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脉象诊测信息采集系统
脉象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将传统诊脉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高精度压敏式电阻传感器,满足三部九候理论,分别对不同脉位进行检测,同时可对比脉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呈现出数字化脉象图,通过对脉象图的智能化判别,达到脉诊检测效果(图1-4)。

图1-4 脉象诊测信息采集系统
【仪器原理】
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在超声图像动态分析和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将B型超声与柔性传感器结合,构建脉诊复合信息检测系统,对超声波动态图像、压力脉搏波、光电容积脉搏波和心电图进行信息整合,并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分析,建立脉象特征分析方法,形成描述中医脉诊“位”“数”“形”“势”4种属性的优化解决方案。
【操作方法】
1.电脑电源未开时检查电脑、感应器、打印机等设备是否连接良好,检测仪探头必须插紧,开启设备,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2.启动采集程序并登录,确认程序自检结果正常,然后记录受检者的基本情况。
3.通过袖带式传感器进行腕部固定,进行准确的脉象定位,通过传感器的双层袖带结构进行定位校正;采用全自动气体加压方式。自动确定取脉压力:按照阶梯加压方式,自动进行分段加压,并确定取脉压力;脉象浮、中、沉自动阶梯加压;浮、中、沉静态取脉压:50gf、75gf、100gf、125gf、150gf、175gf、200gf、225gf,各档误差±10%;动态取脉压:在0~250g的静压范围内,对于脉宽为0.5ns的标准动压测量,误差小于±10%。
4.提供中医脉象图及相关测量参数,给出脉象判读结果。
5.由计算机自动分析采集到的图像并进行判断。
6.检测完毕清理器材,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临床应用】
由中医师或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脉象诊测信息采集,供辨证参考用。
1.浮脉类
(1)浮脉
脉象特征: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其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
临床意义:
浮脉一般见于表证,也见于虚证。此外,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浮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位表浅的象征。
(2)洪脉
脉象特征:
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三个方面。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由于脉管内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脉来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涛,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即所谓“来盛”;脉去如落下之波涛,较来时势缓力弱,即所谓“去衰”,其脉势较正常脉为甚。
临床意义:
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此外,夏季脉象稍现洪大,若无疾病也为平脉。
(3)濡脉
脉象特征:
濡脉浮细无力而软。其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临床意义:
濡脉多见于虚证或湿证。
(4)散脉
脉象特征:
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其特点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表现为脉力前后不一致。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古人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临床意义:
散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的危重病证。
(5)芤脉
脉象特征: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其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临床意义:
芤脉常见于失血、伤阴。
(6)革脉
脉象特征:
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其特征是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而且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
临床意义:
革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症。
2.沉脉类
(1)沉脉
脉象特征: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
主里证,常见于下利、水肿、呕吐、郁结气滞等。沉而有力属里实,多因水、寒、积滞导致气血内困于里(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沉而无力属里虚,因阳气虚不能升举所致。
(2)牢脉
脉象特征:
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牢”者,深居于内,坚固牢实之义。牢脉的脉象特点是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
常见于阴寒内积、疝气、癥积。
(3)弱脉
脉象特征:
极软而沉细,沉取方得,细而无力。
临床意义:
主阳气虚衰或气血俱衰。血虚则脉道不充,阳气虚则脉搏无力,多见于久病虚弱之体。
(4)伏脉
脉象特征:
伏为深沉与伏匿之象,脉动部位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应指,甚至伏而不现。
临床意义:
常见于邪闭、厥证和痛极者。多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暴病出现伏脉为阴盛阳衰,常为厥脱证之先兆;久病见之为气血亏损,阴枯阳竭之证。故《脉简补义》说:“久伏至脱”,指出伏脉是疾病深重或恶化的一种标志。
3.迟脉类
(1)迟脉
脉象特征:
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脉搏在60次/min以下)。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明显小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
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的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迟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搏搏动频率缓慢脉类的代表。
(2)缓脉
脉象特征:
缓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
缓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者,亦可见于正常人。
(3)涩脉
脉象特征: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具体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
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4)结脉
脉象特征:
结脉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其具体特点是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
结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此外,正常人也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结脉者。
4.数脉类
(1)数脉
脉象特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数脉的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快,脉搏在90~130次/min之间。
临床意义:
数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还可见于气血不足的里虚证。数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搏搏动频率加快脉类的代表。
(2)促脉
脉象特征:
促脉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其具体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
促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促脉者。
(3)疾脉
脉象特征: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其具体特点是脉率比数脉更快,相当于脉搏140~160次/min。
临床意义:
疾脉多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证。此外,3岁以下小儿脉搏可一息七至以上,为平脉。
(4)动脉
脉象特征:
动脉仅见关部有脉,滑数有力。动脉具有短、滑、数三种脉象的特征,其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应指如豆粒动摇。
临床意义:
常见于惊恐、疼痛等症。
【注意事项】
1.患传染病、植入心脏起搏器及严重心、肝、肾、肺疾病者不宜使用。
2.精神障碍或神志不清、严重语言或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无法配合者不宜使用。
3.腕关节损伤、腕部皮肤过敏或破损、桡动脉搏动消失(无脉)、桡动脉解剖位置异常(斜飞脉或反关脉)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