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起眼
2017年9月12日,泰·柯布(Ty Cobb)与约翰·多德(John Dowd)约见共进午餐。此二人中,前者时任白宫律师,主要负责应对穆勒针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起的“通俄门”调查案,后者是此调查案中特朗普外聘的首席律师。二人就座的地方是华盛顿一家热门餐馆的户外露台,紧邻繁忙的人行道。热门餐馆、户外环境、人流如织,恐怕没有比这更开放的环境了。可即便如此,两名律师依然在此对调查案相关的敏感信息进行了将近50分钟的商讨,包括特朗普大楼中的秘密会谈、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在白宫岌岌可危的地位,以及在动用行政豁免权上的尺度把握等。当然这些细节现在早已尽人皆知,原因在于《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当时碰巧坐在这两位律师的邻桌。这位叫肯·沃格尔的记者在推特上贴出这两位律师交谈的照片,并配文“泰·柯布与约翰·多德在BLT牛排馆随意地讨论‘通俄门’调查案,声音很大,我就坐在旁边”。1
这条意外所获的独家消息成了一篇关于特朗普的律师团队就如何配合“通俄门”调查案出现内部分歧的新闻报道。但很快,媒体报道的焦点就从新闻的内容本身转移到了对这条独家新闻缘何会出现的质疑上。正如《华盛顿邮报》记者弗雷德·巴巴什所说:“每个身在华盛顿的记者都梦想着能坐在某家餐馆,碰巧听到一些秘密,从而拿到独家新闻。”2然而,这样的两个人物,特别是被白宫请来希望以“职业化”姿态应对“通俄门”调查案的律师泰·柯布,缘何会如此不小心,导致诸多敏感信息被人听去,仍然令人费解。在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的一次采访中,沃格尔谈到这家餐馆的位置与《纽约时报》在华盛顿的站点非常近,他说道:“众所周知,来这家餐馆就餐的人中不乏政要人物与媒体记者,特别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因此他们选择在这样的地方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更加令人诧异了。”用《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达纳·米尔班克的话简单来说:“柯布是脑子进水了吗?”3
埃丽卡·布思比与耶鲁大学的科研人员玛格丽特·克拉克(Margaret Clark)和约翰·巴奇(John Bargh)或许可以对柯布究竟在想些什么做出解释。这个解释不仅有助于解开这道独家新闻的谜题,还可以帮我们了解为何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按照科研人员的说法,我们往往会低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柯布只不过是应验了这种说法。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不会过多地观察我们、倾听我们,不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我们身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布思比与她的同事们用“隐形斗篷幻觉”4的说法来描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隐遁之感,比如戴着耳机坐火车,或是戴着墨镜穿过公园时,5我们观察着周边的人群,却全然不觉自己同时处在别人的关注之下,好像自己穿着隐形斗篷一样。然而,正如悔不当初的柯布与多德两位律师所意识到的,事实是人们的确会关注我们,而且程度之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针对这种现象的一个早期研究中,布思比与她的几位共同作者在一个人来人往的校园餐厅中对来此就餐的学生做了调研。研究人员想看一看在公众场合吃午餐时,学生们对自己引起他人注意的程度的感知是否低于真实的情况。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人员随机地把走出餐厅的学生分成不同情况进行考察。一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回答他们在餐厅中会在多大程度上注意或观察来来往往的人(比如人们的行为、举止、模样)、对周围的人有多好奇,以及有多想了解这些人在想什么。另一种情况下,学生会被问及他们觉得餐厅中会有多少人注意到或观察他们(包括行为、举止、模样)、对他们感到好奇,以及有多希望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会观察别人的比例比认为自己会被别人观察的比例高出67%。所以事实是虽然每个人都会不亦乐乎地观察别人,但却总是认为自己比周围的人更不易被注意到。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呢?我来问一个问题,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看着别人的时候不巧与对方目光相遇,你觉得自己被对方发现因此备感尴尬,于是会迅速转移目光望向别处或假装自己是在看其他人?我猜答案是“有”,因为人确实会做这样的事。视觉科学家甚至对此现象进行了命名,称之为“凝视偏转”6。当我们看着别人的时候,会试图掩盖这一行为,但这也意味着看着我们的那个人同样想掩盖事实。正因如此,很少有迹象能够表明其实有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
当我们环顾周围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正盯着天花板或自己的手,但我们不会想到一旦我们把头转开,他们的目光会回到我们身上。实际上,在另一项研究中,布思比与她的合作伙伴问过研究对象这个问题:“当你不经意与一个陌生人眼神交汇时,你会认为这是由于你在看着对方,还是由于对方正看着你?”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76%)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正在看着那个陌生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不只是陌生人对我们的好奇超出想象。研究人员在完全一样的餐厅环境下做了另一份同样的调研,只是调研对象换成了结伴就餐的伙伴们。这些调研对象同样被问及有多关注与自己同行的伙伴、对伙伴有多大程度的好奇。研究人员发现,这个调查结果与之前针对陌生人的问卷结果一致。即使是我们的朋友,对我们的关注与好奇程度也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了解这些情况对达到我们的目的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了解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又怎么可能衡量得出我们会对别人产生多大的影响?我在前文中所说的观点依然成立——你是一个人,不是一则广告。不过我们从广告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启迪,就是通往影响力的第一步是获得关注。鉴于此,我们之所以低估了自身的说服力,首先是因为我们低估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