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星人自救指南:享受不完美的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为自己设立苛刻的标准

早期的研究者大多把完美主义看作单维的人格特征,而到了近期,研究者们开始对完美主义持多维观,认为完美主义是一个有多维度的复杂结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完美主义视为由不同的类型组成的综合体,例如加拿大心理学家保罗·休伊特和戈登·弗雷特定义了完美主义的三种主要类型: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他人导向型完美主义、社会期许型完美主义。

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是一种对自己有严苛要求的完美主义。这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通常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超过自身能力的高标准要求。这些标准都是他们自己强加的,一旦他们不达标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自我批评。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失败,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者在持续的挫折中,还很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如果一个人深陷于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之中,就很有可能把自己捆绑在一个远超自己能力范围的高标准上。当事情出错时,即使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这类人也会把失败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巨大落差会造成强烈的自我否定,给人一种抑郁的感觉。

路远就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者,这让他很成功,也让他很痛苦。

路远在别人眼里是一位标准的成功人士,他不仅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且情商很高,朋友也是遍天下。因为他对每件事都力求完美,所以他工作很出色,现在已经担任公司的高层管理。虽然在外人看来路远已经非常成功,但是路远却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反而越来越焦虑。因为他越成功,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现在甚至发展为极端的表现,比如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即使鞋子上有一点儿污渍,他也无法出门;他非常看重自己的社交表现,与别人谈业务后总是一遍一遍地回顾自己的表现,如果有一点儿不满意就立刻想要改正,以期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样子;他对自己的身材也不满意,甚至一度因为节食影响了健康。

总之,路远就是感觉自己不够好,常常因为一点儿过失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路远的这种心理很有可能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在幼年时父母就习惯把他和别人做比较,来自父母的评价促使他“自恋”的形成,同时也带来被评价、被比较的焦虑。

“不够好”就意味着不完美,意味着有可能不被喜欢。所以不论有多成功,路远都不能充分地肯定自我,他觉得自己只有达到极其严苛的标准才算成功。这使得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渴望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也渴望自由地生活,在这样的冲突中,路远变得越来越焦虑。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更容易向外界展示自己,这也使得完美主义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为了获得社会和他人认可,人们更倾向于展示自己美好的、被他人赞许的一面,所以年轻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

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的高要求、高标准,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也会促使一个人变成更好的自己。但是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也更容易被现实打败,导致自我否定,产生自己无能、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的心理。那么,该如何克服这些负面心理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打破不合理的完美主义价值观。

1.认识成长过程

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者通常比较看重自己的能力,认为如果自己足够聪明、有才干就不会在各种挑战中失败。在他们眼中,只有成功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有天赋的,所以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错误和瑕疵,因此会对自己提出一系列高标准和高要求。

要规避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带来的风险就要打破这种思维。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个人的能力也是逐步提高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慢慢积累经验和知识,从而变得更加聪明、优秀。

所以,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追求成功,而且应该在一系列的挑战中改变和提升自己。即便我们在挑战中遭遇失败,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自己,因为失败会让我们加倍努力,而不是放弃自己。在成长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是自己学到了什么,什么是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改变与提升才是成长的核心。

2.克制负面情绪

众所周知,失败会给人带来挫败感,而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把这种挫败感放大,在面临失败时选择退缩、逃避甚至放弃。但是失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好坏,相反地,失败可以说是生活中的常态,是每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所以,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过分夸大失败的可怕后果,一旦察觉到这种负面情绪,就应该警惕,告诉自己这是完美主义在作怪,然后不断反复练习,改变自己的思维。

3.做出新的尝试

尝试新事物自然会碰到各种困难,因为越是新鲜的挑战面临的波折就越多。但是,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还可以锻炼自己抗打击的能力,在新尝试中慢慢改变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