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国未来十年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与中国正在追求的发展目标存在矛盾,这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与对经济高速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
按照世界上较为公认的麦迪逊世界经济数据,[18]200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725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21.6%,已经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从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看,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仍需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才能顺利跨入高收入阶段。与那些未能达到高收入水平的国家相反,在其收入水平达到10000国际元之前,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减缓。日本人均GDP从1966年的6500国际元提高到1971年的10000国际元,在此期间经济增长平均达到9.8%。韩国人均GDP由1987年6900国际元提高到1993年的10000国际元,在此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8.3%。[19]中国目前与1966年的日本和1987年的韩国的人均GDP非常接近。然而,如果不改变目前的增长模式,中国是否能像日本和韩国那样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仍存在疑问。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增长更多的是要素投入推动的。1993~2009年,要素投入每年贡献了3.7%的增长,比其他国家在其高增长期高0.3个百分点。劳动力再配置贡献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40%。随着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放缓,储蓄率的降低和劳动力再分配放缓,如果没有新的增长来源,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放缓3.4%。[20]如果考虑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的制约,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将更加严重。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来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以实现效率和国内需求增长潜力的提升,确保中国通往高收入国家的道路不会中断。
(二)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矛盾
工业化进程中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期间比较优势的变化,需要中国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未来10年,如果中国能够沿袭其他工业化国家的路径,那么中国将从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以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为特征的后期阶段。另外,中国的比较优势的变化要求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将主要通过技术和产品升级实现。在此期间,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由于中国的技术水平更加接近技术前沿,并且越来越多地以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的面貌出现,中国的技术进口将受到更多的约束,而技术进口在过去是中国主要的技术来源。因而未来的结构升级将更加依靠国内的科技创新。然而,中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体系尚未建立,因此,中国的创新能力仍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
(三)环境和资源约束强化与城镇化的冲突
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55%。因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存在,这个数字可能还夸大了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并不完享有政府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但他们仍被算作城镇人口的一部分。这种情况表明,要达到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化进程往往涉及住房,道路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扩张,包括钢铁、水泥、有色等在内的一些“两高一低”产业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然而,随着资源供给约束的强化,中国不能沿着既有的发展轨道,实现预期的城市化。中国必须探索城市化的新模式,以适应新的资源供应现状。
(四)承担国际责任的更高期望与较低发展水平的矛盾
中国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在100位左右,仍没有越过中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然而,在总体水平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金融危机后,与那些仍然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表现要好得多。中国的崛起促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方面有了更高的期望,包括二氧化碳减排、全球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安全和发展援助等领域。在某些时候,这些要求超出了中国的能力,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不一致。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将限制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这一点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中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人均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设置过高的减排目标将使中国的许多产业停止增长。如何承担适当的国际责任而不损害经济增长仍将是未来中国需要面对的挑战。
(五)强势政府发展模式与提升效率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经济体制基本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因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除了其他方面的特征,强有力的政府是中国体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强势政府曾经在调动资源、推进工业化和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为相关工作往往超出了私人部门的能力。然而,未来的增长将更多地依靠效率的改进和创新,而不是资源的调动,强势政府发展模式的弊端将日渐表露,并日渐成为可持续增长的障碍。例如,当前体系下政府在资源如何配置方面仍然通过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干预企业决策,这将大大影响土地、信贷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然而,进一步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改革,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这些阻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也是政府干预的受益者。未来要使效率提升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更重要来源,阻力将会剧增,打破僵局的改革绝对是中国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