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南方言、土语的运用
河南坠子具有乡土性、地域性特点,语言特点显著。河南话的声调与普通话不一样,但是河南话大多在声韵上同于普通话,另有与普通话区别较大的方言土语。演唱河南坠子时适当运用方言、土语,可使作品更具河南味儿。
下面是中篇坠子《双枪老太婆劫刑车》的一个片段:
看!那华蓥山腰,山林深处,“咯闪、咯闪、咯闪、咯闪”抬过来一架滑竿。这个滑竿漂亮啊!白市布棚,四个角是黑色的云子钩儿,抬滑竿一前一后两个棒小伙子,都是二十来岁,膀大腰圆,身强力壮。滑竿上坐着一个人,这个人,看岁数要有那六旬开外。老人家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一不咳嗽,二不发喘,前不含胸,后不驼背,直挺挺的身子杆儿。黑紫膛色,瓜子面脸儿,高高的鼻梁,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一头花白头发,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花白小纂儿。别的金簪子,约有一两三钱那么重。戴一对蓝宝石耳卡,身上穿银灰色杭纺大褂,海蓝色纺绸裤子,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左手戴金壳手表,钻石戒指樱桃大小,右手托白色鹅翎扇子,一尺五寸那么长,象牙扇把,玛瑙扇坠儿,淡青扇穗儿,太阳一照,耀眼生辉,那真是滴溜溜溜地放光呃!这是谁?这就是华蓥山游击纵队司令员威震川东人称双枪老太婆。有人说啦,老婆家还能当司令员吗?听众们,你可别小看她呀!这个老太太可不简单哪。领兵作战,神出鬼没,百米开外,双手打枪是百发百中。有人说啦,说书的人总爱夸张啊,六十多岁的人,百米开外,双手打枪还百发百中?不夸张。刚才咱说那个警察局长没有鼻子啊,就是因为三年以前,如同今天一样,通缉令悬赏捉拿双枪老太婆,到处捉拿不住,敌人想了个拙办法,把华蓥山附近赶集上店的老太太,一下子拿来一百多,这个警察局长要亲自往山城押解,路径华蓥山,老太婆在山上得知消息,领兵下山中途解救,临走的时候这么回手“啪”一枪,那个局长一扭脸儿,没有躲过去,“出溜儿”把鼻子给打掉了,从那个时候起呀,这个局长就没有鼻子了。老太婆本领大,每次与敌人交手总是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屁滚尿流,那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啊!有人说啦,那通缉令不是捉拿她的吗,那她咋还往石桥镇来呀?同志们,老太婆在山上知道,江政委要往重庆押解路经石桥镇,所以敌人在这里封锁森严。所以老太婆故意装成贵妇人的模样,以便深入虎穴,截刑车,救江姐。老太婆在那滑竿上边,慢摇鹅翎,左右观看,看起来好像是游山逛景,悠闲自在,实际上她肩担重任,内心却是无限的沉重。更是怒火中烧,恨这些豺狼当道,尤其担心江姐的安危。她默默地叫道:
谱例1-6
《双枪老太婆劫刑车》是河南坠子艺术家赵铮在1961年根据小说《红岩》“双枪老太婆劫刑车”这段内容创作的中篇坠子,是她享誉中国曲坛的名作。这段说白、唱腔里有不少字是河南方言读音,除了声调与普通话不同,声母或韵母也区别于普通话,如“深、白、黑、百、默、这、色、车、戈、未、蛇、普、纵、森、松、勇、啪”,其中“深、普、纵、森、松、勇”音节的声母与普通话不同,“白、黑、百、默、这、色、车、戈、未、蛇”音节的韵母与普通话不同。
1.声母有变化的。如“深”字,普通话读音是shen,这里的发音是chen, sh发成ch;“普”字,普通话读pu,河南话发成fu, p读成f;“纵”字,普通话读音是zong,这里发成jong, z读成j;“松”字,普通话读音song,这里发成xiong, s读成x;“勇”字,普通话读音yong,这里发成rong, y发成r。
2.韵母有变化的。如“白、百”两个音节,普通话读音是bɑi,这里的发音是bê, ɑi读成ê;“默”,普通话读音“mo”,这里的发音是mê, o读成 ê;“这”,普通话读音“zhe”,这里发成zhê, e读成ê;“黑”,普通话读音“hei”,这里发音是hê, ei发成ê;“色”,普通话读音se,这里发成sê, e读成ê;“车”,普通话读音che,这里发音是chê, e读成ê;“戈”,普通话读音ge,这里发音是guo, e读成uo;“未”,普通话读音wei,这里发音wi, ei读成i。“蛇”,普通话读音she,这里发音shê, e读成ê。
谱例1-7
(选自赵铮演唱的《岳母刺字》)
“你与为娘细研墨”的“墨(mo)”字,赵铮唱成mei, o发成ei。“学(xuê)”唱成xuo, ê发成uo。
谱例1-8
(选自程玉兰演唱的《小黑驴儿》)
