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营仪式
我们的车直接开进了敦煌研究院办公区。这些房舍是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之后,在与莫高窟隔河相望的戈壁滩上建起来的。下车的地方正好在常书鸿先生半身像旁边。这位敦煌的守护神目光炯炯,望向莫高窟的方向。
“敦煌文化守望者”开营仪式在研究院小报告厅举行。头发花白、笑容可掬的赵声良院长出席了活动,他已经在敦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37年。开营仪式简单而质朴,但赵院长的讲话真挚而深情。他对我们说,敦煌研究院的几代人,从常书鸿、段文杰到樊锦诗,再到他这样的“年轻人”,都是因为真正热爱敦煌,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支撑点,才能够无所畏惧地坦荡前行。他希望我们能不止于在敦煌获得工作的创意和灵感,还能在这异常丰富的历史遗存当中,找到一点真正的生命启迪——这才是此行最大的意义。听着这番肺腑之言,我感觉此刻的赵声良似乎不是那个声名赫赫的敦煌院长,而只是一个聊着人生、盼着你好的慈祥长辈。
▲敦煌研究院办公区内的常书鸿像。常书鸿于1944年开始担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带领众人将荒芜已久的敦煌石窟重新管理和保护起来,并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因此被人们称为“敦煌守护神”。
在研究院食堂吃过午餐之后,我们沿着遍植白杨的林荫道步行前往莫高窟,不到十分钟便看到宕泉河横亘窟前。为了保证工匠和僧人的生活用水,莫高窟这样的大型石窟寺都开凿在河谷之中。虽然今天主河道中不见流水,只有红柳在河床上摇曳,但我知道开凿于盛唐的莫高窟148窟中曾有碑记记载:那时的游人,初至莫高窟,就可以见到“前流长河,波映重阁”的壮丽景象。
▲莫高窟前干涸的宕泉河。宕泉河发源于祁连山西端的野马南山。流经三危山中,吸纳众多溪流,来到鸣沙山下,成为莫高窟的“母亲河”。
今天的宕泉河并非自然干涸。敦煌研究院在河道上游筑坝截流,将水用于窟区绿化和植树治沙。只有偶尔夏季山洪爆发的时候,才有机会重见宕泉河波涛奔涌。不知道1 655年之前,乐僔和尚初到此地时,三危山金光万丈,宕泉河云影徘徊,会是怎样一番摄人心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