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主义会损害你的财富
如果在面临损失时能做到坦然自若的话,短期主义对你来说可能不会如此危险。本章开头的例子表明,如果你更频繁地查看自己的投资组合,就会更频繁地发现自己在遭受损失,在此过程中你的情绪会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首先,每当你查看自己的投资业绩并期待得到积极结果时,大脑中的奖励回路就会被激活,并给你提供多巴胺。但越频繁地查看投资表现,就越有可能发现自己在经历损失。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投资组合出现亏损,你可能会耸耸肩。第二次你可能就会有点担心了,特别是在上一次检查投资组合时碰巧也出现了亏损的时候。而如果在短时间内经历太多次损失,或者损失非常大,你大脑中负责产生恐惧和愤怒等感觉的区域就会启动。
卡梅利娅·库嫩和布赖恩·克努森的研究证明,当我们经历损失时,大脑中像杏仁核这种负责恐惧情绪的区域会被激活。这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做出逃离(卖掉所有资产)或争执(我必须跟这位投资经理谈谈,告诉他我对其业绩的看法)的反应。
图2-4显示,即使是专业投资人士身上也会有这种短期主义倾向。该图是基于对3400家美国养老基金聘用和解雇投资经理的决策的一项研究结果。
图2-4的左半部分显示了投资经理在被解雇之前的几年中,相对于同行的投资表现。在被养老基金解雇之前的2年左右,这些基金经理的表现是逊于同行的。可以推测,他们之所以被解雇,也是因为投资表现不如同行业的其他投资经理。
其次,被养老基金聘用的那些投资经理在被聘用前的几年中表现相对较好。这说明当遇到业绩不佳的情况时,这些投资机构会抛弃连年亏损的输家基金经理,转而聘用一个在过去几年持续盈利的赢家基金经理。
资料来源:Goyal and Wahal (2008).
图2-4 投资经理被养老基金解雇前后的表现
但图2-4的右半部分显示,养老基金聘用的那些所谓赢家基金经理并不能保持他们的赢家身份。
在被养老基金聘用后的几年里,他们的表现比那些被解雇的基金经理还要差。在很多投资者看来,持续2~3年的表现不佳已经是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了。如果一个投资经理在这么长的时间中表现都不如自己的同行,他的业务水平一定会被愤怒的投资者疯狂攻击(相信我,我知道)。但这样的时间长度似乎还不足以区分优秀和平庸的基金经理。
仅仅根据几年的业绩就做出撤换基金经理的决定会导致这些养老基金遭受双重损失。一方面他们锁定了被解雇的基金经理在表现不佳的时期遭受的损失,另一方面又错过了这些基金经理从逆风期中恢复过来后的出色表现带来的收益。
跟上述这些养老基金比较起来,基于短期市场变化匆匆决策的个人投资者情况更加糟糕。20世纪90年代末科技泡沫狂热时期,布拉德·巴伯和特伦斯·奥登从美国一家经纪公司获得了其数千名客户的投资组合数据。他们分析了这些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及其投资组合的表现。他们的发现以一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形成了过去几十年中学术界在投资领域最著名的发现之一。提倡长期投资的理财规划师和银行经常引用他们的发现,但“奇怪”的是依赖交易佣金收入的券商却很少提及这些结果。
图2-5展示了相对于股票市场整体表现而言,这些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表现。他们将收益率按投资组合的周转率进行了分组,并分别考察了剔除交易成本和经纪费用前后的情形。好消息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费用的情况下,这些个人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高于股票市场整体。更妙的是,更积极、投资组合周转率更高的投资者往往比偏向被动投资的投资者表现更好。因此,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这个样本中,投资者卖出原来持有的一只表现不佳股票,转而买另一只走势更好股票,这样的操作似乎是可以产生价值的。
资料来源:Barber and Odean (2000).
图2-5 个人投资者的年化市场调整收益率
然而,一旦将交易成本和费用考虑在内,情况就更糟了。高周转率的投资组合收益率大幅下降,因为交易成本快速地吞噬了所有收益,甚至进一步腐蚀掉了本金。
考虑费用后,高周转率的主动策略投资组合的表现比股票市场整体的表现每年差了5%,跟被动策略投资组合的差距更是达到了每年6%。如果股市的整体收益率像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时期那样每年高达10%~20%,那么当事人可能还察觉不到这种差距。但在更常见的正常时期,费用和成本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发布的《全球投资收益年鉴》,在2000~2018年期间,全球股市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仅比同期的通货膨胀率高了2.1%。因此,如果股票组合每年表现比市场整体差5%,意味着剔除通货膨胀后投资者将遭受约3%的净损失。
所以数据告诉我们,短期主义会损害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