谱例1-8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坠子演员程玉兰演唱的《小黑驴儿》片段,“南学门儿”“上学”“放了学”“小学生”中的“学(xuê)”字,普通话读xuê,程玉兰在这里发成xuo, ê发成uo。
谱例1-9
(选自徐玉兰演唱的《宝玉哭黛玉》)
“寻贤妹我不怕踏破铁鞋”的“鞋(xiê)”字,坠子艺术家徐玉兰唱成xiɑi, ê”读成ɑi。
谱例1-10
(选自吕明琴演唱的《何文秀私访》)
这是坠子名家吕明琴的长篇大书《何文秀私访》里“哭灵牌”唱段里的唱句,“馍填到嘴里忘了嚼”的“嚼(jiɑo)”字,唱成juo, ɑo发成uo;“撇得我拿起针来忘了线(哪),我这拿起线来忘了做活”唱句里的“做(zuo)”,唱成zu, uo发成u。
河南坠子唱念中,声、韵与普通话不同的音节用得较多,不再一一列举。
另外,“啪”“出溜儿”属于河南方言特色字词。“啪”字,普通话读pɑ,这里发成biɑ,声、韵都发生了变化;“出溜儿”的“溜儿”发成“lür”。
河南坠子使用的河南方言指的是郑开片方言,如“黑(hê)咧(lê)黑(hê)咧(lê)来个客(kê)”,“黑(hei)”读成hê”,“客(ke)”读成kê,“咧(lie)”读成lê。这样的读音,河南大多地方的人都听得懂,演唱时无论是“跳出”还是“跳进”都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听起来具有河南特色,有河南味儿。
对于河南境内其他地方的方言词汇,在使用上也不能全盘否定,要看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如“黑(hê)咧(lê)黑(hê)咧(lê)来个客(kê)”,在河南有的地区读成“黑(xiê)咧(lê)黑(xiê)咧(lê)来个客(qiê)”,把“黑”的声母h读成x,韵母ei读成iê;把“客”的声母k读成q,韵母e读成iê,声、韵,包括声调都与普通话不同。这种方言读音,如果在第三人叙述时使用,且不说全国受众,就是河南本土大多地方的观众也难以听懂,所以“跳出”时要尽量不用。但是如果要突出表现某一个特殊人物,作为“跳进”时“人物”的话语使用,然后再对这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这句话进行解释,易收到不错的效果。
河南有些地区,“灰(hui)”读成fei,“刮风(guɑ feng)”读成guɑ hong,这是h和f不分造成的;“雪(xue)”读成siuo,声母x读成了s,韵母üê读成了iuo;“说(shuo)”读成xüê,声母sh念成了x,韵母uo念成了üê,中原官话(河南话)“说”读shuê;“国(guo)”读成guɑi,韵母uo读成uɑi,中原官话(河南话)读guê。演唱是,最好使用中原官话的读音。
河南话中有一些不雅的字词,使用时要慎重,要经过认真筛选和提炼才能使用在坠子说唱里,不能把所有的所谓乡土语言不经加工、提炼就用到艺术创作中。方言使用不得当,会显得土、粗,让演唱效果打折扣。用得恰当,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坠子名家李治邦整理并演唱的中篇坠子《八哥传奇》,语言非常生动形象。既接地气,又不粗俗。通过幽默风趣、惟妙惟肖的说唱表演,把一只机灵乖巧、与人为善、惩治恶霸的八哥表演得活灵活现。下面是其中的一个念白片段:
王大胆带着八哥一进茶馆:“掌柜哩,给俺壶茶!”这李二掌柜就耐烦穷人,他一看王大胆穿得血破:“来啦,嘿嘿(笑)坐下,坐下,坐下,坐下……”倒了一壶水:“坐下喝茶!”他朝肩膀头上一瞅:“吔,你这是个啥鸟啊,俺北京喂鸟掌笼子装住还怕飞哩,你这个鸟咋喂镇熟啊?”“呃!”王大胆说:“我这是个巧嘴八哥,叫我喂熟啦,打它它也不飞。”李老二说:“我常听说这巧嘴八哥会说话,你这个八哥会说话不会?”王大胆还没张嘴哩,八哥嘴张开了,八哥说:“就是会说话。”“这不吓人吗,我嘚(很含蓄)! ”“掌柜的贵姓?”“我姓李。”“李掌柜,我看你这喝茶的人少啊,叫我的八哥叫一出给你让几个茶座好不好?”李老二说:“行啊!”八哥说:“给我舀点儿凉水漱漱嘴。”“呃,中。”舀点儿凉水这八哥呼吞儿,呼吞儿,一喝一奓毛儿,俩膀子一扇,扑啦啦啦啦啦啦飞出去啦。在那大街上旋(穴读音)着叫:嘎嘎沟,嘎嘎沟。鸡、猫、燕、犬啥调门都叫了叫,往那房檐上一落它说起话啦:“老少爷们,我是八哥,我是巧嘴八哥,都上李家茶馆吧,里边是好茶叶,到里边我会唱河南戏。”扑啦啦啦啦啦啦飞到茶馆。那男的、女的......呼喽呼喽挤扁头往里挤,一会儿坐了一茶馆儿,要有几百位喝茶哩。李老二也慌啦,也忙啦,一看坐的人很多。
王大胆往中间一站,巧嘴八哥“扑啦”往他头上一落。王大胆说:“你可别屙上啊!”“我不屙,我不屙。”巧嘴八哥把嘴一张:“士农工商,老少爷们,我是八哥,我是八哥,稳在茶馆,听我向恁道来吧!”
