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编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上古时期,可细分为先秦文学和两汉文学两段。若从周初算起,至东汉结束,时间跨度约为一千二百年。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孕育期,上可追溯至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传说时期的文学,是原始神话和歌谣。它们经历了世代的口耳相传,至很晚才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若以文字为标志,则中国文学的源头可追溯至殷墟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

先秦文学大致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四个时期。夏商二代属于巫文化盛行的时期,其文学与宗教关系密切。自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成为文化主流,西周进入新的文明时代。《诗经·大雅》多数篇章作于西周,是礼乐文化产物,整体呈现敦厚典雅的风格。进入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式微,礼乐崩坏,文学亦出现哀怨之气,但总体呈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格。进入战国时期,七国争雄,诸子横议,文学创作也是异彩纷呈,充满个性与激情。先秦文学尚处于混沌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诗经》和《楚辞》中的许多诗歌也和乐舞有很大关系。如《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夫子皆弦歌之。”而《楚辞·九歌》诸篇则含有大量对唱、表演的成分。文史哲不分则表现在:作者无意于纯粹的文学创作,而是蕴诗情于哲学、史学创作中。如《庄子》诸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文学色彩浓郁。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之后,文学创作空前冷落。秦代影响较大的文人是李斯,其《谏逐客书》铺张扬厉,体现战国策士的文风。后随秦始皇巡游天下,创作了多篇歌颂功德的刻石铭文,呈雄壮质实风格。

秦国横扫六国,定于一尊,然传二世而亡。在政治制度上,汉承秦制,依然隐藏着深重的政治隐患。有鉴于此,汉初士人兴起批判暴秦、探讨历史兴衰的政论风潮。若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都是政论散文中的传世名篇。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文学创作也空前繁荣。司马迁的《史记》就创作于这一时期,代表着中国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撰《汉文学史纲要》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至东汉,班固继承《史记》体例编纂《汉书》,也是史传文学的典范之作。汉代文学以辞赋为大宗。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骚体赋兴于汉初,直承《楚辞》风貌,以贾谊《吊屈原赋》、《鸟赋》为代表。汉大赋是汉赋主流,以铺张扬厉为风尚,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最能体现大汉气象。抒情小赋兴于东汉,以班固《幽通赋》、张衡《归田赋》为代表,是向楚辞抒情传统的回归。汉代文学中,五言体的乐府诗最有活力。两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高超的叙事技巧、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