据我们节目科学总顾问刘嘉教授提出的挑战形式和能力框架来设计的,挑战形式就是人脑结合工具,能力就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八大未来力,在前文已经阐述过了。根据以上要素,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设计出了节目中呈现的挑战。
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挑战是没有意义的,比如《紧急呼叫》的挑战,除了要教会少年们用单片机制造出手机,还要教会少年们在紧急状况下的求生技巧。还有《智慧城市》的挑战,少年们除了要用编程方式规划交通灯以达到交通畅通的目的,还要掌握生活中统筹的意义和方法。
我们设计的挑战很多都是大学生研究的课题,甚至有些是众多科学家致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少年们能够在一期节目中解锁一项技能,并让这项技能成为他们日后在未来社会立足的本领。大多数少年在这些挑战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锁定了自己未来人生的目标。比如,马钦伟被保送清华大学,他参加节目后,增加了对计算机研究的兴趣,打算在未来研究人工智能,并在清华大学选择相应的专业。
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如何让使用编程工具的项目实现可视化,让观众能看懂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好在研发团队做可视化挑战非常有经验。我们首先列出几个必要的要点,比如,一定要用工具,选题一定要解决现实问题,一定要有道具呈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让设计方案发散和缩圈,最后锁定了几个挑战任务。
我们找的选手很多都是“大神”级选手,他们在信息学竞赛和物理竞赛中都取得过全国名列前茅的成绩,但是竞赛考试和我们的挑战是不同的,如何完成这些电视化呈现的挑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在前期面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选手有一个共同点——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在设置挑战前会先判断他们本身具不具备挑战的能力,如果挑战任务属于全新的能力范畴,比如,用人工智能写诗是中小学生比较难接触到的,我们会结合专家的建议,用类似的例子和理论框架引导他们学习和整合新知识。习得新知识后,他们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那么现场的挑战就是考查他们的迁移性,也就是学习新知识后举一反三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