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缘起
创新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奥古斯汀·富恩特斯在其著作《一切与创造有关》中指出,创新和协作促进人类在身体、思想和文化上的不断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动力之源。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从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创新的步伐更快、更稳、更好,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旧面貌,并引领全党全社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创新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国外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我国公共部门的管理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据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创新”一词超过50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重塑政府”等运动,旨在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和公众服务的需求变化,不断开展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不只是技术方面,只要能优化资源配置、创造财富或提升效率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因此,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财、物、制度、文化等因素,但是人的因素是最根本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我国要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笛德(Tidd)和(Bessant)等人在总结许多创新个案之后,认为成功创新背后的模式都是人的因素,内部成员在组织创新发展中起到关键角色作用。[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2017年武汉年会上明确,“创新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的成熟行为。”中国人才研究会领导人才专业委员会2016年会以“创新型领导人才开发”为主题,会议明确了创新型领导人才在各行各业中作用非常重要,开发这类人才既要理论创新,又要实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早在2007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际领导学会举办“领导·转型·创新”为主题的领导论坛,从领导理念创新、领导创新模式与方法等视角进行学术研讨,并认为明确领导创新的定位,对于提升我国公共部门的管理创新和自身变革极为重要。[3]周三多等人在《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将创新作为管理的一种职能,认为管理有两种基本职能:维持和创新,其中创新处于各种职能的轴心位置,是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斯滕伯格认为,有效的领导力是智慧、创新力和智力的综合体。梁巧转等人通过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进行回溯性分析,认为中国管理者出现了勇于挑战等新的管理特质。事实上,创新实践活动又多数来自基层,因为基层具有肥沃的创新土壤,而且充分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基层干部扎根基层,熟悉一线情况,承载着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探索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等创新问题,激发和培育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和创新发展新动能,增强基层干部的创新本领,对于不断提升领导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