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青春不是你的人生:叛逆期与更年期的冲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酸葡萄的心理现象

酸葡萄效应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狐狸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如果狐狸只是一直跳,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到那葡萄的高度。但狐狸饥饿啊,看到葡萄架上挂著一串串葡萄,想摘又摘不到,就只能自言自语地说:“葡萄是酸的。”

这则寓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心理学中也就有了“酸葡萄心理”这个术语,用来解释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它是人类心理防卫功能的一种。心理学上也将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种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

10

生活中,我们不乏那只狐狸的境遇与心态,当受到挫折时,就找理由丑化得不到的东西。比如某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知名大学,而考取了一所一般大学,就在心里说,没考上知名大学也好,那里竞争激烈,说不定学习要很拚命才能跟上进度,而在一般大学学习,说不定我轻轻松松地读书就可名列前茅。这一来,他情绪很快恢复常态,不再烦恼。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心理防卫功能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然而沉溺其间对心理生活却有显著的副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总是寻找理由为其受到的侮辱或遇到的不公待遇开脱,这就活得太窝囊,可悲可叹了。

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

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这种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中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

学习任务繁多的青少年如何正确运用这两种效应

1、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缓解心理压力

应该肯定,合理使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具有明显的积极教育引导意义。作为一种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无论是其中的“酸葡萄”效应还是“甜柠檬”机制,当学生尤其是好胜心过强的学生受到挫折后,适当地应用,都能减轻心理压力。当学生过分沉浸在由于困难或目标未竞而导致的心理不安、紧张乃至消沉的负面情绪中,个人可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帮助自己摆脱由过度的焦虑带来的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利于及时调整心态、确立下一阶段的前进目标并为之努力。

2、抑制“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激励奋进向上

学生为自身所受挫折找寻借口,或者明知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却不能正面、理性的面对,这最终在结果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导致个体自我萎缩,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这种心理容易退化学生的奋进意识和正面看待事物的习惯,逐渐在师长和学生之间失掉信任,落入恶性循环而无法自拔。

比如一些乐观开朗的学生经常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为失败行为采取“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不过这倒容易导致缺乏进取心。在挫折面前,有的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责怪别人,有的还无中生有替自己开脱。这就是过分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的结果。

要抑制这种心理的过度发展,就必须让合理认识自己。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优势大于弱势的个体,以此来保证自己应有的竞争力,但缺陷和弱势也是人人皆有、不可回避的,如果一味强调自身的积极价值而回避客观存在的不足,根本不会取得长足意义上的进步。

酸葡萄与现代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这种酸葡萄效应现象很是普遍,例如在学校里,如果一个同学考试得了高分或是得到了学校颁发的奖赏,而你却没有获得,这时你就会有这种酸葡萄效应,或许应该说是嫉妒心在作怪。

其实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鱼与熊掌还不可兼得呢!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你大可不必拿别人的优点来比对自己的不足,有时拿自己的优势对比他人的不足也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对他人的轻视而是对自己的肯定,给自己一个无须轻羡别人的理由!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说是人才到哪都会被重用的,不要一味的去比对别人,比对别人有什么意义呢。要记住你是你,别人是别人,你永远都不会变成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