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一测你的心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睡梦心理

中国古代《周礼》中讲梦有六类:正梦,噩梦,思梦,寐梦,喜梦,惧梦。其实,梦的内容不仅仅只限于这六类,每个人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梦:创作之梦、回忆之梦、幻想之梦、甜蜜之梦、担忧之梦,等等。有时候梦是那样的美丽、欢乐,简直不能用言词表达;有些梦曲折有趣,就像戏剧一样丰富多彩;有时候梦阴郁可怕,醒来后吓人一身冷汗。在有些梦中,我们好像旁观者,像看一场电影电视一样。在另一些梦中,人们又身临其境,参与到事件的进展,又哭又笑,又惊又恨。有时候,人们还会做“梦中梦”。

梦经常是没有逻辑的。在梦中,各种荒诞、矛盾的行为与事件以极其难以置信的形式交织着。

梦是独享的。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梦讲给别人听。而且,幸运的话,听梦的人富于想象力的反应还会使我们产生一种仿佛共有此梦的感觉。但是如果听梦者碰巧对什么都怀疑,那我们就毫无办法使他相信我们确实做过这个梦。因为谁也不能让梦中人出来作证。所以说梦是独享的。

梦有预兆性。梦不仅反映过去和现在,而且可以预测未来然而,最早将梦与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并加以系统研究阐释的,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通过自我分析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回道路。他于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释》一书,影响至今。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对梦的探索走出了蒙昧,登上了科学大道。

人类对梦孜孜不倦的研究,实际是人对自身奥秘的探索,是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探索。事实证明,当人类能够较为客观地观察梦的时候,也正是对自己与外部世界有较充分认识的时候。梦是神秘的,不去探索,它将会更加神秘。

寒诺伊人的怪梦

马来西亚的寒诺伊人属于没有文化的部落。他们训练自己的儿女做神志清醒的梦,结果这个部落中差不多每个成年人都会做神志清醒的梦,而且他们普遍地从事相当于某种原始形式的心理治疗实践,在夜梦过程中解决个人的或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所谓神志清醒的梦,是一种梦境,作梦者当时知道他是在做梦,并且仍好像具有意识觉醒状态下拥有的判断能力。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睡眠时,大脑只存在神经细胞活动形式的改变,而不存在总活动量的减少,人不仅做梦,而且,在有梦睡眠阶段,大脑还处于一种高度的效能状态。这不但不会对人及功能的维护与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梦是睡眠的保护者。在有梦睡眠中,脑细胞活跃,血流增多,耗氧加大,温度升高,代谢增强。

第二,睡梦可以使吸收、贮存了大量信息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疏通和释放,从而在精神上获得缓冲与调剂,有助于人的心理平衡。

第三,儿童的大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梦睡眠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50%(成人占20%左右)。而且年龄越小比例越大。说明有梦睡眠对脑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有梦睡眠是动物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梦,是脑进化到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哺乳类动物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有梦睡眠,爬虫类以下动物不存在有梦睡眠。有梦睡眠主要会促进脑的调节和发育,无梦睡眠则是增进身体功能的恢复与成长。

第五,睡梦中人脑细胞不仅能接受、区别和判断信息,并作出反应,而且还可以重新安排和处理已知的信息,使新旧材料合理地沟通组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内容。

第六,有梦睡眠与人的记忆有关,它对记忆的巩固——信息的条理化和强化产生作用。

穷人富人哀乐梦

这里有一个睡梦的笑谈:

一个穷人,没有钱租房,只好在公园的长椅上过夜。每天晚上他都做同一个梦,梦见他住在一间豪华的房间里,躺在沙发床上,甜甜美美地睡大觉。后来,此人得到一大笔遗产,他真的住进了豪华的房间,睡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沙发床。可是,不幸的是他从此夜夜梦见躺在又冷又硬的长椅上过夜。

