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敢承认自己很努力
周末回公司取电脑的电源线,老远就看到小K坐在工位上,正在跟读内网上的一个英语课程。
小K是刚入职1个多月的应届生,贵在专业对口,人也机灵,面试时却因为口语不够好只评到了一个B,3个月后还有一次实习考核,她应该是怕被英语拖了后腿,早早就先准备起来。
我还没来得及夸她勤奋,她看到我却立刻跳起来,飞快地把电脑切换回桌面,窘迫得像是行窃的小偷被抓了个正着,惶惶然跟我解释:“我家断网了,来公司蹭会儿网……”
看着她这一波儿操作,我瞬间就想到自己高中时,顶着硕大的黑眼圈,还要坚持声称自己完全没学习,不过是熬夜玩了几把游戏。见我只笑不说话,小K红着脸央求我不要把她在恶补英语的事情告诉别人。
“我知道我英语不好,但我不想让人家说,这么努力还是这个水平。”她说。
被别人发现你很努力,是一件可耻的事吗?
我想很多人都和小K有同样的念头——
我不要让别人看到我的烦躁和挣扎。等到我准备好了的那一天,再大显身手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如果让别人知道我为做这件事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他们肯定会觉得我根本不擅长做这件事;万一努力的结果不够好,就更丢人了,别人肯定会笑话我。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将这种心态称作“僵固型思维”。
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真正了不起的天才是不需要努力的,对努力的需求会给一个人的能力蒙上阴影,制造出一种“你其实很平庸”的羞耻感。
在它的作用下,人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从“如何把事情做好”转移到“如何证明我很强”上。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宣布破产。
在前一年,安然公司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名列美国500强企业前十。曾经连续6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从市值到声誉,都甩了微软和英特尔好几条街。
安然公司的倒闭震惊了整个美国企业界,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试图从财务腐败、管理层无能等原因分析这家巨头公司的垮台,而鬼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给出了一个更让人惊讶的答案——思维模式。
“怕出丑”“怕犯错”“怕努力”的僵固型思维,才是最终导致公司垮台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纽约客》杂志中写道:安然公司对人才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几乎每个人都是有着漂亮学历的“超级天才”,这种人才至上的企业文化,会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努力表现出天才的样子。
而天才是什么样的呢?是不需努力,是不会犯错,是只要用一点点付出就能换来巨大的回报。所以从员工到管理层,每个人都小心翼翼而又固执地停留在自己的可控圈里,不敢接下任何一个可能暴露自身不足的挑战,也因而错过一个又一个可以改变公司命运的商机。
直到出现巨大的财务漏洞,安然公司想的也是“如何收买第三方审计配合造假”,而不是“如何改变公司的运营状况”。
宁愿说谎也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如日中天的安然公司,就这样被不断腐蚀扩大的黑洞从内向外地瓦解掉。
僵固型的思维不仅仅表现在如何看待天赋和努力,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你觉得人的性格和智力是天生的,还是可以靠后天改变的?
在进入新环境时,你更在意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别人觉得“你很强”,还是更愿意尽快试错,学习更多东西?
在面对拿不准的挑战时,你会因为担心“万一搞砸怎么办”打起退堂鼓,还是会想着“是个学习的好机会”勇往直前?
当别人因为一件事批评你时,你想的是“我这件事没做好”,还是“我就是个啥也干不好的失败者”?
当你跟恋人发生矛盾,你会认定对方就是这样无可救药的人,还是有信心跟对方一起改善这段关系?
根据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我们每个人都有僵固型思维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坚信后天学习能改变智力——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成长型思维,但另一方面,这个人又会认定性格是无法更改的东西。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是看起来“错得离谱”的僵固型思维,有时也会成为促进一个人向前走的动力。
想想看,你有多少次是为了在朋友圈打卡炫耀,才勉强自己闯关背单词,看了一本又一本书?
又有多少次,你明明可以凑合着把手上的任务做完,但为了凸显自己很厉害,才打起精神拼到100分。
正是因为僵固型思维也让我们受益,想要摆脱它才显得尤其困难。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并不是下决心立誓言,而是察觉和记录。
记录在什么情境下僵固型思维会被激发出来,察觉它存在于哪里,同时,也记下它出现时你脑海中的假设。
比如:
情境——别人指出我某件事做得不对,我非常愤怒地回击,找借口维护自己。
假设——这件事做错了,说明我是个很糟糕的人。
僵固型思维——一个人如果很能干,他就不该犯错。
只要把这个声音从潜意识里揪出来,你所知的情理和常识就会自动帮你反驳——人无完人,犯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没必要觉得羞耻。
观察到僵固型思维的存在,才有机会改变它。
毕竟人生最失败的事情并不是做个普通人,而是以平凡为借口,纵容自己将错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