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31年1月,丰子恺的第一部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该集收散文《剪网》《渐》《立达五周纪念感想》《自然》《颜面》《儿女》等二十篇。
丰子恺的随笔小品在当时很受读者欢迎。许多素不相识的读者都将他引为知己,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
曾经在开明书店担任书籍装帧设计工作的莫芷痕(志恒)在《读子恺先生的小品》一文中写道,有一天,他偶然翻开一本《小说月报》,读到了丰子恺的文章《姓》,不料这一篇短短的文章,竟给予他无限的快感,“起初是悠然的情趣”。于是,他继续读了丰子恺的《闲居》《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天的文学》《东京某晚的事》《楼板》等,这些文章给他的感受,“是一般人所体味不到的细腻的人生的意味”。他又看了丰子恺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漫画作品。从此,“子恺”两字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了。他从文章里认识了丰子恺,觉得丰子恺既是一个爱孩子的人,又是一个爱护生灵的人。
作家、学者陈子展在《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一文中写道:“这部随笔虽只有二十篇,然而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用他清隽之笔,写他童年的愉快,中年的怅触;写他和乐的家庭,以及他的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尤其是显示了他在生活上所具的思想情趣之重要部分——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宗教观。”
第一部《缘缘堂随笔》出版后,丰子恺的随笔创作更加一发而不可收。在1931年至1933年间,他创作了《寄宿舍生活的回忆》《旧话》《甘美的回味》《画家的少年时代》《我的学画》《小白之死》《陋巷》等一系列散文作品,又出版了《中学生小品》等随笔集。
1933年春,石门湾缘缘堂落成后,丰子恺的散文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后来,他又结集出版了《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随笔集。
抗战期间,石门湾缘缘堂毁于日寇炮火。但缘缘堂之名,却永远毁灭不了。“缘缘堂随笔”成了丰子恺随笔的代名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鲜明而独特的“丰景”。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