长期以来,梦确实令人感到惊异和困惑,它往往非常荒唐、不合情理。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的目的是愿望的满足,梦像童话里的神仙,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愿望,他都会满足你。所以,渴的人梦见饮料,饿的人梦见美餐,上面的笑话中的主人公,当他瑟缩在冰冷的长椅上时,总是梦见豪华的房间和舒适的沙发床。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说,梦有时候的确是愿望的满足,但梦不总是让人称心如意,就说那个从长椅过夜搬进豪华住宅的可怜人,难道他睡上沙发床之后,会希望自己再回到又冷又硬的长椅上吗?这显然是荒唐的。是不是因此而说弗氏的理论荒谬?其实,心理活动有许多是意识不到的。梦就是在意识不到的地方,即下意识中创作的。虽然,梦的目的是满足愿望,但有些愿望也会让做梦者感到不道德,如伤害他人。因此,这个下意识中的做梦者,为了掩饰不好的愿望,学会了凝缩、转移、象征等一套写作方法,以至于创作出来的梦像一首朦胧诗,连梦者自己也无法理解其寓意。

那么,为什么那个后来搬进豪华住宅的人却天天梦见自己瑟缩在冰冷的长椅上呢?按弗氏的分析方法不难明白其寓意:“回忆一下吧,过去曾睡在冷冰的长椅上,瑟缩在秋风里,任蚊子咬,雨水淋。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如今的日子多么幸福舒适!”通过对比,增加快乐,这就是他在梦里得以心理满足的愿望。

睡眠做梦与个性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间实验室,每到晚上便忙碌起来,这里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着梦的研究。他们发现每个人一个夜晚能做梦3~7次,可最多只能记得一次。

当受试者(通常是学生)睡着时,特殊机器记录下他们的脑电波和做梦时眼睛和身体的运动。令人吃惊的是做梦的人睡得很香。研究人员注意到,一个人梦前通常会出现不安。当梦开始时,人身体放松,眼睛活动,就好像舞台上幕布被揭开,同时,机器指示梦开始了。如果用蜂鸣器唤醒梦者,坐起来记下他的梦,然后再继续睡觉,就可能做更多的梦。如果梦后立即醒来,他可能复述整个梦。如果让他继续多睡一会儿,甚至只要五分钟,这梦的记忆就可能消失。

人的睡眠不是一个单一的进程,而是慢波(约90分钟)和快波(10~30分钟)这两种睡眠阶段的反复交替。也就是说,每晚的整个睡眠过程中,以慢波睡眠每90分钟为一间隔。越近睡眠后期,快波睡眠的时间越长。一个人醒来后,能否叙述他所做的梦,这与他是从什么睡眠状态中醒来有密切关系。如果你正好从快波睡眠之中醒来,对梦境的记忆就会比较清楚;如果是从慢波睡眠中醒来,就几乎对梦境毫无记忆或感到从未做梦。

一般正常人的睡梦和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神经衰弱患者的失眠是不同的。前者是人们睡眠的正常现象,后者是由于病态而引起的生理变化。

怎样的睡眠才算科学呢?从睡眠所需要时间来说,一般实际睡眠时间是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初生婴儿实际睡眠时间需要20~22个小时;1岁儿童为14~15个小时;9~13岁为10~11个小时;青年为9~10个小时;成人为7~8个小时;老年为5—6个小时。起居无常或过多的睡眠不但无益,反倒有害.这样会使大脑昏昏沉沉,影响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兴奋水平。

有趣的是,一个名叫哈特曼的美国心理学家,在对睡眠进行一番研究之后,将睡眠时间在9小时或高于9小时的人称为长睡眠者,睡眠时间在6小时或低于6小时的人称为短睡眠者。通过对长睡眠者与短睡眠者的比较研究,他还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个性上的差异。短睡眠者一般活泼好动,勤勉,对自我感到满意,尽管他们雄心勃勃,但并不为能否达到目标而过多地忧虑,他们往往具有外向的、保持传统的特征,被认为是“纯美国人”。长睡眠者的个性特征不太容易分类和描述。他们往往是反传统的,富有批判性,内心怀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有些人轻度神经质,并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认识,常有一种不确定感。

