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急诊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保护肺功能,预防并发症和复发。
(一)药物治疗
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各种支气管舒张剂。
1.糖皮质激素
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减轻发作时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有吸入、口服和静脉三种给药途径。
(1)吸入给药: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但往往起效较慢。临床上常用的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
(2)口服给药:
适用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发作,一般使用短半衰期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泼尼松或甲泼尼龙。为减少全身副作用及皮质激素依赖,应用此类药物宜采用高剂量、短疗程、及时停药方法,持续使用应慎重。长期使用可采取清晨顿服或隔日顿服的方法,剂量可为泼尼松龙0.5~1.0mg/(kg•d)。
(3)静脉给药:
重症患者应及早静脉使用,可予甲泼尼龙80~160mg/d分次静脉滴注。由于此类药物通常用药后4~6h才起效,故应及早给药并与其他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剂同时应用。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d)内停药;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哮喘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给药,逐步减量。
2.β2受体激动剂
通过作用于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根据维持时间可分为短效(维持时间4~6h)和长效(维持时间10~12h)两种类型。前者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片等,后者又可分为快速起效(如福莫特罗)和缓慢起效(如沙美特罗)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3.茶碱类
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浓度茶碱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使用时应注意药液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猝死等毒性反应。因其有效血浓度与引起毒性反应的血浓度接近,且个体差异较大,应严密观察。多索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但不良反应较轻。
4.抗胆碱药
可阻断引起气道阻塞的胆碱能通路,有一定支气管舒张作用,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可使支气管的舒张作用持久并增强。异丙托溴铵(短效)和托溴铵(长效)是常用抗胆碱药。
5.肾上腺素
紧急状态下,0.1%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可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
6.白三烯拮抗剂
可抑制白三烯参与的支气管炎症和重构作用。常用药物有扎鲁司特、孟鲁斯特。
(二)氧疗
通过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治疗达到动脉血氧饱和度≥90%(儿童≥95%)。若病情继续恶化,缺氧及CO2潴留明显,应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以减轻呼吸肌负担,纠正低氧状态,减少氧耗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挽救患者生命。机械通气指征为重度低氧血症和/或CO2潴留,呼吸性酸中毒时pH<7.20或伴发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肌疲劳,意识障碍,自主呼吸微弱或停止。
(三)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尤其是重症患者多有大汗淋漓、烦躁等症状,可合并存在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治疗过程中,应积极调整,尽快纠正。
(四)抗生素的应用
抗生素并非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但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可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关链接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致力于哮喘的管理和预防,自2002年起每年更新。2018年我国也出台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评估及处理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