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丛书(套装共4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储药用药

选购药品

识别药物批号和有效期

一般药物,在包装上都印有批号和有效期。购置和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识别一下这些药物的批号和有效期。

批号一般采用六位数,前两位数表示年,中间两位数表示月,末尾两位数表示日,如“010925-1”即表示此药是2001年9月25日第一批生产出来的。

药物的有效期,是从生产出来之日算起,一般以整年来计算。如批号为“010925”、有效期为两年,即表示从2001年9月25日起,到2003年9月25日这段时间内有效。

有的药品标有失效期,如“失效期:2003年9月”,即2003年9月1日失效。药品超过有效期,应停止使用。

了解非处方药的特点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病人可自购自用,它有其相应的特点。

1.应用安全

安全性大,性能平和,按常规剂量使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要不就是可察觉的,暂时可忍受的反应,待停药后自行消失。一般无成瘾性,也无潜在毒性。

2.疗效确切

药物作用的针对性强,适应症明确,可自行掌握,不需要经常调整剂量,无需特殊监测,也不会产生耐受性。

3.质量稳定

药品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在一般贮存条件下,较长时间内不易变质。

4.使用方便

以口服、外用、吸入等便于自行应用的剂型为主。

伪劣药品巧鉴别

购买药品时,应注意识别所购药物是否为伪劣药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

第一,看标签。

先看标签印刷是否正规,尤其是商标和批准文号最为重要。如果没有或印刷得不规范,即可视为假药。

第二,看药品。

无论针、片、丸、粉和水、酊剂以及药材,凡见有发霉、潮解、结块或有异臭味,色泽不一致,即可视为劣药。凡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也可视为劣药。

另外,游医和地摊药贩以及“卖艺者”,大多是骗人的,卖的是假药。求神弄鬼“讨来”的药,不需鉴别,都是假药。

药品变质的判断

药物是否变质,可通过色、嗅、味等形态来加以识别。

家庭购药常识

首先,应明确是什么病症,该选用哪种药,再去药店购买,否则应去医生处开方。比如同是感冒,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用药就不一样。不同原因的胃痛,用药也不一样。

不能单靠商品名买药,因为同一成分的药物,商品名繁多。而应看药品主要成分,主治什么病,然后再考虑对症购药。

如三九胃泰、胃复康、胃必治等,它们对某种病的确有一定疗效,但并非能治如药名所指的全部“胃”病。

另外,买药时要看药盒上的药名及所写的适应症,必须详细阅读所购药品的说明书。看所购药物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自己是否有相应的用药禁忌。

当然,家庭购药应选择质优价廉、能够自行使用的常用制剂,必须附有药物说明书,并记载着有效期,要看药品批准文号,没有批准文号的药品是伪劣药品。应选离失效期较长的药物。

购买备用药,要选易于贮存,并包装完整无损的药品。对零散药片、丸、胶囊制剂,要用瓶分别装置,并当即标记上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失效期,绝不可用纸袋装药。

储药常识

自备一个家庭药箱

家里预备一个简单的小药箱,对一些小外伤、常见病等小问题,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药箱里应放置如下医药用品。

1.常用物品

镊子、医用酒精、碘酒、消毒纱布、胶布、体温计、脱脂棉球、消毒棉签、医用绷带等。

2.外用药物

创可贴、烧烫膏、眼药水、口腔溃疡散、云南白药气雾剂等。

3.内服药

感冒药、止咳平喘药、心脏病用药、降压降糖药、消化不良用药、抗菌消炎药、止泻药、抗过敏药、止痛药等。

有婴幼儿的家庭,要配备小儿常用药品。如胖得生、小儿清肺散、病毒灵等。

还要根据季节增添常备药。夏秋两季要配备防暑降温和蚊虫叮咬的药,如藿香正气丸、风油精、清凉油。春冬季节要备有冻疮膏等。

另外,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制作一个家庭急救包,放在家庭药箱一隅,急救包中药品的配备根据不同需要而确定。

