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清·吴谦等编纂的《医宗金鉴》是当时朝廷颁布的医学教材,包含临床主要分科的内容。该书的编纂者医学素养很高,编纂得法,内容精当,易于记诵,便于实用。因此该书自颁行以来,成为清代运用最广泛的基础读物之一,也是现代学习中医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一、成书过程与作者
清·乾隆四年(1739)11月17日,御医吴谦得到皇帝的谕旨,要求“该修医书,以正医学”,也就是让学医者有一个规范而又正确的教材。其背景是当时的医书虽多,但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亟需加以整理规范。
最初的计划是编写两套丛书,一套小型简约,作为学习所用教材;另一套大型广博,作为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为了编写这部全国通用的医学教材,清政府允许使用宫廷丰富的藏书,并下令各地征集民间藏书及经验良方,以保证编写资料的齐备。这项任务委派给太医院,总修官是太医院院判吴谦和刘裕铎,又遴选了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纂修官、副纂修官26人,并配备了校阅、收掌、誊录等官员数十名,组成了强大的编写班子,使全书的质量有了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保证。
经过3个月的筹备,负责督办此书的和亲王发现御医吴谦早已经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删定大半,于是指令吴谦等以其原订之书为基础,再加纂修。到乾隆七年(1742)12月15日,全书告成,由乾隆皇帝钦定书名为《医宗金鉴》。“鉴”就是镜子。古人说:“以铜为鉴,可整衣冠”。此书名寓意是该医可供学医者遵从,以此对照审察自己的医学行为。书成之后,又由宫廷的书籍出版机构武英殿监造出版。该版字画秀丽,图画精美,无论学术内容还是版本,均为当时最精之品。
该书于1742年刊行以来,流传甚广。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各种石印本、铅印本大量印行。民间学医者据此书摘抄本更是不可胜数。由此可见,该书是近300多年以来影响最大的国家医学教材,是学习中医最为重要的案头之作。
二、全书结构与主要学术特色
《医宗金鉴》既是一套丛书,但又自成体系。和此前任何一个朝代官修医书不同的是,该书始终立足于广大学习中医者提供系统而又实用的教本,而不是汲汲于经典著作的校勘整理。因此,该书大多数的子目书都是重新编纂的精粹之作。
纵览该丛书的15种子目书,包含有“一论二要旨,两注十要诀”。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要诀”类,占了三分之二。
1.十要诀
“要诀”类的书,特点在于内含歌诀、以便记诵。这类书籍主要涉及临床各科,其中的8种(《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涉及伤寒热病、内科杂病、妇、儿、外、眼等科,以及针灸疗法。编撰者认为,这类医书必须烂熟于胸,“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识不精则临证就会疑惑游移,“漫无定见”,造成药、证不合,影响疗效。因此,编撰者在广泛综合前人此类书籍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撮其要点,在论说之外,编成歌括,方便读者烂熟各科精华内容、以利临床运用。像这样煞费苦心为读者着想的编书法,在古代极为罕见。因此“要诀”类的书是《医宗金鉴》最出彩的亮点。此外还有《四诊心法要诀》,涉及中医诊断这一基本功所在,故编撰者也采用了“要诀”体。
“要诀”类的书只有《运气要诀》离临床较远。金元以后有“不明五运六气,遍检方书何济”的说法,故该书将《内经》中的运气单独抽出,图文并茂,有论有歌。当代运气学说的研究者虽然不乏其人,但对一般医者的影响,已经江河日下,今非昔比了。
歌诀类的书,在明清以后风行天下,多数是浅显的入门书,学术性不太强。《医宗金鉴》则不然。该书的歌诀是作为各类知识的总纲,其下都有解说或者诸名家的注解阐释。因此歌诀只是深入浅出的体现形式。其歌诀都是由医、文兼通者精心编撰,自然是合辙压韵,雅俗共赏。前述的9种“要诀”,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也是最能体现编书者理论和临床治疗水平的一类书。
2.两注
“两注”即全书最前面的《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2种,合为《订正仲景全书》。张仲景医书是中医临证医学的里程碑,也是宋代及其以后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被称之为“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历代注解伤寒者虽多,“随文附会”者亦复不少,故难以传信。吴谦等博集诸家的注释,采其精粹,正其错讹,删其驳杂,补其缺漏,发其余蕴,撰成此两注本。
这两种注本与前述的“要诀”着眼点不同,其目的是注释临床经典著作,使临床医生能熟谙其中理法方药之妙,学习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因此,这两注本把张仲景原文作为纲,而把历代各注家的精辟见解列于逐段之下。吴谦等也经常加入自家的按语和注说,阐释诸家注释未尽之义。此外,各篇之前还有提要式的解说,方便读者掌握仲景医书各篇要领。某些篇章之后还有文字的校勘和训解,体现了编撰者深厚的文献功底。
3.一论
“一论”即《删补名医方论》。所谓“删补”,是在清·罗美《古今名医方论》一书基础上进行的删补。吴谦等认为:“方者一定之法,法者不定之方。古人之方,即古人之法寓焉。”也就是说,分析古人之方,可以从中了解立方之法。只有充分理解立方之法,才算是掌握了一方的精意。因此,辨析讨论组成方剂的深意,就显得特别重要。罗美《古今名医方论》集录了明代及清初诸名家的论方之精粹,是著名的方论专著。吴谦等《删补名医方论》仿效罗美,再加删补。其中诸方下“集注”下所引诸家方论,多取自罗美之书。而“注”、“按”则为吴谦等所增补。这部分内容以名方为纲,讨论立方选药意义,说理严密,引人入胜,是学习组方用药的必读之书。
