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PLC编程基础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PL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3.1 PLC的基本结构

PLC主要由主机和外部设备构成。主机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I/O)接口和内部电源构成;外部设备一般由编程器、打印机、显示器、特殊模块、上位计算机及其他PLC等构成。PLC的基本结构如图1-5所示。

图1-5 PLC的基本结构

①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单元,是PLC的运算控制中心,它在系统程序的控制下,完成逻辑运算、数学运算、协调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其具体作用是:

a.接收、存储用户程序;

b.按扫描工作方式接收来自输入单元的数据和信息,并存入相应的数据存储区;

c.执行监控程序和用户程序,完成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处理,产生相应的内部控制信号,完成用户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

d.响应外部设备的请求。

②RAM(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用户程序和运行中的数据。RAM可读可写,没有断电保持功能。用户存储器一般采用低功耗的CMOS RAM,由锂电池实现断电保护,可保持用户程序5~10年。

③ROM(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CPU只能读不能写入,用于存储厂家编写的系统程序,系统程序是控制和完成PLC各种功能的程序,系统程序存储器一般为EPROM和EEPROM,由编程器写入。

④I(Input)/O(Output) 输入/输出,连接现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输入接口用来接收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输入信号);输出接口用来送出可编程控制器运算后得出的控制信息(输出信号),并通过机外的执行机构完成工业现场的各类控制。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现场的复杂环境,输入输出接口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满足各类信号的匹配要求。

⑤外部设备 可编程控制器一般可配备的外部设备有编程器、打印机(打印程序或制表)、EPROM写入器(将程序写入用户EPROM中)、彩色图形监控系统(显示或监视有关部分的运行状态)。

1.3.2 PLC的工作原理

最初生产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而PLC的CPU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这样在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PLC的一个扫描过程包含以下五个阶段。如图1-6所示。

图1-6 PLC循环扫描过程示意图

①内部处理 检查CPU等内部硬件是否正常,对监视定时器复位,其他内部处理。

②通信服务 与编程器、计算机进行通信。如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用一台计算机与多台PLC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

③输入采样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相应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④用户程序执行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输入/输出映像寄存器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⑤输出刷新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输出映像寄存器中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部设备。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