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摘录
[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摘录]
《足臂十一脉灸经》:“足泰阳脉……项痛,首痛,颜寒。”
《阴阳十一脉灸经》:“足钜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足钜阳之脉……其所产病,头痛,耳聋,项痛,枕强。”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素问·刺热》:“肾热病者……热争则项痛而强……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刺足少阴、太阳。”
《素问·疟论》:“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
《素问·刺疟》:“刺疟者……先项背痛者,先刺之。”
《素问·刺腰痛》:“腰痛侠脊而痛至头然……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
《灵枢经·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灵枢经·经筋》:“足太阳之筋……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灵枢经·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灵枢经·厥病》:“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灵枢经·杂病》:“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中):“颈项强急……本神主之。”“头项痛重……通天主之。”“头项[一本有‘痛’字]恶风,汗不出……头重项痛,玉枕主之。”“项强刺喑门。”“[《外台秘要》有‘项强难以反顾’六字]汗不出,陶道主之。”“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大杼主之。”“项背痛引颈,魄户主之。”“挟项强急,不可以顾,阳白主之。”“项椎[《黄帝明堂经辑校》补‘强’]不可左右顾……攒竹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一下):“项背急,消泺主之。”“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颈项强,身寒,[一本有‘头不可以顾’五字]后溪主之。”“项急不可以左右顾及俯仰……阳谷主之。”“实则肘挛头项痛……支正主之。”“项痛……至阴主之。”“颈项强……京骨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四):“项强……大杼[一本作椎]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七·第五):“项痛引肘腋……小[一本作少]海主之。”“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八·第一下):“肩痛引项……天髎主之[原作缺盆主治,据《黄帝明堂经辑校》改]。”“肩[一本有‘痛’字]引项,[一本有‘臂’字]不举,缺盆中痛……缺盆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九·第八):“腰痛侠脊至头,然……委中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二下):“头重项[一本作顶]痛……刺脑户主之。”“头痛项急,不得顾侧[一本作倒]……刺风府主之。”“头项摇瘛[一本有‘痛’字],牙车急,完骨主之。”“目如脱,项似拔……项直不可以顾……天柱主之。”“肩臂颈痛,项急……腕骨主之。”“腰痛,颈项痛……飞扬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第五):“颈项肩背痛……天井主之。”“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前谷主之。”“头项痛……前谷主之。”
《针灸甲乙经》(卷十一·第二):“项[一本有‘直’字]颈痛,后顶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第五):“喉痹颈项强……灸绝骨五十壮。穴在外踝上[《千金翼方》:‘内踝上’]三寸宛宛中。”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一):“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完骨、昆仑、小海、攒竹,主项强急痛,不可以顾。”“消泺、本神、通天、强间、风府、哑门、天柱、风池、龈交、天冲、陶道、外丘、通谷、玉枕,主项如拔,不可左右顾。”“天容、前谷、角孙、腕骨、支正,主颈肿,项痛不可顾。”“飞扬、涌泉、颔厌、后顶,主颈项疼,历节汗出。”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五):“支正、少海……身热项痛而强。”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第一):“第一椎名大杼……主头项痛不得顾,胸中烦急,灸随年壮。”
