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于当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为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提供内在价值依据,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重新凝练精髓。
首先,为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提供内在价值依据。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制度与价值的统一,制度总会蕴含着价值体系。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其实是一个社会变迁的晴雨表,这是因为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但过往历史中我们虽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相关理论与制度,却对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关注较少,往往选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合理性、合目的性等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阐释,从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判的视角,明确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供合法性辩护。由此,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也将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重新凝练精髓。问题是时代的先声,理论是对实践的关切。当今的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交流频繁、暗流涌动、斗争复杂,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应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与威胁,既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内容展开广泛的宣传教育,也需要我们凝练新的理论对社会主义价值作出合理性解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重新凝练主流意识形态的精髓,运用共识性的话语方式、话语逻辑、话语体系,赋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2]以新的生命力。同时,这一理论还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使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迈向了新的台阶。
二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体现在:提升人民的精神信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首先,有助于提升人民的精神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德”,实际上也包含着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标准、价值准则和价值尺度。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和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和精神之钙。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助于帮助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确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加强道德修养、进行道德实践、锤炼道德品质。尤其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意志品质和思想境界与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时代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广大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信仰,外化为自觉的言行准则,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的一代,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生根发芽、散叶开花,民族自然就有力量、国家自然就有希望。
其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之外,还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使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人们提供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在消除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的同时,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再次,有益于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任何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都必须积极主动进行思想建设特别是价值观建设,只有这样,统治阶级的统治才能获得合法性,国家也才能长治久安。尤其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中的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而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第1版。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第34页。
[3]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第11页。
[4]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第11~12页。
[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第60页。
[6] 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第205~207页。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第31页。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第31页。
[9] 李亚彬:《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孔子研究》2012年第5期。
[10]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2页。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2页。
[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168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73页。
[15] 田海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第67页。
[16]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第1版。
[17]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第1版。
[18]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第40页。
[19]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第35页。
[20]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第32页。
[2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3页。
[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第7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