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多维异质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创新理论

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这一独具特色的理论为经济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以达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新的改造。他还指出,创新的主要类型包括: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架构创新。产品创新主要是指引进新产品或大幅提高产品质量;科技创新主要是指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经营创新主要是指开辟一个新市场、新领域;资源配置创新主要是指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渠道;组织架构创新主要是指采取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架构方式。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也是最基础的;二是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三是创新的同时意味着毁灭;四是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五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六是创新组合由企业家实现,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

熊彼特认为,经济系统的均衡仅仅是一种理想愿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经济发展可以视为一种变化,经济发展或变化的原因,是经济体系自发的和不连续的变化,是对平衡的扰动,永远不能改变和取代以前的平衡状态。而创新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意味着自发且不连续的变化。企业家都是创新者,并且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主要动因在于获取机会,争取利润最大化。创新理论构成了包含经济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这一理论在当时并不被普遍接受,但他的著作在西方经济学中是独立的,他的作品成为丰富的灵感来源,对于任何像熊彼特那样的学者,困惑于工业化以来经济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出现,创新理论都是不可或缺的;熊彼特的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等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之上,学者们不断对创新理论进行拓展研究,分别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和管理创新理论,我们将着重进行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技术创新理论是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徐则荣,2013)。索罗在1951年《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熊彼特理论述评》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不但是指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而且包括对现有技术的组合。同时,他在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首次提出,新思想的来源和后期的实现及发展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这具有重大意义。在技术创新理论发展过程中,众多的技术创新定义分别从两个方面探讨:一是从过程的角度理解技术创新,不同阶段应包含哪几个环节(朱晋伟等,2014);二是从要素组合的角度界定技术创新,视之为创新资源的组合(王雪苓,2002)。顺应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两支流分久欲合之势,对技术创新的理解也逐渐呈现出:一是在过程方面涵盖从创新构思产生至市场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对技术的理解泛化,除传统的生产技术,也包含经营、管理和组织技术;二是创新内容既可为产品、工艺创新、组织制度的创新,也包括各类创新的组合。清华大学傅家骥先生所给的定义即反映了在宽泛意义上对技术创新的最新理解,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这是基于对技术创新的深刻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不同学派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新古典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主要是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陈杰,2004);新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在传统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更侧重于研究诸如企业组织行为、规模效应、市场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李佳蓉,2018);制度创新学派主要研究分析制度架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徐英吉和徐向艺,2007);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则认为政府、企业、大学研究单位、中介机构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创新系统中的各个主体是相互联动而起作用的(薛春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