咦,八哥一叫唤,巴掌拍手啦:“哎呀——好听——,长镇大也不亏啦,听鸟会唱戏呀,唱得多好啊!”八哥不叫唤啦,八哥说:“老少爷们,我叫得好不好?”“你叫得好啊!”八哥说:“我累哩慌啦,老使哩慌,恁把茶钱开开都走吧,都走吧,明天再来听。”有的说:“花俩钱花哩舒坦,长镇大也没听说鸟会唱戏。”这呼啦一把,那呼啦一把,呼啦,呼啦、呼啦,桌子那钱都洒二指厚,那桌子底下四指厚。茶都恁贵?不是!都听八哥叫唤听迷啦。正抓钱哩,“八哥叫得真好,明天还来!”呼啦、诶,呼一气抓完不抓啦。喝茶的一走,李掌柜可喜欢,也慌啦,也忙啦,赶紧桌子上布拉布拉,地下拾拾,搓了三大簸箕零四碗。李老二想想:我二年也没今儿八哥叫这一卖钱多,把钱收下,李掌柜不含糊,到馆子里叫了几样菜,弄了一壶酒,把王大胆让下:“坐下!贵姓?”“嗯,我姓王,叫王大胆!”“呃——你帮我的忙啦,我二年也没今儿卖钱多,坐下!”八哥说:“我不吃这!”“呃,你吃啥?”“我好吃那活鱼!”“嗯,买!”李老二打发人去买点小活鱼儿,八哥今天可逮饱啦。李老二这个人很直爽:“河南的客,恁南方出八哥,这八哥卖不卖?”王大胆说:“我不想卖呀!”“你多要几个钱!”王大胆想想,这一个鸟能要多钱?“那——呃这——呃我——呃!”八哥存不住气啦,八哥一想:俺大胆哥卖钱少了回到河南花完了咋办,八哥抢着说:“想要我?”“呃,我爱见你!”八哥说:“二百两银子!” “呃!啊?我买个鸟二百两?”八哥会给他算细账,我叫你十天就有本有利哩。李掌柜一想:这不吹呀,这一会儿弄一大簸箕,我要啦!回到家中,人托人,脸托脸,沾亲带故,借的借,抹的抹。准备二百两银子,拿到茶馆,亲自送给王大胆:“给!”王大胆接过银子,哭啦:“八哥,我回河南吧?! ”八哥也哭啦:“大胆哥,你走吧,晚几天我再去瞧你!”“吔!”李老二说:“你还想飞哩?”“不,宽俺掌柜的心!”王大胆拿了银子出了茶馆扬长而去,这话不提。
李老二说:“八哥,我得去买个笼子装住你呀!”“装住我弄啥哩?”“你要飞了哩?”八哥说:“我不能装!”“呃?”“我的气性大,装就给我装死啦!”“我,乖(很含蓄)!你要飞了哩?”八哥说:“李掌柜,使人钱财与人消灾,要钱取之有道,我要走咱俩商量好,让我走我走,不让我走不走。”“咱各自凭良心吧八哥!”八哥说:“我要坏良心叫猫吃我!”李老二想:这鸟懂这,镇厉害呀!哈哈!“那咋办?”“你绑个架,我怕猫,绑哩高一点,在架上。”“你好吃啥?”“我好吃活鱼,还有鸡蛋绊米!”“呃,中!”茶馆正中间绑了一个架,李掌柜上鱼市上买了小活鱼儿,鸡蛋绊米叫八哥吃。哈哈,李掌柜买些纸写开报啦,各街口粘的都是报:前门大街李家茶馆巧嘴八哥会唱河南戏。一说鸟会唱戏,哈哈,那买票的挤攚不动在里边。叫了三天都是满堂,八哥也累哩不轻。叫了三天,李老二也不着弄多少钱?
