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舞蹈是远古人类最早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占据人类历史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时间的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它伴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而萌芽,发生,并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原始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主要文化事象。在当时的生态环境中,舞蹈不仅作为原始人抒情达意的主要艺术手段,并且渗入到广泛的生活领域,在人类谋取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拼搏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支持、协调、鼓舞和推动作用。
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舞蹈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蕴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间断的创造和累积过程。文化与人类起源同步,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发生。考古资料证明,人类起源于古猿,是劳动,在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也就创造了文化。
据目前已发现的化石资料,经古人类学家研究证实,从猿到人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攀树的猿群”。它们是“人猿相揖别”之前的始祖猿,生活在约三千万年前的地质年代新生代第三纪渐新世。已发现的化石代表有在埃及发掘出来的原上猿和埃及猿。经专家研究,认为它们具有现代猿和现代人共同的特征,很可能是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正在形成中的人”。处于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生活在地质年代的中新世及上新世。已发现的化石以腊玛古猿为早期代表,生存年代约在一千四百万到八百万年前;南方古猿为后期代表,年代约为三百万年(或五百万年)到一百万年前。它们的体质形态逐渐向人的方向发展,到后期已更近似于人,手脚逐步分工,开始在地面直立行走和使用天然工具,过着原始群居生活。
“完全形成的人”。经过一千数百万年的发展、过渡,到大约距今三百万年前后,真正的人类终于诞生了,它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全新开端。这时的人类体质上已起了飞跃的变化,经量变到质变,与古猿发生了明显的差别。另一个决定性的标志是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这是真正的人类劳动。完全形成中的人一般又分为“直立人”和“智人”两大阶段,并各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直立人出现于三百万年到二百万年或一百五十万年前,能制造工具,已具有人的基本特征;晚期直立人,过去也称“猿人”,生活在距今约二百万年或一百五十万年到二三十万年前,他们制造的石器工具较早期进步,并已知道用火,这在人类进化史上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步。继之而出现的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存于二三十万年至五万年前,已能制作多种用途的工具和人工取火。晚期智人,也称“新人”,已基本上与现代人相似,生活在约五万年到一万年前。
人类的历史是随着制造劳动工具开始的,在考古文化的分期中,也随着工具制造的不同技术和生产水准来划分不同的时代。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劳动主要使用石制工具,在考古学上即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石器时代”。整个石器时代又因石器制作方法的不同及有关的生产水平而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主要用打制法加工石器工具的阶段为“旧石器时代”,中间的过渡阶段为“中石器时代”,继而进入到主要以磨制加工法制作工具的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又因年代先后而分为早、中、晚三期,大体说来,直立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新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我国是世界文明早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地区。1980年12月,我国云南禄丰石灰坝发掘出全球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这一发现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它不仅是解决人类起源问题极为珍贵的科学依据,也为人类起源诞生地的争论提供了切实的证据。同时也证明,我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查明,大约远在一百七八十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就已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广大的土地之上。在我国华北、东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等广大地区,都已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骸、遗址或文化遗迹、遗物。其中如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经科学研究证明,这些遗骸属于直立人阶段的人类。这些“完全形成的人”在躯体方面和现代人已很相像,但某些方面,特别是头部,还带有一定的原始性。这时的人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为了猎取食物而结成群体,组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他们大约是十几或几十个人结成一群,居住在天然洞穴里,运用打制的石器和木棒,抗击野兽的袭扰和种种自然灾害。他们依靠采掘植物的果实根茎来维持生活,渔猎也是重要的衣食来源。两性关系还不可能有任何限制,而处于杂交状态。我国古籍中描述这一阶段人类的生活状况是这样的:“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1]基本上反映了这一阶段原始先民的生活面貌。
图1 北京猿人复原头像
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生产水平很低,生活极其艰苦。但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西芮城西侯度文化等遗址发现,当时的人类已知道用火,他们用火来烧烤食物,防御野兽侵害,改善居住条件,从而加速了人类体质和意识的进化步伐。虽然使用的还是天然的火种,但是,火的发现和掌握“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2]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随着人类体质的进步,人类社会也在缓慢地向着确定的方向发展。经过几百万年的劳动实践,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生活资料也逐渐充足和多样化了。
人类体质的进化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是相适应的。直立人由原始群缓慢地向原始公社发展,首先是血缘家族公社时期,这是最早出现的人类社会组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群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分化成若干小集团,也就是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内,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由于集体生产,协同劳动的需要,音节语言可能已开始发生,男女关系也逐步脱离杂交状态,出现了一定的制约,如排除了同一家族内不同辈分之间的交配等。血缘家族公社发展到早期智人(古人)阶段,逐渐向氏族社会过渡,大约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体质、智慧和文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氏族组织的产生。我国约从四五万年前开始,逐渐进入氏族公社时期。“氏族,直到野蛮人进入文明时代为止,甚至再往后一点(就现有资料而言),是一切野蛮人所共有的制度。”[3]氏族制度的前期是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母系氏族公社组织,妇女是氏族的组织者和主持者。
在氏族公社里,已有了按性别和年龄区分的简单分工,但全体氏族成员仍是平等的,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两性关系方面,经过古人阶段按辈数区分的血缘群婚,发展为同一氏族的兄弟姐妹与另一氏族兄弟姐妹互相婚配的族外婚制。在这种婚姻制度下,子女们仍然“知其母不知其父”,只能确认自己生母而无从确认生父。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的纽带,同一始祖母生下的若干后代,便组成为一个氏族公社;公社扩大以后,就分出来另立新的氏族。若干氏族组成胞族,再由若干胞族结成部落公社。
图2 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情景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发明了人工取火,以后又发明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等手工业也出现了,人类社会加快了它的发展步伐。从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中,已发现了不少精心制作的装饰品,说明当时人们在生活得到初步改善之后,已经注意到装饰自己和有审美要求了。山顶洞人的墓葬中,还发现了尸骨上有赤铁矿粉粒,和随葬装饰品的饰终习俗,证明这时的人们也已有了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原始宗教活动。
母系氏族公社又经历了几万年的发展过程,到大约六七千年之前,开始进入繁荣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氏族公社的生活面貌。当时的人们随着农业的发展,已开始经营农业定居生活。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男子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又经过对偶婚而演进到一夫一妻制,父系本位确立了。大约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终于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为父系氏族公社的物质基础。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类产品出现了剩余,社会劳动的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导致私有财产的出现,氏族成员间也发生了贫富贵贱的分化。氏族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受了大自然严峻的考验和选择。在长达几百万年的原始社会里,先民们依靠集体力量,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在劳动中发展自己,改造自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着物质财富和远古文化。灿烂的原始舞蹈就是先民们长期劳动和聪明才智的结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的舞蹈文化也是各民族的共同创造。在我国各族人民中,至今还流传着丰富的传统舞蹈和关于原始舞蹈的起源传说。在出土文物中,近年来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原始舞蹈的形象资料。此外,我国古籍文献中,还记录着一部分有关的古代神话和传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和探索原始舞蹈艺术的宝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