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指南制定方法学
为保证指南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本指南制定全过程均依照2016年《中华医学杂志》发布的《制定/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规定的原则进行。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为框架,以《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为依据,制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指南。
(一)指南制定的组织框架
1.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成员主要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现任全体委员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核指南编写委员会组成、框架设定、指南基本原则、内容撰写和最终审稿。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指南发布。
2.编写委员会
编写委员会按照指南各个部分分工,分设十一个编写组,邀请国内从事脑胶质瘤临床诊疗的青年学术骨干担任各编写组组长。
(二)文献检索及筛选
基于学术委员会确定的指南范围,根据各章疾病人群、干预措施、对照及相关结局的信息,确定各章的检索词和检索式。本指南检索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检索时间总体截至2020年2月29日,撰写过程中,除借鉴国外人群的相关研究证据,兼顾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结论,并结合我国脑胶质瘤诊疗的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以体现中国指南特点。各编写组首先分别完成文献检索和筛选,向学术委员会提交文献检索报告,进一步根据循证级别列出脑胶质瘤诊疗过程中各种干预措施的证据级别。
(三)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
本指南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OCEBM) 2009版规定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表1-1)。OCEBM证据水平可以用来快速找到可能的最佳证据,并鼓励临床医师和患者自助评估证据。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需权衡证据质量和利弊以外,患者价值观、干预的成本和可及的资源都是影响推荐强度的重要因素。针对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道和未经系统研究验证的专家观点,可选用专家共识的方法形成推荐意见。
(四)指南的偏倚、利益冲突及声明
本指南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指南指导、编写、修改的社会团体的利益,或者与作者、学术委员会成员相关的个人利益,包括且不限于经济利益、学术研究利益、个人声誉等。为了尽量避免可能的利益冲突,指南制定过程中的相关支出全部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承担。为尽可能防止偏倚,各编写组均采用通过文献检索先获得证据,再总结推荐意见的形式。编写委员会对有疑问、不同观点、不确定的临床问题,采取集中分析文献证据级别的方式,共同确定推荐意见。
表1-1 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09版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