敦煌医书《火灸疗法》P·T127:“瘟热聚积于头顶,颈项左右转动时疼痛……使患者正立,左右平衡,脚根着地,一脚向上,挺胸后仰,从手能触及处向腓骨量一拃,再由此量四指,火灸七壮,即可治愈。”“黄水侵入头部,一切风痛疾病,颈项僵直,于枕骨向下,至第一节脊椎,割刺放血,或火灸五壮,即可治愈。”“颈筋僵直,于耳背软骨突起处的外侧,下压有卵石状处,火灸七壮,即可治愈。”
敦煌医书《火灸疗法》P·T1044:“若于颧骨外侧和拇指以上手腕硬筋络间,及按时有痛感的后颈筋络三处灸之,对头晕、后颈僵硬、流鼻血不止等病,均有疗效,各灸十九次即可。”
敦煌医书《灸法图》S·6168:“大杼……头项强……灸一百壮,善。”
敦煌医书《杂证方书第五种》:“头院一穴,主治天行黄热,头痛项强……灸二七壮。”
《外台秘要》(卷十九·论阴阳表里灸法):“脚气……若从头至连背痛,寒热如疟,及腰痛者,灸委中。头项背痛,随身痛即灸,不在正穴也。”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四):“[头]窍阴……项痛引颈,痈肿。”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八):“天窗……肩痛引项。”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十一)“:[足]通谷……头眩项痛。”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第十二):“中渚……项痛。”
[宋、金、元代文献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大椎……项强不得回顾。”“玉枕……失枕。”“完骨……风眩项痛,头强寒热。”“风门热府……伤寒项强。”[上四条均原出《铜人针灸经》(卷四)]“魄户……项强不得回顾。”[本条原出《铜人针灸经》(卷五)]“天牖……项强不得回转。”[本条原出《铜人针灸经》(卷六)]
《太平圣惠方》(卷一百):“脑空……引项强急。”“曲发[疑为‘鬓’之误]……颈项急强,不得顾引。”“肩外俞……引项急强,左右不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偃伏头):“天柱……今附治颈项筋急,不得回顾。”“正营……头项偏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侧头部):“[头]窍阴……项痛,引头目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正面部):“龈交……颈项急不得回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背腧部):“附分……风冷客于腠,颈项强痛,不得回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四·侧颈项部):“气舍……颈项强,不得回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手少阳):“消泺……项痛,肩背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足少阳):“外丘……颈项痛。”
《琼瑶神书》(卷一·二十一):“颈项之疾手后溪。”
《琼瑶神书》(卷二·一百六十一):“头项强痛难回顾,百会加搓承浆,后用气下使吕细,风府搓热头时安。”
《琼瑶神书》(卷二·二百七十四):“项强头疼痛不禁,试针须使后溪寻。”
《琼瑶神书》(卷三·六十四):“[足]临泣……雷风头紧项强。”“后溪……头疼项强并冷泪。”
《圣济总录》(卷一百九十三·治骨蒸):“章门……头项强。”
《西方子明堂灸经》(卷三·伏人头):“天柱……项疼急。”
《西方子明堂灸经》(卷六·手太阳):“前谷……颈项痛。”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少阳):“前谷……颈项臂痛汗不出。”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手太阳):“少泽……臂痛咳嗽连项急。”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阳明):“束骨……耳聋项急本穴寻,恶风目眩并背痛,针之必定有神功。”“小[原作少,据《针灸四书》改]海为合肘上中,寒热风寒项头痛……建时针刺有神灵。”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太阴):“少海……头项痛时涕与笑,用针一刺管惊人。”
《子午流注针经》(卷下·足太阳):“侠溪……寒热目赤颈项痛,耳聋一刺便闻声。”
《伤寒百证歌》(第三十七证):“项强当刺大椎间。”
《扁鹊心书》(卷上·窦材灸法):“破伤风,牙关紧急,项背强直,灸关元穴百壮。”
