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五 6G通感算一体提升应用适应能力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在当今代表着发展前沿、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和发展未来。新经济,意味着需要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新连接、新算力、新算法”为主要特征,通过“简洁、敏捷、集约、开放、安全”的基础网络,将过去分散在各企业、研究机构的算力聚合起来,衍生出云计算、边缘计算、端计算、超算和智算等丰富的计算形态,并朝着“确定可信、智能泛在”的方向迈进。在工业时代,社会依靠集中供水、供电方便和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在算力时代,社会也要把聚合起来的算力,高效流通和分配出去,促进千行百业的生产。

伴随算力的不断升级,科学界也发生了不小的震荡。2007年,计算机科学家吉姆·格雷在演讲中提到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即以描述自然现象为主的第一范式、针对关键变量进行演算的第二范式、通过计算机验证预判的第三范式,以及依靠计算机分析得到结论的第四范式。也有专家将第四范式称为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它的到来预示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结论先行-仿真验证”的研究方法被重新构建,高性能算力在科研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人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深知在科研过程中,非结构化、高实时性的原始数据会给后期分析造成诸多不便,科研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处理,才能获取准确、可靠、完备的实验数据,这种依靠人工进行样本筛选的方式严重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与超级计算机的结合,现有科研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研究人员可以在几秒甚至几毫秒内提取海量数据的特征及相关性,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而且初始数据量越大,预处理优势就越发明显。算力进步引发的科研第四范式不仅使通信领域受益匪浅,而且在医学、天文、军事等方面的贡献也时常见诸报端。

2018年12月,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通信学会在北京主办了首届中国文化计算大会,这表明计算思维已经扩展到文化产业,会上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提出了面向文化计算领域的PatternNet开放式技术架构,建立了数据、信息、基因、知识等文化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是传统文化、现代灵感和科技手段的融合。

目前,算力已形成计算、存储、网络等多个服务维度,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一系列软硬件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算力网络已成为未来6G网络的潜在技术和关键能力,是实现6G智能内生、可信内生、绿色内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为人们展现了实现虚实平行空间下的随时随地、多元化、深度沉浸式体验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带来了对算力的巨大需求。面对加速到来的算力时代,中国电信的科研工作者在多年研究和对行业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以算力为主线,结合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可信化技术,讲述了算力的前世今生,以及即将成为现实的未来愿景,相信这本书会为相关从业人员及高校师生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