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与亲社会行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独裁者博弈

独裁者博弈(dictator game)主要用于考察个体对资源的分配行为是否存在利他的平等偏好行为。实验中,被试的决策角色是方案分配者,其主要任务是将一笔金钱分为两份,一份属于自己,另一份则属于方案接收者。在这个范式中,方案接收者没有任何选择权,只能接受分配者做出的分配方案。如果分配者是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那么他将会将所有的金钱分给自己,不分配给接收者任何金钱。然而,研究表明,虽然拥有分配方案的最终决定权,但人们仍倾向于分配给接收者一部分金钱,双方完全平等的分配方案出现的频率也并不低(Forsythe et al.,1994)。相关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个体存在着不公平厌恶感,并非所有的个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Fehr and Schmidt,1999)。

Zaki等人对于独裁者范式进行改编,研究了其背后的神经机制(Zaki et al.,2011)。实验过程中,方案分配者只需要对一个分配方案进行选择即可,无须对一笔金额进行分配。分配者的选项包括分配给自己与分配给伙伴,每一次只能选择一个。如果分配者选择分配给自己,那么分配者可以获得名下的金额,而伙伴得不到任何钱;如果分配者选择分配给伙伴,那么伙伴可以获得他名下的金额,而分配者自己分文未入。方案类型包括方案分配者获得的金额大于方案接受者、方案分配者获得的金额小于方案接受者、双方获得相同的数额、方案分配者获得一美元而接受者获得零美元、方案分配者获得零美元而接受者获得一美元及双方获得的金额都为零美元。行为数据结果显示,当方案分配者获得的金额大于接受者时,分配者更倾向于选择自己获得金钱;而当分配者获得的金额小于接受者时,则选择自己获得金钱和接受者获得金钱的比例差异不显著。整体而言,分配者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分配了约22.2%的资源给方案接受者。Zaki等人发现,当方案分配者选择对方获得金钱时,与价值评价有关的脑区被显著激活,例如眶额叶皮层。以往研究表明,眶额叶皮层的活动水平与个体的奖励加工心理过程有关,包括个体观看他人获得奖励、做出合作的决策行为及公平的分配金钱等(Mobbs et al.,2009;Harbaugh et al.,2007;Rilling et al.,2002;Tricomi et al.,2010)。而当分配者做出自私自利的选择时,与厌恶感有关的脑区被显著激活,例如脑岛顶部(Zaki et al.,2011)。脑岛在决策中的激活水平,主要说明了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在面对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时,脑岛的激活水平显著提高(Sanfey et al.,2003)。脑岛在该实验中的活动情况,说明了当个体做出自私自利的行为时,自身会产生很强烈的情绪反应。此外,研究者还发现,脑岛的激活水平与个体做出自私自利的决策的倾向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脑岛的激活水平越强,个体越不愿意做出自私自利的决策(Zaki et al.,2011)。研究者认为,综合这些行为与神经机制的结果,我们可以推测: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并非单纯是外界社会压力导致,可能还与个体自身内部的自我奖励机制有关。尽管亲社会行为会使个体损失物质上的收益,个体却视其为一类有着很高的社会价值的行为,并且认为自私自利的行为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这一奖赏机制及情绪反应机制会激励个体减少自私自利的行为,选择做出亲社会行为(Zaki et al.,2011)。可见,个体对于不平等情境的加工,包含了认知加工及情绪加工。在认知方面,个体需要对当前决策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以衡量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差异;在情绪方面,个体在面对不平等方案时,则会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