家庭药箱须经常清理

因药物都有有效期,所以平常应经常清理家庭自备药箱。

纸袋包装的药品是重点清理对象,里面的药物容易受潮变质。如果药片有变色、发粉的情况,就不能再用了。

如果将药物储存到别的空瓶时,应在瓶子上贴好标签,注明瓶中药品的名称、用途和有效期等。

清理家庭药箱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标注的有效期,过期和霉烂变质的药品一定要清掉。另外,储存药品最好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箱子或抽屉,不要与其他物品混放。

清理后,要做好分门别类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用时寻找。除有特殊说明的药品外,一般药品在常温避光条件下保存即可,放在冰箱里反而容易受潮。

如何贮存常备药物

家庭贮备的常用药,应妥善地贮藏、保管,防止药品霉变、分解、过期失效,还应对其做好分类,以便用时寻找。

各种药品,必须有明确的标志,应特别注明药品名称、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失效期等。

内服、外用药,一定要分开贮存,避免误用,导致造成不良后果。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应分开放置。另外,不可把药放在小孩能拿取处,以免小孩误服。

药品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包装要严密。不可用纸袋或纸盒装,否则会变质。夏季尤须注意,南方潮热地带一年四季皆应注意。有些药物还应低温保存,如胰岛素、金霉素眼药水等,应放于冰箱内。

另外,奎尼丁、硫酸奎宁、碳酸钠、硫酸镁等容易风化变质,要密闭保存。奎尼丁和奎宁还要避光,应装在棕色瓶中。

鱼肝油、维生素C、氨茶碱、苯妥英钠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易变色变质;樟脑、碘酒、酒精、十滴水以及各种酒精制剂,易挥发而失效。因此,用后应尽快封装好,不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中药不宜用冰箱保存

有人把天麻、人参、鹿茸等中药材放进电冰箱中贮存,以为这样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其实,将中药材长时间放入冰箱内,很容易受潮变质,大大降低了药用价值。

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名贵中药材,最好先用铁锅把糯米或黏米炒黄,待冷却后,与中药材一起放进玻璃瓶中密封贮藏。

开启的糖浆巧保存

糖浆液打开后失去了密闭的无菌环境,容易被污染。如果需要保存较长的时间,就应特别注意一些事项。

服用糖浆时,切忌把糖浆瓶口直接与嘴接触,避免瓶口污染而使糖浆液变质。如使用剂量滴管,则放入糖浆液之前,必须清洗干净、甩干。

服用后,应及时将瓶盖拧紧,放置在阴凉、避光、干燥的环境中。也可放在冰箱中以4℃~15℃储藏。

无论怎样,冬天放置时间不超过3个月,夏天不超过1个月。再次服用时,应观察是否变质,变质后不能服用。

用药须知

服药时间有讲究

服药的时间很有讲究,因为时间不当,可影响血中的药物浓度,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每日服用一次者,时间要固定,都应在同一时间服用;服用2次,即早8时与晚8时;服3次者,即指早、中、晚各1次;日服4次,即早8时、午1时、下午4时和晚8时;每4小时服1次,即每间隔4小时服一次。

此外,饭前服用,一般指饭前半小时服用,健胃药、助消化药大都在饭前,不注明饭前的皆在饭后服用。

睡前指睡前半小时服药;空腹服用,指清晨空腹服用,大约早餐前1小时;必要时服用,指症状出现时,如退烧药在发烧时服用,镇痛药在疼痛时服用。

一些药品的最佳服用时间

滋补类药物:如人参蜂王浆、蜂乳等,适宜在晨起空腹时或夜晚临睡前服用。

助消化药物:宜在饭前10分钟服,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充分与食物结合。

催眠、避孕药:一般在夜晚临睡前半小时服用。

维生素类药物:宜在两餐饭之间服用(维生素K止血时应及时服用)。

降血压药: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用降血压药。如1日3次,分别安排在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临睡前不可服用降压药。

治皮肤过敏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宜在临睡前半小时服用。

对胃有刺激的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驱虫药:一般空腹口服,但有时易刺激胃肠道引起的恶心等症,也可于两餐之间或稍食早点后半空腹服用。

铁剂:如果晚上7时服用,疗效最好。

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补钙药临睡前服用效果较好。

强心药:凌晨时人体对强心药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激素类药: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效果较差。