《卫生宝鉴》(卷九·惊痫治验):“四岁……因而大恐,遂惊搐……项背强急,喉中有声,一时许方省。后每见衣皂之人,辄发……取天柱穴……洁古老人云:昼发取阳申脉,夜发取阴照海,先各灸二七壮。”
《卫生宝鉴》(卷二十·流注指要赋):“风伤项急,始[一本作便]求于风府。”“头[原作颈,据《针灸大成》改]项强承浆可保。”“头强痛,拟后溪以安然。”
《针经指南》(流注八穴):“外关……头项痛(小肠)。”“后溪……伤寒项强或痛(膀胱)。”
《济生拔粹》(卷三·治病直刺诀):“治伤寒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尺寸脉俱浮,宜刺手阳明经合谷二穴,依前法刺之,候遍体汗出即出针,此穴解表发汗大妙。”“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刺手少阳经天牖二穴……不宜补亦不宜灸。”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六十六穴治证):“少海……头疼,项急。”“前谷……伤风,发热无汗,项急背强。”“后溪……项急膊痛。”“蠡沟……项急。”“[足]窍阴……头昏项疼。”“丘墟……头项强。”“束骨……项急。”“京骨……头项腰胯筋挛骨痿诸疾。”“飞扬……颈项强痛。”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磐石金直刺秘传):“挫枕项强,不能回顾:少商、承浆、后溪、委中。”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项强天井及天柱。”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歌·又歌):“风伤项急风府寻。”“头强项硬刺后溪。”
[明代文献摘录](含同时代外国文献)
《神应经》(头面部):“头强痛:颊车、风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头项俱痛:百会、后顶、合谷。”“头痛项强,重不能举,脊反折,不能反顾:承浆(先泻后补)、风府。”“面肿项强、鼻生息肉:承浆(三分,推上复下)。”“颈[一本作头]项强急:风府。”
《神应经》(胸背胁部):“背膊项急:大椎。”
《针灸大全》(卷一·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针灸大全》(卷一·千金十一穴歌):“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针灸大全》(卷四·八法主治病症):“后溪……颈项强痛,不能回顾:承浆一穴、风池二穴、风府一穴。”“后溪……头项拘急,引肩背痛:承浆一穴、百会一穴、肩井二穴、中渚二穴。”“申脉……腰脊项背疼痛:肾俞二穴、人中一穴、肩井二穴、委中二穴。”“申脉……腰疼,头项强,不得回顾:承浆一穴、腰俞一[原作二,据义改]穴、肾俞二穴、委中二穴。”“足临泣……头项红肿强痛:承浆一穴、风池二穴、肩井二穴、风府一穴。”“外关……下片牙疼,及颊项红肿痛:阳溪二穴、承浆一穴、颊车二穴、太溪二穴。”
《针灸集书》(卷上·针灸杂法):“项强背膊痛,针大椎五分。”
《针灸集书》(卷上·八法穴治病歌):“喉痹牙疼并项强……先刺临泣后外关。”“项强盗汗及反胃[先照海,后列缺]。”
《针灸聚英》(卷一上·足太阳):“束骨……头囟项痛。”
《针灸聚英》(卷一下·手厥阴):“内关……虚则头强补之。”
《针灸聚英》(卷一下·手少阳):“消泺……颈项强急肿痛。”“角孙……头项强。”
《针灸聚英》(卷一下·督脉):“后顶……头项强急。”
《针灸聚英》(卷四上·肘后歌):“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
《针灸聚英》(卷四上·百证赋):“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胸满项强,神藏璇玑已试。”
《针灸聚英》(卷四上·天元太乙歌):“项强肿痛屈伸难……宜向束骨三里取。”
《针灸聚英》(卷四下·八法八穴歌):“头风痛肿项腮连……[足]临泣。”“头项眉棱皆痛……外关。”“项强伤寒不解……后溪。”
《针灸聚英》(卷四下·六十六穴歌):“头项痛难忍……小海便宜针。”“头风并项痛,通谷可回生。”“癫痫并项强……一刺后溪穴,神功妙不轻。”
《外科理例》(卷三·一百):“一老冬月头面耳项俱肿,痛甚……遂砭患处,出黑血,仍投前药,即应……恶血既去,其药自效。”
《神农皇帝真传针灸图》(图十三):“肩井:治臂膊疼,项强不得回顾。”“大杼:治颈项痛,不可俯仰,左右不顾,目眩,项强急,卧不安席,可灸五壮。”
《名医类案》(卷十·瘰疬):“一妇人项核肿痛……未成脓者,灸肘尖,调经解郁,及隔蒜灸多日,稍有脓即针之……如不应,亦灸肘尖。”
《薛氏医案》(保婴撮要·卷十五·用刀针法):“一小儿项间患毒……至胀痛始针脓出。”
《薛氏医案》(外科发挥·卷三·鬃疽):“一男子因怒后发际肿痛,发热……脓成针之。”
《薛氏医案》(口齿类要·五):“素阴虚,因怒忽喉痛,寒热头痛,项强目直,小便自出,此皆肝火之症……遂刺患处出毒血。”