哈特曼的研究还发现了长短睡眠者做梦的时间的差异。无论是长睡眠者,还是短睡眠者,每天晚上的无梦睡眠时间几乎相同,但长睡眠者的有梦睡眠时间却几乎是短睡眠者的两倍,这意味着长睡眠者的睡眠时间虽然不一定是短睡眠者的两倍,但前者的梦却比后者多一倍。

人仰马翻权欲梦

一个颇有社会地位的患者诉说了这样一个梦:

我要外出旅行,所以忙忙碌碌,正想收拾行李,行李却找不到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火车快要开动了,这时我终于准备好,赶快往街上跑,但又发现自己忘记带一只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我只好又上气不接下气地奔回家里,找到之后又往车站跑,却怎么也跑不动,最后用尽力气总算到月台,但是只看到火车的烟已在车站外面飘散。火车已经走远了,前面的路是S形的曲线。我当时想,要是司机不小心,在车头行驶到直线轨道时就加大马力的话,后面的车厢正好在曲线轨道上,那就一定会被抛出轨道的。我正要喊叫,司机已经加速了,后面几节车厢果然很厉害地晃起来,最后终于出轨,造成一场严重车祸。我就在这场惊慌中醒了。

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荣格分析这个梦的含义是:患者在事业上达到了高峰,长时间向上奋斗的结果已经使他精疲力尽了。他应该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但他却依旧野心勃勃,一心盼望爬到他力不能及的地位,于是心理病症就来警告他。梦中,司机在车头无忧无虑地驾驶,后面的车厢晃动,都具有“向上意志”遭受挫折的象征意义。后来的事实真的像他梦中所显示的那样,他在事业上所作的冒险尝试,偏离正轨过远,他在实际生活中真的人仰马翻,就像梦中的火车出事的那样。

徐娘梦中大逃亡

一个中年妇女的梦:

记不清到底在什么地方,好像是在没有铁丝网的收容所。在闷得要死的房间里,一群人蜂拥而上,给我穿衣服,甚至穿毛皮衣服,热得我汗流浃背。过了好久,我才逃脱了他们的围攻,瞅准机会越过铁丝网。那些人还紧迫不舍。我想在大街上搭别人的车逃跑,但是人家不让我搭车。这时追赶的人逼近了,所以只好又往别处逃。不一会,突然周围变得很静,面前呈现一个大湖,不由得我心旷神怡。正在欣赏景色之际,感到背后有人,一看原来是个手拿警棍的高个子外国人站在背后,我忽地一下子失去知觉。

梦学家在分析这个“怪梦”时,了解到她的丈夫比她大18岁,并因中风卧床不起,而孩子们都耐心诚恳地服侍他。梦学家说出梦中的“象征”意义和隐藏心理的关系时,这位中年妇女的脸唰地红了。其实,这个梦可以判断为她对性欲的不满足。开始许多人给她穿衣服的场景,可以解释成她想赤身裸体这一愿望被压抑着。她对这种压抑进行反抗,并从收容所也就是她的“贞洁妻子”的座位上逃脱出去,但是她觉察到追捕她的人(即道德或良心)在与她激烈地纠缠。后来出现大湖是这位女性强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满足的象征,在梦中可以看成是被解放的天地。但是拿着警棍(男性的象征)的陌生人接近她的时候,她失去了知觉。

梦交神合总是空

有个17岁的女孩,学习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女孩的母亲经常给她讲少女应该知道的事情。由于性格活泼开朗,小女孩与班上的男生交往很多。今年春天,这个女孩与班里最具绅士风度的男孩谈起了恋爱。第一次约会,男孩吻了女孩,女孩陶醉在欢愉之中。后来的日子频繁接触,男孩的手开始不老实起来,从上摸到下,女孩隔着衣服感到了男性冲动的力量,女孩既紧张兴奋,又惊异冲动,但终于推开了男孩,男孩当时满脸沮丧和悲伤,低声问女孩:喜不喜欢他。女孩无言以对,从此以后,男孩对女孩冷淡下来,终于分手。女孩的初恋划了句号。而男孩不久又和别的女孩交上了朋友,并且甜甜蜜蜜,使得这个17岁的女孩受不了,脑海里经常浮现男孩的身影,以致失眠多梦,梦中清楚地感到与男孩在做爱。对此女孩拼命地压抑着,但有时不是和这个男孩,而是和别的男人做爱,梦醒后女孩烦恼极了。可是一到晚上,女孩又情不自禁地渴望做那种梦。有时一个人呆着,女孩也会想到这些梦,下身还阵阵收缩,女孩摆脱不了这种心境,终日魂不守舍……