降脂药:晚上血脂产生增加,因此,宜在晚饭时服用降血脂药物。

抑酸药: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因此,抑酸药晚上服用效果较好。

煎中药不要用水洗

有些人认为中药材脏,于是在煎熬之前用水清洗一下,这样做很不对。

因为不少中药中含有的糖和甙类等物质能溶于水,如果用水洗,会失去一部分有效成分。再者,有不少中药是经过加工炮制的,常添加蜜、酒、醋等辅助材料,用水洗后会影响中药炮制目的。

中药煎液不宜过夜

有些人常把煎过的汤药留在第二天服用,这样做也不对。

在放置过程中,中药汤剂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如鞣质与蛋白质、生物碱、甙类相遇,生物碱与甙类、有机酸相遇,都会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新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成分就减少得越多。

另外,还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家庭用药不宜求贵

有些人认为,药品的价格越高,药效就越好。其实未必,像价廉的阿司匹林,由于疗效确切,临床上使用率经久不衰。

其实,有些药物的价格与疗效无直接关系,如有的是由于原料成本高,有的则是新药或国外进口药,或产量不多而难以得到,因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偏高。

如螺旋霉素的售价,约等于红霉素的几倍,而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仅是红霉素的1/32。

当然,贵药的疗效显著,贵点也值得,但如果只片面强调贵药便是好药,这就不对了。

家庭用药不宜求多

有些人治病心切,恨不能一吃药就好。往往多种药物一起上,少则两三种,多则四五种,甚至更多。如果配伍不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成倍增加。联合用药品种越杂,不良反应率越高。

因此,家庭用药一定要慎重,必须根据病情的需要,由医生确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行事。

家庭用药不宜求新

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证实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这些药物实践检验的时间性和全面性还不够,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在推广的过程中,有些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毒副作用大而被淘汰。切记一条千古不变的用药原则: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就是好药。

用药不可骤减骤停

有些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但由于患者缺乏耐心,不经医生允许便骤然减药停药,导致出现诸多不良后果。

比如,治疗癫痫需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发作;糖尿病患者如果突然停用降糖药,可诱发酮症酸中毒、昏迷。

这些现象并非药物本身的作用所引起,而是因为用药后,机体已经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变化,突然减、停药物,生理上出现严重失衡,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某些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贸然减药停药。

巧用药引送服中药

葱白汤:鲜葱白3根切碎,煎水即成。此方能散风祛寒,适用于送服风寒感冒药。

大枣汤:能补中益气、补脾胃与缓和药性。可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归脾丸。

蜂蜜水:可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可用少许蜂蜜,加入温开水,送服蛤蚧定喘丸、百合固金丸及麻仁丸、润肠丸等。

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可用小米汤送服香连丸,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

藕汁:能清热止血。如用其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颇佳。

黄酒:能舒筋活络、发散风寒,多与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同用,如活络丸、七厘散等。

姜汤:可散风寒、暖肠胃、止呕逆。取姜10克,水煎取汁,送服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痛腹泻及健脾和胃等症的中成药。

盐汤:食盐2克,加温开水半杯搅拌溶化即可。盐能引药入肾,有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之效,故送服补肾药较好,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等。

首剂综合征巧预防

有些药物在刚开始使用时,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反应,即首剂综合征。用药者往往误认为是过敏反应或副作用。其实,这往往是由于首次用药剂量稍大、次数较多所导致的。

由于初次用较大量药物之后,机体还没有适应,从而表现出一种保护性的用药反应。以提醒、告诫人们减量使用。

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使用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常用量开始,然后视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如果症状较轻,可不必停药,重者应立即停药,积极救治。

中西药合用应谨慎

不少中西药物合并使用,可以提高疗效。但是,并非所有的中西药物都能联合使用。有些中西药物合用后,不但会降低各自的药效,而且还有可能起副作用。

如含有朱砂成分的中药与含溴的西药合用,会马上出现了腹痛、腹泻。如保和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和西药胃舒平、氨茶碱、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凝胶合用,可造成酸碱平衡失调而失去作用。

中药与西药合用时,应相隔半小时服用。因为大多数西药半小时左右就可被吸收,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的影响很小。

