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疾病诊疗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指因物理射线照射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多为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肠道并发症,依累及部位可分别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放射性肠炎以恶心、呕吐、腹泻、黏液便、血样便、里急后重、腹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面黄、消瘦、下腹部压痛等。中医学可归入“泄泻”“肠澼”等范畴。

诊断要点

本病根据特有的放射线暴露史以及肠道炎症的相关症状、体征,结合有关检查,一般不难诊断。检查除了诊断意义,一般为评估病情所必需。

1.病史

正在接受盆腔或腹腔器官放射性照射(一般为肿瘤放疗),或有物理射线照射史。

2.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多为射线直接损伤肠黏膜引起或表现为射线损伤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晚期症状多因射线损伤严重,肠道功能不能恢复乃至出现并发症引起。早晚期症状常可重合,即部分症状仅出现于早期,部分症状贯穿病程始终。

3.专科检查

可有面黄、消瘦等营养不良表现,下腹部压痛,腹部检查有时可摸到肠管和肠系膜炎症引起的包块。直肠指诊内有触痛、压痛,直肠前壁黏膜肥厚、变硬,指套染血。晚期可触及肠管狭窄。

4.辅助检查

多有血常规变化,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等。肠镜检查:急性期和早期表现为结肠和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清,甚至有溃疡形成,黏膜脆弱,触之易出血。慢性期可见黏膜水肿、苍白,呈颗粒状,较脆弱,并有明显的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早期腹部平片可显示功能性肠梗阻,钡剂检查常显示黏膜水肿、肠襻扩张和张力减退。CT扫描:可显示直肠周围纤维组织增厚或骶前间隙增宽等非特异性改变或肿瘤复发。肠系膜动脉造影:常可见肠系膜小动脉分支异常。小动脉损伤伴缺血性改变是造成放射性肠狭窄的病理基础。

治疗方案

预案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适当参加锻炼和体力劳动。急性期饮食应选流质、少渣或无渣饮食,一般饮食亦应为易消化、无刺激、营养丰富者,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应限制纤维的摄入。腹泻严重者可考虑静脉营养支持。

预案二:药物治疗

腹泻、腹痛严重者可选用收敛解痉药、H2受体拮抗剂、蒙脱石散等药物。直肠局部疼痛和里急后重者,可保留灌肠。低位肠出血可在内镜直视下压迫止血、加用止血剂或缝合止血。有继发性感染时,需用抗生素。

预案三: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肠狭窄梗阻、肠瘘、肠穿孔、严重的肠出血。

说明

1.精细制订初发疾病的放疗方案,正确掌握照射剂量和技术,照射时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使小肠离开盆腔,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范围和剂量是放射性肠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2.服用阿司匹林抑制黏膜分泌前列腺素、中和胰腺分泌液和在放疗期间应用要素饮食等有助于防治或减轻放射性肠炎。

康复与护理

放射性肠炎非手术治疗护理方案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发生在肠道任何节段,也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是消化道肿瘤、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放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17%。由于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因此非手术治疗的优质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早期症状:①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排便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此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②若为轻度,先以保守治疗为主,可进行消炎、止血等对症处理;③中、重度患者遵医嘱给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

2.感染护理

放疗易导致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免疫力下降,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纠正贫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措施。

3.贫血护理

若患者长期便血,出现贫血现象,需根据其临床症状,遵医嘱对症处理:①进行抗炎止血、补血、润肠通便等措施;②补充富含营养、易消化、少纤维素的食物;③嘱患者起床宜缓慢,防止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跌倒;④必要时卧床休息,减少疲劳。

4.皮肤护理

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放射性皮炎,皮肤护理是放射性肠炎重要的护理内容:

(1)需嘱患者保持照射野印记清晰,穿柔软、全棉、宽大、透气、平角内裤,避免粗糙衣物摩擦。

(2)照射野皮肤可用温水和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沐浴露擦洗,勿使用护肤品或热水浴,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局部皮肤忌抓搔、撕剥,防止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3)腹泻时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

(4)放射性皮炎患者,照射野局部皮肤脱皮瘙痒,可遵医嘱外用硼酸洗液、糠酸莫米松软膏、夫西地酸软膏,达到收敛、抗炎、抗感染的作用。

5.饮食护理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禁食油炸、过冷、过硬和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食卫生习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受损肠黏膜的恢复;必要时可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

6.心理护理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最有效的新技术,但患者往往对该治疗方法缺乏了解,易产生疑虑、恐惧和紧张心理,因此在治疗前需向患者介绍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保留灌肠的治疗原理、特点,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一)居家护理

1.患者出院后需要保持肛门及会阴部位清洁,穿宽松纯棉内裤。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使用柔软的卫生纸或吸水性强的毛巾蘸干,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

2.待患者自觉身体明显好转之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不可超过患者身体的最大耐受度。

3.若患者感觉疼痛明显,可用吲哚美辛栓。若症状严重,须及时就医。遵医嘱采用暂停放疗、大剂量应用维生素、输液补充各种静脉营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措施,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4.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切勿大喜大悲,家属要对患者多加关心,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多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二)饮食指导

1.患者饮食需清淡健康,宜进食易消化、养肠胃的米粥类食物,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少量多餐为原则,忌辛辣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2.进食高能量、高蛋白质食物,可根据患者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能量按每日每千克体重40kcal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1.5g,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

3.对还存在轻微胃肠道症状的患者,需先进半流食,待营养状况改善后酌情摄取膳食纤维等食物。

4.三餐定时定量,切勿进食太饱太快。

(三)放射性肠炎的预防

虽然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高压氧、内镜等,但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所以该病也主要是以预防为主。

1.营养支持

症状严重者,可暂停放疗,并应用维生素、肠外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2.控制饮食

此类患者应当以清淡、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并限制每日的纤维素摄取量,避免进食对肠壁有刺激的食物。

3.体位与固定装置

盆腹腔放疗时肠道损伤的发生率与肠道接受不同剂量的受照射体积密切相关,患者在放疗时的体位改变能直接影响受辐射肠道体积的大小,进而有可能影响肠道急性放射反应及晚期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应用特殊的放疗固定装置及改变放疗体位来减少肠道受照射体积可以作为一项减轻肠道放疗损伤的有效措施。

4.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

如里急后重、腹泻、黑便(便血)等情况,须立即就医。

(安 宇 杨俊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