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你看看我们社会的温暖
说你不幸福?说抱怨社会?你可看到自己的努力?
@所有人:有谁认识 XXX 这个学生,麻烦告知一声,录取通知书掉在zzz路,YYY的公交车上,放在汽车总站调度室自己去拿请转发,日行一善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能找到这位同学,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谢谢!(谁的群多看到请转发)@所有人
就这样的短消息,大家都在转发,为什么呢?因为那句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有能彼此理解的情商,在这里就体现了出来,因为都有孩子或者都曾经是孩子。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爱,在我们能共情的地方体现出来。
就这样的短消息,大家都在转发,为什么呢?因为那句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有能彼此理解的情商,在这里就体现了出来,因为都有孩子或者都曾经是孩子。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爱,在我们能共情的地方体现出来。
但在被遗忘或者未经历过的地方,却选择了漠视。当你去冷漠别人的低谷、落魄、不堪、孤僻等等,甚至还鄙视嘲讽时,何曾换过思维,换成能理解对方痛楚的心,来感同身受地对待他们?
这个世界能显现的所有的痛楚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都需要我们去关怀然后化解掉。我们的人生不是为了让自己自顾自己地过这一生的,在我们出生时都是带着来任务来的,即是爱与被爱。
而今这个社会有不和谐的地方却是在为了利益而互相的排挤、造谣、诽谤、落井下石。为何大家能对孩子丢失了录取通知书表现出热烈的爱和转发,却不能放下利益的纠葛,而用爱与互爱来让自己每天都活得快快乐乐?
这个人生的目的如果一直为了钱、名誉、地位而活,那你是多么的累,拼死拼活地往前挤,被挤下后,再把别人拉下来,重新站上去再挤。何苦呢?那么开阔的一个天地,在物质有足后,快乐地享受爱与被爱不好吗?
就如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是有善根的一样,我也知道在人们心中的爱还在,只是在深处藏了起来。有些人是被伤害了,将心缝补后藏起来;有些人是被利益蒙蔽了眼,心被染黑了,看不见了;有的人在摇摆......人们都变得聪明了、精明了,微笑也格式化了,像孩子那样的傻呵呵的笑不敢有,怕被人嘲笑。
其实为何不可以像孩子一样傻傻地笑呢?就像曾仕强教授说的那句,孩子的傻气是因为离神明很近,但人长大后变聪明后离神明就远了。是自以为的聪明让我们漠视了神、漠视了自然,也漠视了生长的规律,更漠视了幸福的真谛。
但不管曾经如何,我们还是从现在开始应该一起努力将真心放出来,当我们去与周围的人接触时,你总是会发现还是有很多的真心的人在等待着我们。然后我们这些真心的人拧成一股绳,形成爱的力量,会慢慢的一层一层的感化着人心。我们不怕,我们在按照自己的对待人的标准在寻找着,真诚、善良、友爱、互助,不造谣、不构陷、不拉帮结伙欺负人排挤人,只有共同进步等等。老天终究是不辜负,因为我们发现这样的人真的是越找越多,我们的社会也在越来越温暖。每一个人都是呼唤爱的使者,也是待唤醒者,缺的是行动,包括文字或者语言的醍醐灌顶。
《朝野佥载(节选)》(唐〕张鷟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翻译: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发生争执。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出京城到潭州去当官。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怨言或者是指责(作为借口)。”敬德答应了。第二天回禀唐太宗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再三问他,仍旧不改口。唐太宗生气了,把玉珽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过了很长一会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唐太宗说:“敬德今天所做的有三大好处,唐俭避免枉死,我避免枉杀,敬德避免委曲求全,这是三大好处;我有勇于改过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美誉,这是三大益处。”于是赏赐敬德一千贯,群臣都称赞唐太宗。
看,唐太宗是我国的明君,我们的国家正在重现大唐盛世。君主在以唐太宗为典范,人们当学尉迟敬德的品格,不构陷、不伤害。君主贤德、士友爱。这样的社会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贞观政要》集论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说:“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
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为政核心所在重现的事情。现在不比往常的社会,是贤者能者上,我们的主席正是贤德能。所以不会有“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但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正是我们的君主核心们现在在做得事情。
大凡天下君子都想成为千古名君,正如我们现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的领袖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说谁不贤德,但环境造人,又无前车之鉴,不能以史为镜。但吾心仍是敬佩其在其位必有其才,如何没有其才如何能治理一个人心多样、习惯多样的社会呢?
我们再由上主回归人心,继续说我们的社会的温情。只要做到家人和睦、邻里和睦以及同事之间的和睦,我们的社会变和睦温情。
这里有三个例子,是涉及家、邻里以及同事之间的。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总是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可是每一次找茬,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并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面对家人的百般刁难,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计小怨,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化干戈为玉帛。正是因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让尧下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个故事是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张英,张英看后,淡然的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为张英会用什么手段可以摆平吴家,谁知道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也只好照办。谁知吴家竟被感动了,也让出三尺来。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成为佳话。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不二法门。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都有一死的,死去后就像秦始皇一样,虽然是修建了万里长城,但长城今日还在,而已经没有了秦始皇。我们何必为了三尺地墙而争得不能万古流传的东西呢?
第三个故事叫做将相和。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故事。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而是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
所以对家人、邻居、同事友善,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共事,才是我们要走的路。正如我们今日的口才学说,正是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说好话,说到人们的心理去,如果做事情能以和睦、团结为主,我们的行动也同样能感动每一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