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涿郡少年的自我预言——刘备对话叔父
在人生的牌局中,最重要的不是你抓到了什么牌,而是别人认为你手中有什么牌。
通过与袁术的比较(详见《聊出来的三国:曹魏豪雨》),我们对刘备的出身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落寞皇族、自幼丧父、贩履为业,少年刘备的境遇差不多可以用悲惨来形容。然而,悲惨与幸福与其说是一种客观存在,倒不如说是一种主观体验。实际上少年时的刘备虽然生活窘迫,但却幸福感满满,而这种幸福的来源无比简单。
据说,刘备家东南角的篱笆墙边有一棵五丈多高的大桑树,这棵树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一个车盖,引得南来北往过路之人无不啧啧称奇,甚至有一位名叫李定的风水先生,断言树下必出贵人。
对于一直在大树下嬉戏玩耍的小刘备来说,能不能出贵人当然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但这棵可供乘凉避暑、挡风遮雨的大树的确给他和他的玩伴们带来了更多的惬意和欢乐,以至于有一天,小刘备在玩耍时,突然冒出一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就是说,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能坐在车盖如这棵桑树一般大的羽葆盖车里。
小刘备的这句话,没有引起一同玩耍的小伙伴们的注意,却把一旁的叔叔刘子敬吓得不轻,要知道羽葆盖车可是皇帝专用的车驾,这小娃娃心也忒大了,大树下享点福也就罢了,还想一辈子走到哪里都享福,而且还是享皇帝才该享的福,想象力未免也太丰富了吧。于是,刘子敬当场批评道:“汝勿妄语,灭吾门也!”意思是:别胡说,小心满门抄斩!
主题:大树底下的想象
聊友:刘备+刘子敬
时间:公元170年前后
语录: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影响:刘备自幼就对人生充满期待。
启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对于这样一个“胡言妄语”的孩子,有人很担忧,有人却赞赏有加。十五岁那年,刘备的母亲凭着平日贩履织席攒下的一些微薄积蓄勉强把他送到了本郡大儒——前高官卢植那里,他便与同宗少年刘德然以及辽西的公孙瓒成了同窗。求学期间刘备与刘德然的关系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却对少年刘备关心备至、厚爱有加,常常给刘备资助不说,提供的生活保障甚至与自己的儿子一模一样。刘元起的妻子眼里看久了,免不了要挂在嘴上:“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我们与他各是各家,为什么总是对他这样好?
对于妻子的疑问,刘元起悉心开导:“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意思是说,我们宗族中出了这样一个孩子,绝对不是一般人。看来,刘元起对于少年刘备的赞助更多缘于对他的赞赏,他是十分看好刘备的。
妻子是否认同丈夫的判断并因此改变了对刘备的看法,我们不得而知也无须知晓。我们知道的是,同门的公孙瓒与刘备很玩得来,“深与先主相友”,因为公孙瓒年长,刘备总是以大哥相称,而日后公孙瓒真的成了刘备的带头大哥。
主题:为何资助刘备
聊友:刘元起+刘妻
时间:公元175年前后
语录: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影响:少年刘备得到了不错的照顾。
启示:自信者人恒信之。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赞助+赞赏,相友+相知,少年刘备收获不小。可是,对于能有这些收获的原因,我们却知之甚少。凭着《三国志》中少量的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对少年刘备好运气的来源做如下推测。
其一,相貌奇特。据载,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按照东汉的标准计算,刘备身高接近一米八,就算放到现在也是个高个子。撇开身长不说,刘备的臂长更是惊人,双手下垂竟然能够到膝盖,也是够奇特的。不过,奇特的还不止于此,如果说身长和臂长只有站立时才可以看得清楚,那么刘备的大耳朵,则是让人一瞧便知的显著特征。据说,刘备用眼睛便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你说这耳朵得有多大。放到今天来看,刘备活像一只长臂猿或者大猩猩,属于进化不完全的返祖现象。可是,在古代,这就是“贵相”,不信你去看看寺院里的那些佛像。
其二,性格独特。据记载,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就是说,刘备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善于压低身段待人,喜怒哀乐也都不表现在脸上。如此看来,刘备是一个少年老成、心机深沉的人。也许,除了相貌以外,刘元起赞赏的就是他这一点。不过,对于喜欢骑白马并且大嗓门的公孙瓒来说,愿意与刘备结交的原因,可能就是刘备的另一面了。据载,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日后以文笔吏出道的公孙瓒不可能读书少,但是狗马、音乐、华服却必定是两个小青年共同的爱好,而且变成了他们终生的嗜好,因此,两人才成了好哥们儿。
其三,特好交友。除了相貌奇特、性格独特,刘备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好交结豪侠”,并且“年少者争附之”。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长得令人印象深刻,玩得让人心情愉悦,喜怒更是不形于色,谁又能不心悦而诚服呢?于是,刘备的身边逐渐聚集起了一群青年豪侠,其中,与刘备关系最铁的要数关羽、张飞了。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原本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不知道为什么亡命到了涿郡,正好赶上刘备招兵买马,于是入了伙。同时入伙的还有土生土长的涿郡人张飞(字益德,一作翼德),至于他的家世、出身以及为什么入伙,就更不清楚了。
我们能够清楚知道的,就是刘备待他们很好,好到“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地步,他们对刘备更是绝对尊重与服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日后,刘备转战南北,他们便“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有了这帮兄弟,也就有了建功立业的资本,如果再赶上一个风起云涌的好时候,那就更好了。
时代没有辜负他们。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十四岁的刘备碰上了一个大事件:五百里外的巨鹿,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一时间,人心思变,天下沸腾。
对于当时的豪侠们来说,摆在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入伙黄巾,要么捍卫朝廷。而对于具有汉室宗亲血统的刘备来说,选项只有一个:投身朝廷。
幸运的是,喜交朋友、善交朋友的刘备此时得到了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的一笔资助,于是索性拉起一支队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朝廷剿灭黄巾的洪流之中。
在人生的牌局中,一开始摸到什么牌未必那么重要,但让别人认为你手里有什么牌或者让别人相信你将来会摸到什么牌却十分重要。自信者,人恒信之。
原文节选: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
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