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轻松的科技小史:从基因工程到人工智慧,数理学渣也能快速上手的科技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生物学对梦的解析

作为法国里昂梦学实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蜜雪儿.儒韦是梦学研究的国际知名专家,他于一九五九年把有梦定义为“反常睡眠”。 儒韦透过脑电图测试,发现人每隔九十分钟就有五至二十分钟的有梦睡眠,仪器萤幕上反映的不同讯号,也显示了人在睡眠中大脑活动的变化。如果在脑电图的电波上显示无梦睡眠时把接受测试的人唤醒,他会说没有任何梦境;如果在显示有梦睡眠时唤醒他,他会记得刚刚做的梦。

他把老鼠有梦睡眠中发出的讯号码进行比较,发现做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相同亲缘系统的老鼠有近似的讯号码。后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员布林加的一项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对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后,布林加发现出生后被不同地方的两个不同家庭分别抚养大的双胞胎,做梦经验竟然很是相似。由此也可以证明,人的梦境表现是遗传记忆。

此外,透过X光断层摄影仪测试,研究人员还发现人的大脑在有梦睡眠阶段的图片接近于清醒时的图片。有趣的是,研究人员用仪器进行测试还发现,做梦并非人类的专利,鸟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也都会做梦。

一九七〇年代末,透过对老鼠进行实验,一位科学家发现有梦睡眠还与大脑的记忆有关,与被剥夺有梦睡眠的老鼠相比,做梦的老鼠更能记住经验。但是,这一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人类,因为在对精神沮丧病人进行治疗时,医生会用一种叫做单一氨氧化酶的抑制剂。这种药会完全取消人的有梦睡眠,但却不会引起人脑的记忆紊乱。

另外,从生理机制方面,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巴夫洛夫也解释了人为什么做梦。他认为,梦是睡眠时的脑的一种兴奋活动,睡眠是一种负诱导现象。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引起了它的对立面─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中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并抑制了皮层下中枢,人便进入了睡眠状态。人的大脑皮层进入睡眠后,就会出现弥漫性抑制,也就是抑制过程像水波一样扩展。人在熟睡时,弥漫性抑制占据大脑皮层的整个区域以及皮层更深部分后,这时是不会做梦的,强大的抑制过程所淹没了心理活动。当浅睡时,我们大脑皮层的抑制程度较弱且不均衡,这便为做梦提供了条件。

还可以帮助科学家可以利用发达的现代科学来分析梦的奥秘。有的科学家认为:梦是快速眼球运动“意像”集合,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N)中会产生梦境,此时脑电波振幅低、频率快,呼吸和心跳不规则,周身肌肉张力下降。当这时候叫醒睡眠者,他会说正在做梦中。如果做梦者被不断的打断梦境,就会变得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甚至暴躁和性急。

当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对梦的解释和研究有些解释还欠妥和过于简单,也并非完全正确。但可以相信,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会使当代和未来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家们对梦做出更准确、更完善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