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意识中无法解脱的需要,可以在梦中去寻求发泄,性梦无疑是一种潜意识的满足,不过,女孩的性梦,归根结蒂是青春期性要求。这种需求由那个具有绅士风度的男孩引发,故而性的对象是男孩。但他已不可能,所以时而变成别的男人。由于女孩没有真正的性爱经验,因此所谓的做爱也仅仅是想象行为。

如何打破这种“梦交”的现象呢?一靠理智毅力,二靠适当的医药调整。有时明知不对,就是控制不住,这是强迫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可以采用药物来加以控制。

心有灵犀一梦通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创举都与梦境有缘:

著名化学家凯库勒曾在打盹时梦见许多火球,这些火球相互串联形成一条火龙,当火龙首尾相衔形成一个火环时,他受到启示而惊醒,从而创立了著名的苯环结构学说。事后,他无不幽默地说:“先生们,让我们学会做梦吧。”

医学上著名的“双蛙心灌注”实验是奥地利生理学家洛伊在梦中萌发产生设计的,从而使他荣获了1936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英国剑桥大学对各种学科中有创造性的科学家的工作习惯进行调查,发现69个数学家中,有51个认为在有梦睡眠中解决问题。

德国大文豪歌德曾多次表白,他的诗歌有许多受梦境的影响而创作的,其代表作《浮士德》可以看到许多梦的幻影。

由此可见,梦——灵感——创造之间有在着某种有趣的心理联系。

灵感,就是直觉,它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创造心理学表明:梦中能获得新思想、新设计、新启示、新发现。因为灵感是一种下意识的直接的思维形式,是大脑记忆信息片断发生重新组合的结果。而梦正是人在睡眠中下意识的思维活动的反映,因而梦为灵感的产生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

梦中的灵魂在什么条件下降临呢?又怎样捕捉它呢?

只有大脑对某一问题长时间地苦心求索而又不得其解时,灵感才会产生。良好的睡眠将有助于灵感的降临。因为睡眠使大脑得以充分放松,解除了自觉思考的桎梏,调动了下意识的积极性,扩大了信息加工组合范围,为信息片断的重新组合构成梦中灵感提供机会。

此外,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入睡前及睡眠时检阅或回忆一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对梦中灵感的产生起到暗示性的心理效应。灵感问题,稍纵即逝。倘若灵感发生,应立即笔录下来加工整理或趁机设法付诸实践。

胡某朱砂治恶梦

有个名叫钱少卿的人忽然得了一个总做恶梦的毛病。他常常是一入睡便做恶梦,通宵恶梦不止。钱氏极为痛苦,但一直无法消除恶梦。

后来,钱氏因迁升赴任途经汉口,结识了一个叫胡用之的邓州推官,二人同住一个客栈。闲谈之中,钱氏说起了被恶梦缠绕的苦恼并担心这是不祥之兆。胡推官不紧不忙地说:“我以前也做过类似的恶梦,当时十分惧怕。后来遇到一个精通医术的道士,他教我用佩戴朱砂的办法驱梦。我初任邓州推官那年,找到了一簇箭状的朱砂,戴上不到十天就有了明显的效果。我连续戴了四五年后,就再也没有做过什么恶梦了。我至今还珍藏着那朱砂。”说罢从头髻中拿出一小袋子送给钱少卿。钱氏戴上朱砂,当晚就没有做梦,还踏踏实实地睡了一夜。