《医学入门》(卷一·杂病穴法):“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二陵二与二交,头项[一本作顶]手足互相与。”“项连肘痛,针少海。”
《医学纲目》(卷二十一·痞):“假令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足太阳膀胱受病,当治阳井至阴是也。”
《医学纲目》(卷二十七·肩背痛):“(东)肩背颈项腋前痛,与胸相引者:涌泉(一分,见血,妙)、前腋;又法:气舍、天髎、曲池、天井。”
《杨敬斋针灸全书》(下卷):“伤寒头项强:承浆、后溪。”[原出《针灸捷径》(卷之下)]
《针灸大成》(卷三·玉龙歌):“头项强痛难回顾……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原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
《针灸大成》(卷三·胜玉歌):“头项强急承浆保。”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井穴):“手太阳井:人病颔肿,项强难顾。”“足太阳井: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不已,刺金门五分,灸三壮,不已,刺申脉三分。”“足少阳井……颈项瘿瘤强硬。”
《针灸大成》(卷五·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项颈强疼难转侧……腕骨、通里。”“项腰足腿痛难行……京骨、大钟。”
《针灸大成》(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后溪……头项强硬:承浆、风府、风池、合谷。”
《针灸大成》(卷七·督脉):“昔魏武帝患风伤项急,华佗治此穴[风府]得效。”
《针灸大成》(卷八·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中风头项急,不能回顾:风府(针)。”
《针灸大成》(卷九·医案):“颈项患核肿痛……曰:项颈之疾,自有各经原络井俞会合之处,取其原穴以刺之,后果刺,随针而愈,更灸数壮,永不见发。”
《寿世保元》(卷九·瘰疬):“一妇人项核肿痛……灸肘尖、肩髃二穴。”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五):“[头]窍阴……项强,颔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六):“风池……颈项强急。”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十):“颔厌……颈项强急。”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十一):“翳风……项强。”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十八):“渊液……肩、项缺盆痛。”
《针方六集》(纷署集·第三十四):“昆仑……头、项、肩、背、腰、尻、股、膝痛。”“附阳……头、项、背、膂、髀枢、膝、胫皆痛,反张。”
《针方六集》(兼罗集·第五):“承浆……颈项强痛,牙齿虚疼,先泻后补。”
《经络汇编》(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膀胱……项似拔。”
《类经图翼》(卷七·足太阳):“肝俞……一传治气痛项疬吐酸。”
《类经图翼》(卷八·足少阳):“阳辅……头项痛。”
《类经图翼》(卷八·督脉):“囟会……头风肿痛,项痛。”
《类经图翼》(卷十一·手足病):“后溪:项强肘痛。”
《循经考穴编》(足阳明):“颊车……颈项疼。”“缺盆……项强咽肿。”
《循经考穴编》(手太阳):“秉风……项强不得回顾,腠理不得致密,风邪易入。”
《循经考穴编》(足太阳):“通天……颈项强戾。”
《循经考穴编》(手少阳):“天髎……项筋强急,项肿大。”
《循经考穴编》(足少阳):“肩井……颈项强。”
《循经考穴编》(督脉):“灵台……背痛项强。”“脑户……主颈项强痛。”“大杼骨酸疼,斯乃督脉起于下极,由尾闾并脊而上行于风府,故生是病,宜刺要穴人中。”
[外国文献]
《东医宝鉴》(外形篇二·颈项):“项强,取承浆、风府。”“颈项痛,取后溪。”
[清代及民国前期文献摘录]
《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胃经原络应刺病,项膺股胻足跗疼。”“膀胱原络应刺病,目脱泪出头项疼。”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头部主病):“哑门风府只宜刺……颈项强急及瘛疭。”
《医宗金鉴》(卷八十五·手部主病):“前谷……颈项肩臂痛难堪。”“前谷……颈项颊肿,引耳疼痛。”
《串雅全书》(外篇·卷二·针法门):“百发神针……对口发、痰核初起不破烂,俱可用针,按穴针之,真神妙,百中,乳香、没药、生川附子、血竭、川乌、草乌、檀香末、降香末、大贝母、麝香、母丁香、净蕲艾绵,作针[另有消癖神火针、阴症散毒针]。”
《采艾编翼》(卷二·痉痓):“项强:大杼。”
《针灸逢源》(卷五·八脉交会八穴歌):“头面颈项四肢风,后溪申脉当详核,二穴督脉阳通,兼属夫妻自和悦。”
