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救国无门
在海南岛前后耽搁了两个月,5月间,经香港乘船到厦门,遇到3个从马尼拉回国的青年,其中一个姓陈的同学,正在南京五卅中学读书,另外两个是店员。他们准备去南京,邀我同行。我当时充满了青年人的幻想,寻思去延安没有门路,不如先到南京碰碰运气,也许有机会转到陕北去,便答应了。
我回福建晋江县永宁老家筹备旅费。父亲原是旅菲华侨,十几岁到吕宋当苦力,后来在怡朗与人合伙开了一间小杂货铺。1933年小店倒闭,父亲心灰意冷,回家务农。他给我筹备了几十块钱,我返厦门和3个同伙搭船到上海,转乘火车去南京。
我们在南京丹凤街租了一间简陋的小楼房。陈同学回五卅中学念书,两个店员怀着航空救国的理想,报考航空学校,体格检查时就被淘汰下来了。我想找个学校半工半读,但学校都是全日制,而且人地生疏,没有这个可能。我们3人像雾海中的孤舟,找不到航向,又不愿匆匆离开,便在这个国民党的首都“搁浅”了。南京真是个大火炉,才6月中旬,一清早就满身大汗。我们每天在南京街头游逛,到玄武湖躺在树下看书,消磨时光,等待奇迹。
奇迹出现了!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着祖国大地,唤醒了被压迫的民族,渴望已久的抗日战争爆发了!我们兴奋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希望投身到战地去。我们注意报上的广告,有个同伴想投考陆军士官学校,另一个动摇犹豫,我则坚决反对。末了,看到一则招收战地服务团的启事,一致同意去报名。报名处设在一座大庙里,门前冷冷清清,花名册上只有一个人名,担保栏上写着孔祥熙。我们要报名,管事的要殷实商家担保。我对他说,我们为了打日本,从海外回来,南京无亲无故,哪儿去找铺保?我们出示了南洋的证件,管事的还是不同意,并且冷冷地说,现在汉奸到处活动,没有铺保不行。真是岂有此理!居然怀疑我们是汉奸!我们怀着满腔愤慨,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连日来,从北方到了许多难民,南京居民也惴惴不安。大街上经常出现一串串漂亮的小轿车,国民党的要人们正在开什么会议。两个同伴看到救国无门,一肚子牢骚,动了返南洋的念头。我每天注意看报纸,读着北方的战况,希望能找个机会去陕北;也想乘长江船到武汉找董冰如老师,但又怕去了扑空。刚到南京曾给他写了一封信,却如石沉大海。我忽然感到回到祖国不如在南洋好混,在菲律宾,我14岁就从这个岛到那个岛,只要有华侨的地方,只要肯卖力气,不怕没有饭吃。我还在菲律宾人家中住了半年,受到很好的款待。这些经历,养成了我盲目自信和冒险的精神。但是在南京一个月,到处碰到冷冰冰的脸孔,离开钞票寸步难行,而身上的钱又快光了。一般学校每学期学杂费几十元,加上膳宿费得100多块,家里肯定供给不起。想做工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想救国没有门路……炎热的气候增加了心里的烦闷。
8月初的一天,陈同学忽然跑来说,南京很快要打仗了,他们学校要疏散,他决定回南洋,问我们怎么办?同屋的两位都主张回去。南京不是久留之地,我也同意一块回厦门,再做打算。
就这样,我们离开南京到上海。上次经上海没有歇脚,这次都想看看这个大都会。我们在北站一家旅店住了几天,逛了南京路,游了外滩,进了“大世界”,饱览了五光十色的大上海。临走前一天,我们到蓬莱大戏院观看话剧《卢沟桥之战》,记得演员里有崔嵬、舒绣文和田冲等。
8月12日上午,我们从外滩坐舢板到浦东,登上英国太古公司的轮船。船上人山人海,甲板上、帆布棚顶挤满了人。黄浦江边,中国士兵正在修工事;黄浦江里,停泊着几十艘日本军舰。战火快烧到上海滩了!果然,我们船行到浙江海面,听无线电广播:“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