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的力量:如何建立安全、稳固和长久的亲密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目标:足够好的而不是完美的关系

无论是养育孩子、谈恋爱、处理新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还是面对人生道路上无穷无尽的挑战,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我们会粗心大意,做出一些事后才发现这是错误的选择和行动。尽管人际关系中有各种内在的缺陷,但从婴儿期到老年,我们会一直从中汲取能量,从而拥有克服痛苦与不适的能力,获得心理一致感[1]、复杂性和创造性。正是重建联结的快乐产生了成长所必需的能量。这个想法可能会让你吃惊,因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的关系,许多人都抱有完美的期望。对他们来说,与重要的人保持合拍、步调一致这件事有一种神话色彩。他们以完美的协调为目标,如果他们没能达成这个目标,就可能会体验到极度的失望。

有一个使用“静止脸”范式的实验视频34展示了完美主义对我们的害处。视频开头的场景,是一位母亲和她2岁的女儿融洽相处,处在完美协调的状态中。她们一边用毛绒玩具做游戏,一边互相接过对方的话头,说出对方心里想说的话。这就好像她们都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她们完全同步,没有误解。那番景象看上去真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当“静止脸”的环节开始时,女孩就完全崩溃了。她的动作变得越来越躁动不安。虽然实验者在这种情境下观察过大量的行为反应,但他们依然觉得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太过不安,于是他们缩短了“静止脸”环节的时间。与最初的“静止脸”实验中的婴幼儿不同的是,当母亲重新开始参与互动时,这个小女孩却无法平静下来。她喘不上气来,也无法接受母亲尝试安抚她的行为。孩子生气地打了母亲,然后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考虑到当时的实验情境,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母亲没有意识到女儿的痛苦,而是回应道:“不要打人。”她没有认识到女儿的愤怒,而是说:“你很伤心,是吗?”女儿的行为所传达的情绪显然不是悲伤,所以母亲可能把自己对女儿“可能或应该有何感受”的期待表现出来了。她并没有倾听女儿的心声并解决问题,而是在对话中投注了自己的想法。母亲和女儿都无法修复这种错位的状态。

观众会有一种感觉,即尽管这对母女的互动一开始是完美的,但由于年幼的女儿没能体验到错位与修复的过程,因此无法处理暂时失去母亲的痛苦。在与照料者暂时失去联结的时候,我们好像看见这个幼儿刚刚萌发的自我意识也随之消失了。

一个经历过典型的错位与修复过程的婴儿在长大后,心里会有一个内在声音说:“我可以改变许多事物。”无论是婴儿还是成人,当人们在关系中不断地经历从错位到修复的过程时,他们就会发展出能动性,早期被定义为一种感觉,一个人觉得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感觉自己能在世界上采取有效行动。他们在进入新环境时会有充满希望的感觉,拥有积极的情感核心。但如果人们抱有完美的期待,就会错失将糟糕时刻变成美好时刻的成功经历,错失自身界限与他人界限相互碰撞的机会。

在一张照片里,3岁的姐姐艾安娜拥抱着6个月大的杰里迈亚。在这张照片下,我们可以配上这样的文字:“发生什么事了?”虽然艾安娜明显已经掌握了对着镜头微笑的社会习俗,但杰里迈亚圆睁的双眼却表达了惊讶与困惑的情绪,他不仅对照相感到困惑,也对身边的整个世界感到困惑。时光飞逝,20年过去了,这对兄妹在一张照片中以相似的姿势拥抱、微笑,这两个年轻人脸上的表情都在向世界宣告他们新生的身份认同。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婴儿是怎样了解世界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如何成为独一无二的“杰里迈亚”的?

在错位与修复过程中,婴儿杰里迈亚长成了年轻人杰里迈亚,然后会继续成为老人杰里迈亚。个人只有经历了从错位到修复的过程才能发展出边界,这种边界将“我”“你”以及其他人区分开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温尼科特身上学到更多智慧。他发现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通过碰撞照料者所设置的边界而发展出来的。与正常孩子的相处绝不会一帆风顺,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会不断地破坏关系、制造混乱。在一篇写给父母的文章中,温尼科特说道:

正常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只会吃、长大、甜甜地微笑吗?不,他不是那样的。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如果他相信自己的父母,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捣乱。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想方设法地试验自己的力量,去破坏、损毁、吓唬、磨损、浪费、欺骗、占有……如果我们希望他不要过于害怕自己的想法和想象,以至于在情绪上难以健康发展,那他最好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一个被慈爱与坚定的力量(以及相应的宽容)包裹的圈子里。35

在一个能够容纳强烈、混乱情绪的环境里,孩子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会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积极的“我在”的感觉。给孩子的行为设置界限,但小心不要压抑孩子的心灵。这样一来,照料者会传递出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好像在说:“我能接受你波动的情绪我会陪着你你不会孤身一人。”在本章开篇的场景里,那位母亲明显不能容忍错位的存在,她想要给予女儿完美的情感陪伴,但这可能会阻碍女儿自我意识的形成。能动性与自我意识是紧密相连的。

[1] 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是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和认知,综合体现了当个体面对生活中的应激源时,对内外应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感知能力,也体现了个体应对压力时拥有一种普遍、持久、动态的信心感。——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