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指人名词用“什么”提问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现象呢?
这不是词汇现象,而是语法现象。它并不是只涉及某一部分指人名词,而是一切指人名词;用“什么”还是用“谁”提问,是由一定的组合关系决定的。所以,“爸爸当了市长”,要用“谁”问“爸爸”,而用“什么”问“市长”,“市长当了爸爸”,就要用“谁”问“市长”,而用“什么”问“爸爸”。
这不是修辞现象,而是语义现象。说话者问“他当了什么”时,并没有把人说成物的修辞意味。实际上,用“什么”问指人名词,只是因为在特定的组合关系中,指人名词的所指对象已不再是人本身,而是人的专业、职务、身份、姓名等的某一方面。如“爸爸当了市长”,“爸爸”指人,而“市长”则指由人所担当的一种职务;在“叫李生大李”中,“李生”指人,而“大李”则指人的称呼。因此,这里发生了一种指人名词的事物化。
所以,这是一种语法—语义现象。
指人名词的事物化为语法和语义研究提供了不少耐人寻味的启示。我们想到的有:
(一)语法书多把“当、做、成、像”等动词看成准系词甚至系词。事实上,系词“是”后的指人名词要用“谁”来提问,如“他是谁?”“老王是谁?”。一般不说“他是什么?”“老王是什么?”,而“当”等动词后的指人名词都往往是事物化的,所以动名之间可以有一定的支配关系,跟纯粹的联系或判断关系毕竟不同。
(二)把“叫他老王”“骂他叛徒”“选他组长”一类组合看成双宾语,除了结构上的根据外,也有语义上的根据。由于后一名词已是事物化的,因此两个名词跟一般的双宾语一样,前一个表人,后一个表物;而且,也具有双宾语“给予”的语法意义,即把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老王”这种称呼、“叛徒”这种身份、“组长”这种职务)通过“叫、骂、选”这些动作给予前宾语所代表的人。
(三)由于NVNN’可以说成NV( )N’,也可以只说NVN,因此,当V后只出现一个指人名词时,就可能造成歧义。如“选组长”,“组长”可以是N,表示选出已担任组长的那个人去接受某种职务、荣誉,这时要用“谁”来提问,如“你们组里选谁?”。“组长”也可以是N’,表示在组员中选出一位组长,这时要用“什么”提问,如“你们在选什么?”。这种歧义既不是由一词多义造成的,也不是由不同的结构关系造成的(两种“选组长”都应该是支配关系,试将二者分别与“赞成组长”和“产生组长”比较),而是由指人名词的事物化这一特殊的语法—语义现象造成的。
(原载《汉语学习》,198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