同样,服用中药半小时后可吃其他药。但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相隔时间应适当延长。

不可滥用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主要用于消除紧张、焦虑、兴奋、不安和失眠。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严重时可以成瘾。因此,对这类药物应谨慎使用。

对于失眠者来说,不应长期使用安眠药,应进行自我调节,放松心情,尽可能不依赖药物。必要时,应间断服用,或与其他药物交替使用。并且,不可随意加大用量。

另外,年老体弱者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禁用,特别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

胶囊不可打开服用

药物用的胶囊有其相应的作用,它可以掩盖某些药物中不良气味。更重要的是,避免某些药物被胃液破坏,使其顺利达到肠中发挥作用,故特地制成肠溶胶囊剂。

如果把药粉倒出来服用,不但影响疗效,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肠溶片不可嚼碎服用

许多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还有的药品只有在肠腔中能够吸收。

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就在这些药物的外面包上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溶解的物质(如虫胶等),这就是肠溶衣。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肠溶片剂应整片吞服,切不可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

孕妇服中药要警惕

一部分中药对孕妇可产生不良影响。如枳实、牛膝、大黄等,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增强子宫收缩,有引起流产、早产的危险,红花可使子宫肌紧张等。

另外,桃仁、丹皮、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可能影响胎盘血液循环而危及胎儿。大黄、芒硝、薏苡仁等有导泻作用,过度导泻不利于胎儿的血液供应,还有一些中药,可导致胎儿畸形。

因此,孕妇需要使用中药时,务必向中医师咨询,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中药,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孕妇用药应注意

妊娠期妇女最好不要随便服药,因为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时能影响胎儿的发育。比如磺胺药、四环素、苯妥英钠、安定、咖啡因、可待因、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特别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有些药物容易造成胎儿发育畸形。

另外,有些药可通过乳汁被新生儿吸收,所以乳母也不能随便用药。如红霉素在乳汁里的浓度比在血里的浓度高20倍,况且,新生儿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还不完善,药物很容易在体内积存引起中毒。

如何选用补品

一要根据需要选用补品。

确实虚弱,需要进补时,才可选用相应的补品。身体消瘦无力时,可以用点海参、燕窝、蛋、奶、鱼等。贫血病人可以加用中药当归、阿胶、龟膏等。

如果营养良好,硬是进补,不但无益,反而会加重机体负担。身体偏胖且不虚弱时,长期大量服用人参,则可出现浮肿;没有阳痿而长期服鹿茸,可以导致鼻流血、脱发及血压升高等。

二不要依赖补品。

依赖补品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任何高级补品都不能替代日常的饮食,补品只能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起辅助作用。

补药不能乱吃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有利也有弊,补药也是如此。

比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呕吐、腹泻,阴虚火盛的人长期服用人参,也是有害无益。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都可从食物中摄取。只要不是特殊需要,不必特地去吃补药,药补不如食补。

药物使用

常见的中药服法

温服:在药不热不冷的时候服用。汤药应在25℃~30℃时服,丸药以25℃左右温水送服。

热服:药液较热的时候服用。热服可助发汗、祛寒。

凉服:药液冷却后服用。凉服可助退热。

顿服:一次将药服完。

频服:分数次频频饮用,多用于咽喉病患者。

空腹服:一般指早餐前服用,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发挥药效。

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有利于药物及时被吸收,充分发挥药效。

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可避免药物对胃肠产生刺激。

一般来说,补养药宜在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驱虫药及泻药宜空腹服。治疟疾药宜在发作前服,安神药宜睡前服。

另外,应根据病情的缓急确定服药时间,急性病立即服,不拘时间,慢性病宜定时服。热症用寒药可以冷服,寒症服热药可以热服,呕吐不止可少量多次分服。

中药丸的服法

中小蜜丸、水丸、浓缩丸体积小,可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体积大,不能直接吞下。可以嚼碎后咽下,或掰成小块,用水送服;糊丸质硬,必须在一洁净的容器内锤碎,然后再吞服。

正确服用西药

正确的服药姿势应是坐着或站着,但卧床病人及心绞痛发作时最好采用坐式。

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快速通过食道,以免在食管内滞留,延缓药物的作用及损伤食管黏膜。