《针灸内篇》(手太阳小肠络)“:阳谷……治项强。”“支正……治头疼,颈肿,项强。”“[肩]外俞……项强急,不能顾人。”“天窗……项强。”“天容……治头项肿痛。”
《针灸内篇》(手少阴心经络):“少海……项强,羊痫吐舌。”
《针灸内篇》(手少阳三焦经):“天髎……头项痛。”“天牖……治头项疼。”
《针灸内篇》(手阳明大肠络):“臂臑……项急。”
《针灸内篇》(足太阳膀胱络):“曲差……项强。”“通天……治项强。”“天柱……项强,肩背急。”“附分……治风寒客于腠理,头项强。”“魄户……头项强。”“京骨……脊、背、头项强痛。”“束骨……头项强。”“[足]通谷……治头疼,项强。”
《针灸内篇》(足少阳胆经络):“浮白……治头项痈肿,痛引肩背。”“正营……治头项偏痛。”“风池,左针透右风府,右针透左风府……项强。”“肩井……头项强,两手不能上头。”“外丘……颈项痛。”
《针灸内篇》(足阳明胃经络):“颊车……项强。”“气舍……项强,肩肿。”
《针灸内篇》(督脉经络):“风府……治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哑门……治阳气热盛,头痛,项强。”“大椎……背膊拘急,颈强。”“陶道……脊强,项急。”
《针灸内篇》(任脉经络):“天突……并治颈项痛引于肩。”
《太乙离火感应神针》:“百会……一切头面肩项外杂等症。”“肩髃……头项木强。”
《针灸集成》(卷二·颊颈):“项强:风门、肩井、风池、昆仑、天柱、风府、绝骨,详其经络治之,兼针阿是穴,随痛随针之法,详在于手臂酸痛之部,能行则无不神效。”
《针灸集成》(卷二·伤寒及瘟疫):“项强目瞑:风门、委中、太冲、内庭、下三里、三阴交。”
《痧惊合璧》:“天吊痧:刺左右口角两针,结后下骨上一针,刺中脘[原作腕,据图改]一针,刺后枕天中骨上,刺两侧胁梢各一针。此症头仰面青。”“扳春惊症……头仰在后,唇紫目定,不论男女,两手伸开,对中一火,心上下两火,攒脐四火,俱离一指,背后当心上下各一火。”
《育麟益寿万应神针》(六十二种穴法):“对口疔疮……各于患处针之,痛者针至不痛,不痛针至痛,即愈。”
《针灸秘授全书》(中暑中风):“中风,头项紧急不能回顾:大椎、风府。”
《针灸简易》(放痧分经诀):“背腰颠项均胀痛,足太阳痧膀胱经(放足小指外侧)。”
《针灸简易》(脑后针灸要穴图):“玉枕:在项后发上三寸,与山根相对,专治七十二痧、头痛、项疼,灸三壮,禁针。”
《针灸简易》(穴道诊治歌·头部):“玉枕项后发际间,七十二痧头项强,灸三禁刺当注意,此为督脉经属阳。”“风府项后发上寸,哑门项发上五分,两道督脉均禁灸,针三中风头项疼(风府与哑门同治)。”
《针灸治疗实验集第一期》(29·6):“头项强痛不能转侧……针风池、风府、脑空、脑户,针起稍松,补助以葛根汤,次日全愈。”
[现代文献题录]
(限本节引用者,按首位作者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序)
白新敏,海敏,路平江.悬钟穴治疗落枕.河南中医,1993,13(6):280.
薄智云,牛庆强,朱文是,等.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5,25(6):387-389.
蔡红.夹脊穴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10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4,14(5):15.
蔡圣朝.颈丛五针配合温灸治疗颈椎病312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6,16(5):19.
曹淑润.挑中法治疗颈椎病560例.中国针灸,1991,11(2):5.
常静玲,李凤婷,宋兰萍.针刺及局部穴位涂药加灸治疗颈椎病68例.中国针灸,1999,19(6):341.
陈栋,洪衍波,陈大典.牵旋手法结合针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江苏中医药,2005,26(8):32.
陈克勤.液门透中渚 左右捻转//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4.
陈丽君,韩金祥,赵献忠,等.腰腿痛及颈肩痛的疗效分析.针刺研究,1991,16(3-4):245.
陈梅,施晓阳,李玉堂.针刀与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对照研究.上海针灸杂志,2005,24(7):5.
陈敏.艾灸加手法推拿治疗颈椎病.针灸临床杂志,1995,11(1):48.
陈世忠.腕踝针治疗颈椎病105例.中国针灸,1999,19(5):318.
陈松泉.针刺治疗颈椎综合征5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1):496.
陈幸生.项丛刺配合芒针治疗颈椎病67例.陕西中医,1990,11(2):85.
陈英炎,马小仙.铍针输刺拔罐法治疗颈椎综合征100例.云南中医杂志,1984,5(3):34.
丛德滋,朱庚智.宽针为主治疗颈椎病243例.上海针灸杂志,1991,9(4):23.
