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群体研究:以上海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新社会群体就业的分化

(一)受教育程度分化

高学历给新社会群体带来高回报。数据显示,新社会群体中,大专以下学历的平均工资为9430.4元,大专学历的平均工资为8759.4元,本科学历的平均工资为11982.9元,研究生学历的平均工资为23496.2元。对新社会群体来说,受教育程度可以显著地提高收入水平。

新社会群体的工作时间呈现分化态势。大专以下学历的新社会群体的每周实际工作时间最长,达到52.7小时;其次是研究生学历的工作时间为44.1小时;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实际工作时间分别为43.4小时和42.7小时。

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学历越高对于工作的不满意程度越低。数据显示,有4.71%的大专以下学历的新社会群体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大专学历的不满意比例为2.70%,本科学历的比例为2.53%,研究生学历的不满意比例最低,仅为0.75%。

学历越高拥有越多的技能培训机会,技术职称也呈现明显分化。通过分析新社会群体的技能培训机会,我们发现有70.18%的研究生学历的有职业技能培训机会,高于本科学历的62.08%和大专学历的58.05%。数据同样表明,大专以下学历的新社会群体大多数没有或仅仅是有初级技术职称(没有技术职称的比例为78.06%,有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0.94%)。大专学历的有52.78%没有技术职称,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比例分别仅有16.83%和22.82%。本科学历的高级职称的比例相对有所增加,高级的为9.73%,中级的达到22.46%。研究生学历的高级和中级的比例均有显著增加,高级的为14.54%,中级的为25.99%。

图5-6 受教育程度与技术职称

学历越高,工作越不稳定、流动性越高。研究生学历的新社会群体中,有31.72%的人有跳槽的意愿,本科学历的比例为29.06%,大专学历的比例为28%,大专以下学历的比例为23.89%。这反映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中有更多的人有跳槽意愿。

(二)性别分化

新社会群体的工作时间存在性别差异。数据表明,新社会群体中男性每周平均工作46.4小时,女性工作43.2小时。男性比女性工作时间更久。

与此同时,男性的收入接近女性的2倍。男性平均每月收入为14126.3元,而女性平均每月收入为7872元。

同时,男性比女性有着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新社会群体中有64.98%的男性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而女性的这一比例仅为58.12%。

对于工作的满意度,男性有着更多的不满意比例。男性新社会群体对工作很不满意的比例为0.64%,不满意的比例为3.05%;女性对工作很不满意的比例为0.64%,不满意的比例为1.13%。

有意思的是,虽然男性表达对工作不满意的比例较多,但更多比例的女性有着跳槽意愿,有30.60%的女性表示有跳槽或更换工作的意愿,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27.45%。

(三)户籍分化

在上海工作的新社会群体,当地人和外地人各半。在接受访问的新社会群体中,有49.40%的受访者是上海户籍,有50.46%的受访者是外地户籍,外籍(含中国港澳台)人士占到0.14%。

从收入来看,外籍人士的平均工资最高,达到16000元,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平均工资大致相当,分别为11145元和11718元。

在工作时间方面,外地户籍的新社会群体工作时间最长,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48.6小时,当地户籍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1.2小时。外籍人士的工作时间最少,为40小时。

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外地户籍不满意的比例为2.45%(很不满意的比例为1.01%,不满意的比例为1.44%),当地户籍不满意的比例为3.24%(很不满意的0.28%,不满意的比例为2.96%)。外籍人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没有对工作表示不满意的。

新社会群体中,外地户籍离职意愿(29.15%)相对于当地户籍(28.45%)的比例更高一些。外籍人士的离职意愿则为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