另外。吃药后应适度饮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切忌干吞药物,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正确服用药酒

服用药酒通常以1530毫升为宜。有肝肾疾患、高血压、过敏性疾患、皮肤病等,应忌用或慎用,如必须用,应在药酒中兑加10倍的水,放在药锅里用微火煮炖,除去大部分酒气后再饮用。

酒量小者,可把药酒按1:1至1:10的比例,兑在葡萄酒、米酒或加糖的冷开水中,再按量服用。服药酒前后半小时不能食鲜柿子,否则会形成柿胃石。

鹿茸不能滥用

鹿茸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男子性功能减退确有显著疗效。但是对于低热、消瘦、盗汗、手足心发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等阴虚症状,及高血压、冠心病、肝肾疾病、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等,均不宜使用鹿茸。

另外,身体健康、无肾阳虚的人滥用鹿茸,而会引起心悸、血压升高、流鼻血等现象。用量过大会造成脱发、呕血及造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服人参有禁忌

人参具有滋补强身的作用,但不是包治百病的特效药,也不是长生不老药,同样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体虚、元气不足之人,可以用人参来滋补一下。但不分病症,不论体质,都用人参来治疗、滋补,不仅效果不好,还会给身体造成损害。

比如,动脉硬化的人不宜食用人参。因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促进组织器官的脂肪累积。这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是极为不利的,会加重机体的损伤,尤其是心脑血管系统。

另外,即使是适宜者,也不能滥用。若食用过量,会使面部或口唇起疱疹、血压升高。

服用维生素的学问

如空腹服用维生素,血液中浓度很快升高,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在体内未被充分利用,很快就从尿液中排出。

如果饭后服用,则被食物混合,机体可缓慢吸收,充分利用,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需溶于油脂后才被吸收。

维生素不可过量服用。

维生素A,D,E为脂溶性维生素,常与脂肪共存,服用过量后易沉积,产生毒副作用。

维生素B族、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轻度过量会随体内水分排出,但会破坏维生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比如,维生素中B族维生素服用过多,会引起维生素B₂缺乏症。

因此,维生素的补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不可滥用。

服药间不宜饮酒

任何药物都具有毒副作用,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若在饮酒的情况下再服用药物,则肝脏既忙于解酒精毒,又忙于处理药物的毒性,很难达到两全其美。这样不但降低药性,达不到治病的目的,而且药物不能在正常时间内解毒或排出体外,造成药物中毒。同时对肝脏也是一大伤害。

服药应适量饮水

如果干吞药片或胶囊,即使药物过了喉咙,也常会卡在食道上。此时,药物很容易刺激食道黏膜,造成糜烂或溃疡。

因此,服药时要适量饮水,确保药物顺利通过食管入胃。

喉片不宜当糖吃

喉片很甜,特别是薄荷喉片口感甚佳。因此,一些没有咽喉不适的人,也喜欢含些喉片,甚至把喉片当糖片给孩子吃。

喉片虽甜,但它毕竟是药,不是糖。薄荷喉片虽具有收缩血管消肿止痛的作用,但咽喉无病而大量吃喉片,则会引起黏膜干燥破损,引发口腔溃疡。

有些喉片具有消炎杀菌作用,若口腔无炎症而大量服用,对口腔黏膜也有损害,甚至可以诱发胃肠疾病。

不可滥用速效感冒胶囊

许多人咳嗽、头痛、流涕、咽痛都服用速效感冒胶囊,甚至还常用来预防感冒,这样做很不好。

因为速效感冒胶囊内含有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服用可导致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皮炎、间质性肾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服药不可滥加糖

有些药物。特别是中药,难免会有些酸辣苦等异味。因此,有的人常在服中药时要加些糖。这样做有时会产生很多弊病。

糖能抑制某些退热药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且有利尿作用。况且,某些药物是借助于苦味或其他异味的刺激而起治疗作用的。

另外,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蛋白质、鞣酸等成分能与糖中的铁、钙及其他杂质起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凝固、变性,失去功效。

所以,服药不能因苦而滥加糖。

使用排毒产品不明智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肠道内食物残渣的腐败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还有外部环境进入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污染的大气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人体自身机能运转正常,完全可以依赖自身排毒机能,将毒素排出体外,不必依赖于保健品。