崔嵩山.针刺悬钟穴治疗落枕50例.新疆中医药,1994,12(1):24.
戴守成,孙兴杰.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3,19(9):41.
戴铁城.独取中渚 针用泻法//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3.
董建.针刺外关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针灸,2000,20(1):38.
杜玉兰.艾灸配合橡胶槌治疗颈椎病.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17.
方红,邢文堂.针刺颈三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54例.陕西中医,1995,16(9):413.
方针.针刺风池、絮刺夹脊治疗颈椎病.江西中医药,1995,26(2):48.
冯润身.针灸论治时-空结构初探.内蒙古中医药,1987,6(1):15.
符文彬,张洪来,朱晓平.针挑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5,25(9):607-609.
傅丰瑾.循经取穴 治疗落枕//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6.
傅永民.梅花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椎病66例.陕西中医,1990,11(10):467.
高锋.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2):34.
高家亮.指压承山穴治疗落枕.四川中医,1992,10(3):49.
高泉福.磁圆针为主治疗颈椎病67例疗效观察.新疆中医药,1992,10(2):33-34.
龚丹.针刺夹脊穴加“纳络取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中国针灸,1998,18(7):445.
顾健华.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6,25(6):11.
关吉多.关吉多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3.
关强,张慰民.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18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0,10(1):10.
关玉波,马秉楠.针刺、拔罐、膏帖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5例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2007,36(1):37.
归成.针刺合谷穴治疗落枕500例.广西中医药,1992,15(5):47.
郭会卿,孙科.生物全息针刺法治疗落枕19例.江苏中医,1993,14(10):25.
何永昌.针灸推拿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浙江中医杂志,2006,41(5):266.
何悦硕.挑刺、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中国针灸,2007,27(4):290.
侯升魁,江洋.磁针治疗骨质增生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6,6(5):13.
胡卡明,金平林.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德国人颈椎病神经根型30例.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4):32.
胡文熙.电员针疏经法治疗颈椎病96例.内蒙古中医药,2005,24(1):32.
纪晓平.针刺治疗颈肩痛62例.中医杂志,1987,28(2):52.
姜莉芬,刘长盛.鼻针加体针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河南中医,1995,15(3):179.
旷秋和.火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8,24(9):19-21.
旷时恩,艾阳清.维生素E穴注配合按摩治疗颈椎综合征.四川中医,1986,4(2):24.
雷秀珍.针刺治疗颈椎病36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增刊):65.
李长森.巨刺运动疗法治疗关节运动系统疾病578例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4,4(6):1.
李积敏.梅花针治疗落枕327例.陕西中医,1993,14(5):223.
李佶庆.针刀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中医外治杂志,2005,14(2):31.
李建萍,张慧,蔡俊,等.特色水药罐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7,27(11):804-806.
李兴洲,张峰,陈犬利,等.针推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5例.陕西中医,2007,28(3):344-345.
李延芳.针灸治疗颈椎病162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2):67.
李艳庭,张岩,魏丽华.隔姜药灸治疗颈椎病.中国针灸,2000,20(8):512.
梁宝慧.药饼灸治兼推拿治疗颈椎病96例.中医外治杂志,2006,15(6):44.
梁宝玉,丘锦泉.针刺配合活动治疗落枕307例.中国针灸,1993,13(5):20.
林迎春.针刺夹脊配养老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22(2):69.
刘炳权.患侧四穴 针后加灸//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2.
刘公望,王秀云,孟向文,等.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5-28.
刘建华.通督刺骨法治疗颈椎病42例.山西中医,1995,11(5):34.
刘敏勇,聂容荣,周如钢,等.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8,28(12):877-879.
刘明军,李守业.电针巨刺治疗颈椎病100例.吉林中医药,1994,14(6):17.
刘仁毅,刘伯龄.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中医杂志,2005,46(7):524.
刘士佩.耳穴针刺压丸//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4.
刘晓敏.对应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8,18(10):598.
刘秀萍.耳压治疗落枕61例.江苏中医,1990,11(8):29.
刘雅超,史晓林,王桂媛.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针灸临床杂志,1995,11(5):11.
刘月芝.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国针灸,2007,27(4):255-257.
吕红霞,张振辉.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100例.中国针灸,1995,15(增刊):10.
吕景山.吕景山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13.
