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症状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症状护理】

1.疼痛的处理措施
(1)疼痛评分为7~10分,迅速滴定短效阿片类药物剂量,防治不良反应,必要时辅助用药、心理社会支持、疼痛治疗知识宣教。紧急止痛后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15分钟到1小时再次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常规每6小时再评估。
(2)疼痛评分为4~6分,滴定短效阿片类药物剂量,预防便秘及恶心,防治不良反应,必要时辅助用药、心理社会支持、疼痛治疗知识宣教,常规每6小时再评估。
(3)疼痛评分为1~3分,单用NASID或对乙酰氨基酚,或滴定短效阿片类药物剂量,预防便秘及恶心,防治不良反应,必要时辅助用药、心理社会支持、疼痛治疗知识宣教,24小时再评估。
2.疼痛的护理措施
(1)根据疼痛的评估结果,制定合理、实用的护理措施。
1)首先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强度评估量表,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疼痛的强度,为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2)疼痛评定结果为Ⅲ级或对患者的睡眠影响严重者,建议加用镇静安眠药物;因疼痛限制穿衣、进食、如厕等自理活动者,应指导家属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自理活动;对肿瘤多发骨转移者,应指导患者减少受累部位活动,避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3)家属的支持与关心对肿瘤患者的疼痛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指导家属多陪护患者,细致入微的照顾和情感支持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控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提醒按时服药、记录疼痛的变化和缓解情况,给予全身按摩及放松疗法,都能起到有效缓解和控制疼痛的效果。
4)若患者担心服用止痛药会有成瘾性、药物的不良反应难以控制、出现药物的耐受性、药物生理依赖性等,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止痛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止痛效果。
(2)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使出现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功能障碍、肾毒性反应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若有胃肠道不适或症状加重,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现象。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镇静、尿潴留、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等。其中便秘的发生率是90%~100%,因此,应告知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时应同时应用润肠通便药以预防便秘。对初次使用药物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可遵医嘱给予甲氧氯普胺片20mg口服,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同时应连续评估并记录镇静程度,尤其是老年人和明显增加药物剂量的患者,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3)透皮贴剂的护理:目前镇痛经皮给药常用的有芬太尼透皮贴剂,一次用药维持作用时间可达72小时。护理中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粘贴部位,如前胸、后背、上臂和大腿内侧。
2)粘贴前用清水清洁皮肤,不要用肥皂或酒精。
3)待皮肤干燥后打开密封袋,取出贴剂,先撕下保护膜,手不要接触粘贴层,将贴剂平整地贴于皮肤上,并用手掌按压30秒,保证边缘紧贴皮肤。
4)每72小时应重新选择部位更换贴剂。
5)贴剂局部不宜接触热源,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皮肤对芬太尼的通透性,增加药物释放的速率,缩短药物持续作用的时间。
3.注意事项
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性和耐药性的担心是临床疼痛患者最常见的顾虑。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讨论这些问题,并给予正确的解释,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生理依赖性与成瘾性的区别: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会产生生理依赖性,但不应与成瘾性混淆。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性也称成瘾性,是指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快感而不择手段地获取并使用药物的行为,是滥用药物的行为。生理依赖性是阿片类药物的药理性之一,一般出现在突然停用药物或使用阿片类药物拮抗剂纳洛酮时,其典型症状有焦虑、易怒、寒战、出汗、恶心、呕吐、腹痛等,也称戒断症状。当病因解除后,按照阿片类药物规范化的撤药方案,戒断症状完全可以避免;阿片类药物的耐药性是指为维持镇痛效果,需不断增加药物剂量。产生耐药性的最初表现是同样剂量的药物作用时间缩短。此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按原有剂量的25%~50%逐渐增加,药物的镇痛作用将随之增加,且不会因药物剂量的不断加大而导致无药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