平日多运动,多出点汗,合理饮食,多饮水,多吃果蔬和杂粮,少摄入脂肪,维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舒畅以及充足的睡眠,即能达到最佳排毒效果。

如果滥用排毒产品,很可能会毒上加毒,没毒倒排出毒来了。

如何使用滴鼻药

使用滴鼻液前,要把鼻涕尽量擤干净,清除鼻腔内干痂。滴药时,头尽量后仰,使鼻腔底部低于口腔咽部,再将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以免药液流入咽部。滴药后,轻按压两侧鼻翼,使药液布满鼻腔。

鼻窦炎患者,滴完药应保持原体位3~5分钟,尽量让药液到达鼻窦开口,使窦口黏膜收缩,窦腔内的分泌物容易流出,并将分泌物擤干净,然后再滴一次药,药液可经窦口进入窦腔,起到消炎作用。

鼻黏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可用薄荷石蜡油滴鼻液,滴药时将药液顺着鼻孔内侧慢慢流下,以起到润滑鼻中隔黏膜的作用。

滴药液时要避免瓶口处触及鼻部,以防污染药液。一般每次滴3~6滴,每日3~4次。

怎样滴眼药水

滴药前应洗手,如眼部分泌物多时,应用消毒棉签拭去。

滴眼药水时,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眼向上注视,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撑开上、下眼睑,另一只手持眼药瓶或滴管,将1~2滴药液滴入下穹窿,提起上睑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内,然后用棉球或干净手帕擦净周围的药水,轻闭眼半分钟至1分钟,并应压迫眼内角下方,以免药液顺着鼻泪管流向鼻腔,导致药效减低。

滴药时不可距眼太近,以免滴药瓶口碰到眼睑或睫毛而被污染,也不可将药液直接滴在角膜上,以免刺激眼睛,导致用力闭眼,使药液外溢。

怎样滴耳药

向耳内滴药前,先用棉签轻轻擦净耳道内的分泌物,必要时可用3%的双氧水清洗,以防分泌物阻挡或冲淡药液。

冬季滴药前,应把药瓶握在手心片刻,使药液接近体温再用,以免药液太凉刺激鼓膜,引起眩晕和恶心等反应。

滴药时头部倒向一侧,患耳在上。滴药时要牵引耳廓,成年人向后上方,儿童向后下方,把耳道拉直,再将药水滴在耳腔内,使药水沿耳道壁慢慢流入耳底,并保持原体位3~5分钟,并用手指轻轻压耳屏数次,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然后用消毒棉花轻轻堵住耳道口。

滴药时。滴药管口不要接触耳部,以免污染药水,滴入耳内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次3~4滴,1日3次。对于外伤性鼓膜穿孔急性期患者,禁止使用任何水样液体滴耳,以免影响鼓膜创口的愈合。

如何给幼儿喂药

给小孩喂药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应该注意喂药的方法。

一般喂药前不要喂奶,也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避免喂药时呕吐不止。

喂药时,勺子不要顺着舌头直往里插,应把勺子从嘴角处插入,倒在舌边,等到咽下时再将勺拿出。

喂药后可给少量的酸味果汁,以避免呕吐。

如果孩子不合作,或是药味过苦,可在勺里放点果酱,哄其吃下。若是喂半颗胶囊药粉时,最好用饭粒或面食堵住半截胶囊的开口处。

如何使用碘酒

碘酒是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生命力极强的细菌芽孢,也能起到消毒作用,如常见的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因此,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由于碘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性,如使用的浓度过高时,可引起皮肤发泡、脱皮及皮炎。故用碘酒消毒皮肤时,待稍干后应用酒精脱碘,碘过敏者应禁用,新生儿应慎用。对于眼、口腔、会阴和其他黏膜等处的消毒,不宜使用碘酒。

碘酒禁与红药水合用,因红汞中含有汞,碘和汞可形成碘化高汞。碘化高汞有毒,对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能引起皮肤损伤、黏膜溃烂。

碘酒和紫药水一起使用时,会使消毒效果明显降低或完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