4.二要旨
“二要旨”包括《幼科种痘心法要旨》、《正骨心法要旨》。这两种书都是技术性很强的书,经过《医宗金鉴》作者的总结,选取最实用的内容,故称之为“要旨”。
由于天花被消灭,种痘在当今已成历史陈迹。但是其中的“正骨”,至今仍有其重要价值。正骨科在清代以前很少有高水平、内容全面的专著,故吴谦等上考《灵枢》、《素问》,下参历代诸书,汇成此书,内容涉及外治、内治、药饵、手法、器具等,且图文并茂,是为骨伤科的重要文献。
以上是《医宗金鉴》15种子书的大体介绍。必须指出的是,这15种书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又有共同之点。归纳起来,《医宗金鉴》的总特点是:“理求精当,不尚奇斜;词谢浮华,惟期平易。”前者是说该书的理论精当平正,不追求标新立异的“奇斜”之说。全书始终贯穿了辨证论治思想,突出八纲辨证,这就使《医宗金鉴》整体学术水平高出一般入门读物之上。在编纂方式方面,该书不事虚文,不追求词语浮华、古奥,以“平易”的语言,配合精美的图画,使该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普及医学的作用,故其书能在后世广为流行,经久不衰。
三、如何学习运用《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一部大型的丛书,它是清代的学医教材,但又与当今的中医教材有很大的区别。例如该书没有《内经》、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等专门的内容。因此,学习该书时要顾及该书产生的时代,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今提供某些具体学习方法供读者参考。
1.根据当代实际,选择其中的实用内容
《医宗金鉴》编纂之时,天花是当时危及小儿的元凶。因此该书有两种子书涉及痘疮。其一是《痘疹心法要诀》,其二是《幼科种痘心法》。然而天花在当代已被彻底消灭,这两书虽然还有其历史研究价值,但其临床实用价值显然大大降低。此外,《运气要诀》虽然可以作为学习《内经》有关运气的重要参考书,可是其临床实用价值至今尚有争议。本次整理《医宗金鉴》时,为保持全书的完整,为多方面的研究者提供材料,故没有删去这些受时代局限引起的问题,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予以取舍。
对于临床人员来说,该书杂病、妇科、幼科杂病、眼科、刺灸以及正骨,都是非常贴近临床实用之作。学习者可以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重点选择其中适合自己的子书,熟读精读。
书前《订正仲景全书》中的《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内容非常丰富。此书既可以供给目前正在中医高等院校学习张仲景医书时参考,也可以供自学者领略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医书的风采。
2.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或背诵歌诀
前已述及,《医宗金鉴》的特点就是理精词易。该书的“要诀”类书籍中,有许多琅琅上口的歌诀。这些歌诀在各症、各方之前,充分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些歌诀,将会给终生的临床工作带来好处。旧时代许多自学成材的中医师,经常提到他们熟读或背诵《医宗金鉴》的要诀,终生受用无穷的学习经验。这些歌诀之下,都有相关的精辟解说。对照这些解说,充分理解歌诀的含义,对背诵或熟记歌诀很有裨益。所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选取其中的某些要诀类的书籍,在理解的基础上,争取多背诵一些经常使用的方剂或者病症等歌诀。
该书的要诀中,多数是七言歌诀,但《四诊心法要诀》采用了四言歌诀。此书实际上是以所谓宋·崔嘉彦《四言脉诀》为基础,再加润饰和解说而成。据当代学者考证,宋·崔嘉彦《四言脉诀》乃托名之作。真正的作者是崔嘉彦的再传弟子、元·张道中所撰《西原脉诀》。此书是明清流传甚广的中医诊断入门读物。其书虽名为《脉诀》,实际上强调四诊(望闻问切)合参。所以《医宗金鉴》的编撰者建议“学者熟读玩味,临证之时,自有得心应手之妙”。
3.掌握该书实用有效的方剂及方论
《医宗金鉴》的编撰者多为饱学之士,对医学造诣很深。具体表现之一是各科的论病选方非常精到。例如《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外科心法要诀》等书,均博采众书,撮其精粹,突出各科的特点,强调辨证施治。所论病情以及所选方药,都非常平正实用。熟悉并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辨证方法,对书中展示的许多有效方剂要背熟其组成与用法,将会给临床治疗带来莫大的好处。
为了使读者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该书另集录了《删补名医方论》,解释了主要常用方剂的组方理论,这对了解临床常用方的配伍组方原理非常有益。读者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遇到常用方剂,不妨利用书后的索引,查看《删补名医方论》有无此方。如果有,则同时阅读该方的方论,有助于加深对此方的了解,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临床实用。
以上所述,主要是针对多数的读者提出的几个建议。其实该书除了用药之外,手法外治针灸的内容也很有特色。在该书的刺灸、正骨科专门的子目书中,配有精美的插图,切合临床实用的治疗方法,也是值得认真学习,加以掌握的。
本次的整理本,根据最早的清代武英殿本再加精心校勘。整理时又汲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历次排印的经验,从方便读者的角度,添加了方剂索引,并将全书分为三册,以便阅读。鉴于该书的内容大多浅显易懂,故整理时未详加注释。欢迎读者在使用中对该整理本提出宝贵的意见。
郑金生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