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蒙古和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发动“胡惟庸党案”的借口,是胡惟庸私通蒙古和日本。为什么是这一理由呢?原因是在明初构建的“中华亚洲秩序”中,只有此二者并未臣服明朝,仍对明朝构成军事威胁。
在古代世界,全球尚未一体化,不同文明都努力构建以自身为主宰和核心的区域性国际秩序。在东亚大陆广阔而相对平坦的地理条件下,中国古代很早便产生了“王者无外”[4]“大化无外”[5]的天下观念。但由于军事、行政、经济能力有限,古代中国无法在所有已知地区实行直接统治,于是采取政治、经济、文化的方式,依托自身强大的国家实力,与周边国家、政权形成政治关联,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和主宰的“中华亚洲秩序”。在“中华亚洲秩序”中,由于古代中国在亚洲,尤其是在东亚、东南亚、中亚长期保持独大态势,其他国家实力相对弱小,长期对中国采取依附立场,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权,形成了所谓“事大字小”的关系,即中国负有保障其他国家安全,调节国家之间的冲突,“兴灭继绝”的政治义务;而其他国家需要忠诚于中国,通过朝贡的方式表达臣属之意。
历代中原王朝都在建立政权后,致力于构建这一区域国际秩序。在这之中,尤以汉、唐、元、清时期的“中华亚洲秩序”较为典型。四个王朝都将中亚、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区纳入“中华亚洲秩序”之中,唐朝甚至与日本列岛建立了长期的宗藩关系。而元朝所构建的“中华亚洲秩序”,虽然辐射地域最广,却未将日本列岛纳入进来。
明朝代元,元廷逃遁至蒙古高原,建立北元政权,虽然多次遭到明军的重创,但仍能在洪武五年(1372),取得对明军的巨大胜利。在这场史称“岭北之役”的战争中,明军三路北上,徐达的中路军直入岭北,中了扩廓帖木儿诱敌深入之计,惨遭失利。东路李文忠所率的军队因为缺少中路军的掩护,陷入孤军作战的困境,伤亡也很大。“岭北之役”是明军有史以来的最大惨败,多位高级将领战死,士卒死亡高达数万。“岭北之役”改变了明蒙战略态势,直到洪武晚期,明军才再次发动大规模征伐,彻底消灭了北元政权。[6]但漠北地区残存的鞑靼和东进的瓦剌,仍然对明朝构成长期威胁。终明一代,蒙古高原一直是“中华亚洲秩序”的一个巨大隐患。
与蒙古不同,日本并未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凭借海洋天险,日本不仅抵御了元军的进攻,而且在元末明初之时,大量武装浪人还进入中国沿海地区骚扰抢掠,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作“倭寇”。明朝建立以后,亚洲众多国家纷纷朝贡明朝,但日本一直没有表示臣服。对此,朱元璋鉴于元朝东征的教训,也未利用自身强大的水军实力加以征伐。
可见,洪武中期,蒙古和日本是对明朝仍具有明显威胁的两个政权,故而朱元璋在罗织胡惟庸等人的罪行时,便将私通二者作为借口,借此将有所猜忌的政治势力大肆杀戮,以稳固朱氏皇族家天下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