吕景山.手足配穴 后溪束骨//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1.
马军光,刘海潮.针刀垂直浅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19-20.
欧阳八四.电针治疗颈椎病185例.针灸临床杂志,1994,10(6):18.
裴林,刘亚欣,王荣英.温通药灸治疗颈椎病145例.中国针灸,2002,22(10):656.
彭冬青,董玉喜,刘云霞.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9,50(3):231.
彭支莲,黄剑.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9-30.
乔成安.透刺法治疗颈椎病86例.四川中医,1999,17(4):53.
裘孝先.针刺治疗落枕20例.河北中医,1990,12(3):48.
任小群,刘秀华.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96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5,11(6),14.
任义钟.针灸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针灸,1995,15(1):4.
芮兴国.采用肝肾俞原配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15-16.
洒玉萍.大椎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河北中医,2007,29(1):46.
沙岩.针砭罐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7,26(8):19.
单秋华.激光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02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3,13(3):15-16.
邵康吉.顺次进针 三穴可愈//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5.
佘瑞平.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14-15.
沈素娥,曾红,高立群.低频脉冲加穴位温灸治疗颈椎病148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7,39(5):48.
盛红光,陈问潭,林宪新.针刺足三里治疗落枕80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1,14(1):45.
师怀堂.师怀堂临证经验//陈佑邦,邓良月.当代中国针灸临证精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3.
石红,庄海春.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4,23(9):16.
宋同.耳穴“颈推区”形态变化与颈椎病.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5,4(1):42.
宋毅勤,浦蕴星.温针夹脊穴针灸治疗颈椎病46例.中国针灸,1988,8(6):6.
宋正廉.针灸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1,1(2):12.
苏锦花.针刺手三里穴治疗落枕.中国针灸,1994,14(1):22.
孙丽筠,杜文美,孔晓红.穴位药物注射与扣针拔罐治疗颈椎综合症31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8,8(1):12.
孙远征,崔玉莹,刘妹娜.颈部夹脊电针治疗颈椎病78例临床报告.黑龙江中医药,1992,21(2):41.
唐琼.针刺、醋敷、按摩并治颈椎病86例临床体会.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4):155.
滕斌权,邹淑凡,孙丽英.夹脊与循经取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21.
田永红,刘祁梅.针刺治疗颈椎病.内蒙古中医药,1998,17(2):37.
王道全.指揉天宗穴治疗落枕50例.江西中医药,1992,23(5):49.
王登旗.针刺养老穴治疗落枕75例.广西中医药,1995,18(1):31.
王光月,屈凤林.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椎病482例.中医杂志,1998,39(12):741.
王红,袁盛彩.针刺配合药棒治疗颈椎病112例.北京中医,1990,9(1):40.
王明佳,于慧娟.针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8,27(6):32.
王升旭,赖新生.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针刺研究,1999,24(3):227.
王胜,胡金凤.针刺液门治疗落枕.中国针灸,1993,13(5):51.
王守永,王守星,李德宪.穴位植线法治疗颈源性眩晕108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6,26(1):46.
王文远,刘伟,刘伯敏,等. 278例颈肩综合征的综合治疗.上海针灸杂志,1990,9(1):17.
王希琳.输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8,28(7):497-498.
王永茂.针刺加米醋热敷治落枕.四川中医,1991,9(5):52.
王玉华.一针治疗落枕100例.中国针灸,1992,12(4):52.
王远华.指针阳溪治落枕.浙江中医杂志,1993,28(8):374.
王增聚,苏振波,金勇,等.艾灸配合颈通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例的临床报告.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54.
王志义,王桂荣,梁玉杰.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35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9,9(3):14.
王宗江.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90-91.
吴家满,邓小娟.颈部“风”穴为主配合麦粒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29.
吴健.点按阴谷穴治疗颈椎病.中国针灸,1989,9(1):3.
吴军君,王海燕,金远林.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湖北中医杂志,2006,28(9):51.
吴穆.指针天牖穴治疗颈源性头痛461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86,6(3):7.
吴志明,石瑜.针刺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42例.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20(2):42-43.
奚永江,杨仁德,王卜雄,等.《针灸大成》中俞穴功效的计算机分析.上海针灸杂志,1988,7(2):36.
郄增旺,程凤宽,程连瑚,等.针刺激发感传对颈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作用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31.
