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双管笛的人
专攻艺术史的杨少波博士从希腊回国探亲,带来一件从雅典的国家考古博物馆购买的《吹双管笛的人》的雕塑复制品,原件保存在雅典的国家考古博物馆一进门右手边的第一个展厅里,是一件镇馆之宝。建于1866—1889年的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希腊最大的古文物博物馆,收藏了希腊各地出土的近2万件文物,藏品大都来自西方的上古时代。大量实物指向希腊神话中所讲述的内容,也为历史文献提供佐证,同时很好地展示了古希腊罗马艺术史的发展脉络。
“吹双管笛的人”造型很别致,表现的是一个站立的双管笛演奏者,双腿略微叉开,双脚立在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底座上。复制品高约20厘米,原件由帕罗斯岛出产的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出土于米克诺斯岛,时间为早期基克拉泽斯第二阶段,约公元前2800—公元前2300年间。在爱琴海上有一群环状的岛屿,总称基克拉泽斯群岛,以此地名命名的“基克拉泽斯文化”,专指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文化,当时的主要遗迹多分布在基克拉泽斯群岛。这一时期的大理石雕像尤具特色,一般只刻画身躯和四肢,头部不刻眼、嘴,形象古拙,外观晶莹光洁,多表现大地母神,是古希腊早期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个白色的吹双管笛者一下子吸引了我,尤其是那张脸,完全不按照现实生活的经验雕刻,如果是写实风格,那吹笛人的脸应该是向下的,眼睛应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笛子,而那个小雕像的脸却是向上的,这张向着天空仰望的脸,看上去有点别扭,这种造型是以前的观看经历中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造型。
《吹双管笛的人》
说来也巧,正好杨少波有好友在国家考古博物馆拍纪录片,于是,我们马上用微信连线前方,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疑问。前方的朋友当即去找原作边上的文字资料,遗憾的是,原作品旁边没有介绍,但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据他观察,这个博物馆里相当数量的基克拉泽斯文明时期雕像的脸都是朝上的。我查了一下网络上的资料,现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古希腊陶罐上的图形,也有多个画面中的人是同样的造型。
这更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拍纪录片的朋友径直找到博物馆的负责人询问,负责人的回答是,因为这些雕塑是放在陵墓中的,通常供祭祀用,所以把人物的脸雕刻成朝向天空,但他补充道,这只是一种解释,在希腊的考古界也没有专门的定论,目前正在研究。
据美术史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凇教授介绍,吹竖笛少女的形象在古希腊、古罗马比较常见,笛子是双管笛,含在口里面吹,左右手各按一根管子,吹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和声。而网络上另一位研究者提供的资料则对这种乐器的器形和名称有了更准确的解释:在古希腊乐器中,这种V字形双管笛名叫“阿夫洛斯管”,是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人们认为吹响双管笛可以驱除邪恶,唤起慈善的神性力量。在希腊神话中,缪斯女神之一欧忒耳佩的形象就是个手持长笛或双管长笛的少女,传说她是双管笛的发明者。
杨少波则提供了更具诗性的、带有更强烈人文意味的阐释,他认为,“向天空看”是希腊“爱琴文明”雕像的一个显著特点。希腊语中,人类对应的词汇是Anthropos (äνθρωποç),词根意思就是“向上看的物种”,在希腊人看来,人类是唯一能够长时间凝视天空的物种。古希腊的建筑造型也可以给予佐证,剧院、海上的村庄、神庙建筑等,都有“向上看”的特质,可能包含着对神和未知领域的敬畏之情,如果把这尊雕像放在整个爱琴文明中看,它为什么有这种造型也就可以得到解释了。我们从这尊雕像的造型中,也可以窥知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明中人类对挣脱现实束缚和仰望星空的永恒思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