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中成药用药速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附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流感起病急,虽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其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其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流感的发病率高,据统计,每年的发病率为10%~30%,人群普遍易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人类尚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本病属于中医学“时行感冒”等范畴。

一、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一)临床表现

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亦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3~4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二)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出现严重并发症者为重症病例。

1.肺炎

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一般于起病后2~4天病情加重时出现,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咯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啰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合并肺炎者,需要与其他肺炎如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初步判断,通过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2.神经系统损伤

主要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3.心脏损伤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临床不常见,但感染流感病毒后,因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而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表现有肌痛、肌无力、肾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辅助检查

1.外周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学检查

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快速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

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快速病毒抗原检测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因此对其结果应结合患者流行病史及临床表现综合考虑,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后可临床诊断流感。

检查呼吸道标本分离出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或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确诊流感;另外,恢复期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者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4.影像学检查

有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患者可见胸腔积液。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隔离与住院

对于疑似和确诊患者尽早隔离;对于妊娠中晚期妇女、基础疾病明显加重者、发展为重症流感者以及有严重并发症者应住院治疗;对于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可予止咳祛痰药物;对于缺氧患者,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或储氧面罩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具体抗病毒药物详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治疗”部分。

(四)重症病例的治疗

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若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及时予以氧疗或机械通气;若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合并休克时予抗休克治疗;有继发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为感受六淫之外的疫疠之气,其气较六淫邪气致病起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笃重,传变迅速、变化多端。病位初起在卫表,由于传变迅速,变化多端,可传入肺胃,或逆传心包,直扰心神。病性常属火热。初起时疫邪毒犯表,邪传入肺则为热毒袭肺,或由太阳卫表循经传入阳明胃腑,致胃肠受损,气机失常,并发吐泻之症,为邪犯胃肠证,上述病情尚轻;病情进一步发展为重症,热毒深重,则为毒热壅肺,若毒热内陷心包,则可出现内闭外脱之证;后期部分患者可有较长时间的气阴两虚证。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流行性感冒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风热犯卫证

〔证候〕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次症: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温病条辨》)合桑菊饮(《温病条辨》)。

〔中成药〕

(1)清开灵颗粒(医保目录)(由胆酸、猪去氧胆酸、水牛角、黄芩苷、珍珠母、栀子、板蓝根、金银花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袋,每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2)疏风解毒胶囊(医保目录)(由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咽痛,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等。用法用量:温开水吞服,一次4粒,一日3次。

(3)银翘解毒颗粒(医保目录)(详见第一章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附〕

儿童用药推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医保目录)(由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炒栀子、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夹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用法用量:开水冲服。6个月~1岁,一次1~2g;1~3岁,一次2~3g;4~6岁,一次3~4g;7~9岁,一次4~5g;10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2.热毒袭肺证

〔证候〕

主症:高热,咳嗽,痰黏咯痰不爽;次症: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方药〕

麻杏石甘汤(《温病条辨》)。

〔中成药〕

(1)连花清瘟胶囊(医保目录)(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组成)。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2)银黄颗粒(医保目录)(由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组成),功能主治: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0.5~2袋,一日2次。

〔附〕

儿童用药推荐:(1)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医保目录)(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用法用量:口服。1~3岁一次1支,一日3次;4~7岁一次1支,一日4次;8~12岁一次2支,一日3次,或遵医嘱。

(2)小儿咳喘灵颗粒(医保目录)(由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组成)。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咳嗽等。用法用量:开水冲服,2岁以内一次1/2袋,3~4岁一次3/4袋,5~7岁一次1袋。一日3~4次。

3.邪犯胃肠证

〔证候〕

主症:突然发作呕吐、腹泻,泻下清稀,量多,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次症:腹胀,腹痛,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脉:舌苔白,脉濡缓。

〔治法〕

解表疏邪,降逆止泻。

〔方药〕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医保目录)[由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组成]。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1支,一日2次,用时摇匀。

4.毒热壅肺证

〔证候〕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次症:或伴心悸,躁扰不安;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

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方药〕

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中成药〕

指南暂无推荐。可用连花清瘟胶囊、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若持续高热,热闭神昏可用安宫牛黄丸。

5.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

〔证候〕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次症:口唇爪甲紫黯,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舌脉:舌红绛或黯淡,脉沉细数。

〔治法〕

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方药〕

参附汤(《正体类要》)。

〔中成药〕

(1)参附注射液(医保目录)(由红参、附片组成)。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证等。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静脉推注,一次5~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2)安宫牛黄丸(医保目录)(由牛黄、麝香或人工麝香、朱砂、黄连、栀子、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珍珠、雄黄、黄芩、郁金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1.5g/丸)或1次1丸(3g/丸);小儿3岁以内一次1/2丸(1.5g/丸)或一次1/4丸(3g/丸),4~6岁一次1丸(1.5g/丸)或一次1/2丸(3g/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3)紫雪散(药典)[由石膏、滑石、玄参、沉香、甘草、芒硝(制)、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北寒水石、磁石、木香、升麻、丁香、硝石(精制)、羚羊角、朱砂组成]。功能主治:清热开窍,止痉安神。用于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1岁小儿一次0.3g,5岁以内小儿每增1岁递增0.3g,一日1次;5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6.气阴两虚证

〔证候〕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脉:舌黯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中成药〕

(1)生脉注射液(医保目录)(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25~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2)益气复脉胶囊(医保目录)(由红参、麦冬、百五味子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复脉,养阴生津;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冠心病、心绞痛和衰老等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四、单验方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七〇医院验方——野草汤 野菊花秧子1把,鱼腥草、忍冬藤各30g。加水500ml,煎至200ml。每日服3次,每次20~40ml。用于防治流感。

2.麦冬根、忍冬藤各等量,薄荷少许。水煎服,每3天1次,每次1碗。用于防治流感。(《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3.青蒿8份,金银花6份,马鞭草5份,野菊花3份,桑叶3份。加水煎熬出浓汁。每次1中碗,每日3次,连服3~5日。用于防治流感。[兰福森,兰玺彬.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验方.农村百事通,2011(4):71-72.]

4.刘绍勋验方——解毒清热饮 金银花30g,连翘30g,菊花30g,桑叶20g,薄荷15g,柴胡10g,芦根20g,甘草15g,黄芩15g,蝉蜕15g,生石膏20~30g,滑石20~30g。先煎生石膏20~30分钟,然后煎群药,早、晚分服。主治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高热、低热均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