夏阳,王朝阳,王端义,等.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针灸临床杂志,1999,15(9):41.
向贤德,冯斌.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13.
谢可永,赵光复,陆健民.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颈肩综合征.上海针灸杂志,1988,7(3):16.
徐明英.穴位注射醋酸确炎舒松A治疗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7,7(2):37.
徐三文,汪厚根,李芝兰,等.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8,18(5):267.
薛亮,庞根生,马罕怿.针刺加运动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上海针灸杂志,2006,25(8):30.
颜少敏.温针隔姜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中国针灸,2007,27(2):83.
晏明.弱电点穴致颈肌抽动法治疗颈肩痛42例.针刺研究,1989,14(1-2):262.
杨常青,张秋菊,袁菲.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34例.陕西中医,2006,27(2):221-222.
杨晋红.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颈椎病86例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4.
杨日和.针刺养老穴配按摩治疗落枕120例.针灸学报,1990,6(2):46.
叶强,周国林,张洪度,等.用肌电图研究著名针灸专家杨永旋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上海中医杂志,1981,15(10):12.
殷之放.颈三针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0):50.
于颂华,吉学群,薛莉.“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3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药,2005,22(3):211.
余梅英,柴兆璋.七星针叩刺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8,17(2):46.
余维豪,范维铭,王玲,等.低频矩形波脉冲穴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5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2,12(2):19.
虞成英.针拨松解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中国针灸,1992,12(2):17.
袁秀丽,刘驰,李培.活血通窍刺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1.
岳艳,陶立俊,董才钦.化脓灸治疗颈椎病眩晕5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6,25(6):22.
张策平.化脓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28例.上海针灸杂志,2003,22(8):17.
张道武,张小瑞,梁晓菲.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1,20(1):21.
张华,姜翠明,石芬.隔布灸大椎穴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4,14(1):21.
张华平.针刺外关透内关治疗落枕128例.新中医,1994,26(8):36.
张剑秋.指压疗法治疗颈肩痛和腰腿痛.上海针灸杂志,1986,5(1):17.
张捷.穴位埋药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005,21(1):32.
张连生.按压耳穴治疗落枕.河北中医,1990,12(5):25.
张密保,蔡拉平,赵芳,等.健颈针穴注治疗颈椎病650例报告.河北中医,1990,12(2):40.
张明志.挑灸治疗颈型颈椎病50例.山东中医杂志,1988,7(3):22.
张仁,王立新.张桐卿老中医得气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85,9(3):28.
张卫.针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陕西中医,1998,19(10):463.
张卫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河北中医,2008,30(6):619.
张文明,王香雨,苗曼玲,等.电针治疗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4(4):9.
张雅萍,尚亚婷,来进花.针灸配合颈部制动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7,26(3):10-11.
张毅明,熊飚,单永华.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上海针灸杂志,1998,17(1):19.
张永臣.针刺配合华佗药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0):20-21.
张永富.推拿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420例.河南中医,2005,25(5):59.
张玉珍,胡超巍.电针治疗颈椎病54例.黑龙江医药,1999,12(4):248.
章振永,张巧玲,付晓红.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25.
赵利军.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252.
赵新芳,张俊卿.中药通疗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新疆中医药,2005,23(5):27.
赵子莲.针刺治疗落枕30例.内蒙古中医药,1995,14(3):30.
郑智,文胜,蔡章健,等.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17-19.
钟山.电针配走罐治疗颈椎病72例.针灸临床杂志,1999,15(5):28.
钟彦华.多功能艾灸器治疗颈椎病144例.中国针灸,1990,10(4):28.
仲跻尚.电针加按摩治疗颈椎综合征65例.上海针灸杂志,1992,10(1):27.
周鼎兴.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44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9(4):19.
周西清.针刀松解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四川中医,2005,23(8):103.
周志杰.哑1-4穴深刺治疗颈椎病1337例.陕西中医,1988,9(5):197.
周智梁,刘艳萍.调神通络针法配合颈夹脊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5,27(5):370.
朱爱军.大灸百会、大椎刺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29.
朱吕杰.针刺阳经原穴治疗落枕235例.中国针灸,1995,15(增刊):54.
庄礼兴,童娟,李月梅.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针刺研究,2000,25(2):124-126.
邹开建,阎红,吴旭.眼针治疗颈椎病52例.中国针灸,1996,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