把路东张老大这个茶馆买卖拽的呀三天卖了一壶茶,呃,还是赊账。恶霸张老大想:李老二,弄个什么鸟,把买卖给我拽了,今天我就看看去。叫上四个儿:上山虎、下山狼、过街老虎、黄鼠狼,领着四个儿一路东奔李家茶馆。数今天的人多,哪一行人都有啊,鸦雀无声听八哥叫唤哪。八哥也真卖力气。在这工夫,张老大来啦:“李老二,你这是个什么鸟啊?”“呃,巧嘴八哥!”“多少钱买的呀?”“二百两银子!”张老大说:“不多呀,哼哼……张老爷给你二百两?”“嗯?”李老二说:“张老大,你别说给我二百两,你就是两千两我也不能卖八哥!”那张老大狗眼一瞪:“什么?给你脸你不要脸,张大爷我要歘(chuɑ)你哩!”歘,八哥也听见啦,可它不知道啥叫歘呀。“嘎嘎沟,嘎嘎沟”正叫唤哩,恶霸张老大到跟前一伸手,咔,把鸟往前攥住啦:“大家,老少爷们,听八哥叫唤来路东的听去!头三天不让大家打茶钱。李老二?”“呃!”“张大爷我给你拿走啦,我告诉你,啊,要打架我这就揍你,你打官司你就去告去!嗯?! ”“叽——”,八哥“叽——叽——叽——”,它疼啊,它咋不“叽”哩?
这段念白用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方言字音与词语,如:“镇”(读音),河南方言中有“这么”的意思,“咋喂镇熟啊?”“长镇大也不亏啦!”“长镇大也没听说鸟会唱戏!”“镇厉害呀!”等等。“弄”字,河南方言有“搞”的意思:“这一会儿弄一大簸箕。”“装住我弄啥哩?”“弄多少钱?”,等等。“逮”(读音),河南方言有“吃”的意思:“八哥今天可逮饱啦!”还有,“我嘚”“我,乖”等口头语。另外,一些通俗语言用得非常生动形象,如:“给我舀点儿凉水漱漱嘴。”“呼喽呼喽挤扁头往里挤。”“你可别屙上啊!”“我不屙,我不屙!” “我老使哩慌啊!”还有“这不吹了” “挤攚”等等。最出彩的一个字是“歘(chuɑ)”,“张大爷我要歘你哩!”演唱者为了解释这个特色字,后边又加叙述:歘,八哥也听见啦,可它不知道啥叫“歘”呀。“嘎嘎沟,嘎嘎沟”正叫唤哩,恶霸张老大到跟前一伸手,“咔”,把鸟往前攥住啦。这里的“歘”是抢夺的意思。换用任何字眼,都难以表现张老大欺压良善的恶霸身份与性格。
这段念白也用了方言粗语,如“我嘚!”“我,乖!”因用得含蓄,又符合情感,所以没有给人粗俗、厌烦的感觉。
李治邦整理并演唱的《八哥传奇》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书目之一,得到曲艺界高度评价。1961年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专门邀请他赴京演出,得到中央领导、首都观众的好评。
使用方言词汇,最出彩的字词不要多。如《八哥传奇》里最出彩的是“歘(chuɑ)”,如果再加入“奻(nuɑn)”“抓zhuɑ”等,然后一一解释,势必导致作品“乱”或“闹”,破坏其干净、流畅。
河南地区的一些歇后语、民谚也适合融进坠子作品中,如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屎壳郎趴铁道——假充大铆钉”“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狗掀门帘子——全凭一张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猪八戒吃人身果——哪里品得出啥滋味来”“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王母娘娘请客——聚精会神”“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新鲜”等,在河南坠子说唱表演中运用,会收到很好的演唱效果,可增添作品的趣味性、娱乐性。再如谚语“煮饭要下米,说话要讲理”“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半吃半饱桃花色,死吃猛涨菊花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众人拾柴火焰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言简意赅,反应了劳动人民对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短语,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特点是口语性强、通俗易懂,一般都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涵盖的内容很多,有的属于生活常识,有的概括事理,这些语言深得百姓喜欢。
使用方言、土语,不能为了突出地方特色和表演风格而不考虑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更不能不考虑内容需要和人物性格。盲目、简单地把方言一股脑搬到舞台上,作品很可能显得土气、粗野,削减了艺术性。更要杜绝把不文明的、需要摒弃的用语用在艺术创作中。总之,用方言、土语创作、表演河南坠子,不能刻意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要根据内容、情感的需要适当、合理使用。
河南坠子的演唱语言既要有特色,又要避免粗俗。界限确实不易把握,需要细心琢磨,认真筛选,精心创作。
练习五
1.背诵《双枪老太婆劫刑车》中“这个老太婆可不简单哪”到“江姐,我的好同志啊”这段念白。
2.收集、背诵20条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