胡推官以朱砂治恶梦,是典型的中医疗法。朱砂“其质为阴阳团结,且为性凉体重,故能养精神、安魂魄、镇惊悸、熄肝风,导引肾气上达于心,则阴阳调和,水火既济,阴抱阳、阳承阴。”所以,古代医书常将朱砂列为治疗恶梦的灵药。

在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人做了梦,醒后很快就忘却了。可是,病人做了梦之后,其心理反应往往十分深刻。而且,病人做梦,常常是一些对健康极为不利的恶梦或怪梦。这表明梦与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身体疾病梦预兆

有位妇女感到极度疲乏,但仍硬撑着继续工作。一天晚上,她梦见自己正死命地抓住窗框不让自己摔下楼去,但终因体力不支而掉了下去。两天之后,她在工作时晕倒了。医生诊断她得了尿路感染,是因为站立时间过长所致。

一位81岁的老太太在临死前的前三天做了这样一个梦:她梦见自己身上所有的病都聚集在一起,待她细看时,发觉这些病都变成了玫瑰花。她知道有人会来种这些花儿,她也知道明年花儿又会开放。

西方著名释梦家认为,在身体疾病出现之前会有一次“预兆梦”,因为在梦中,身体所有细微的感觉都被放大了。如上例中的妇女,她的梦提醒她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下意识的愿望,希望就此住手,不再干了。如果把她的梦解释为“你得病了”似乎有点不太妥当,因为梦的内容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和“尿路感染”这种疾病联系起来的。还比如,得了膀胱炎的人会梦见泉水;得了肺病的人会梦见窒息,等等。这种看法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科学医疗的出现,甚至时至今日,睡梦分析专家们都没有提出异议。

梦里依稀身边事

一个军医,因治疗伤兵,已经几天几夜未好好休息。在一次治疗空档中,他倒头呼呼地大睡起来,怎么叫也叫不醒,用冷水喷他的头部,也仅仅是翻个身又睡着了,但是当助手在他耳边轻轻地告诉说,“伤兵又来了,请你起来动手术”时,他毫不迟疑地一骨碌地爬了起来,投入工作之中。

据说,水磨坊主人睡着后,打雷也惊不醒,可水磨一响却立即醒来了。

从以上现象中,可以发现人在睡眠中,大脑虽处于弥漫性抑制状态,但仍然有一些脑细胞处于警戒中。梦也一样,由于人的大脑皮层上有部分细胞抑制得不深,仍处于微弱的兴奋状态,才使人在睡眠中做起梦来。梦之所之离奇古怪,也是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不可能像白天那样运用自如。

不过,人的梦的成因,和睡眠的周围环境以及身体内部的刺激有关。例如钟声、铃声能引起听音乐的梦;室温低,脚又伸出被子外面会做脚踏上冰块或凉水的梦;晚饭没吃饱,饥肠辘辘容易梦见美餐一顿;晚上喝多了水,膀胱受到刺激,梦中就到处找厕所小便,小孩往往会尿床;手压在胸口睡,能梦见怪物压在身上或打架输了逃跑等情景。

有几种梦境似乎是人们共有的。如梦见自己思念的亲人;梦见被别人追赶或自己逃跑又跑不快;梦见和他人打架,或用枪,或用刀攻击敌人;梦见自己飞起来;梦见自己从高处掉下来;梦见已死去的人;梦见心爱的异性朋友;梦见被人关在一间屋里;梦见考试、读书等等,这些都是正常人常做的梦。奇妙的是,人类的梦大多数是黑白的,彩色的梦顶多占30%。

梦中梦犹画中画

一位教师曾写了一篇论文。论文脱稿的那天晚上,他向同室的教师借阅一本书,以便查阅一段引文的出处,但没有查到。随后那位教师又帮助查阅了很长时间,也未查找到。第二天中午,大概是由于连续写作的缘故,这位教师感到十分疲倦,就盖上被子和衣而睡。入睡后,他梦见走进一座四方形的平房中,房间隔为南北两间,非常宽敞。这时,他突然感到两眼被粘住竭力想睁开双眼,但怎么也睁不开。于是,他意识到是在做梦:他再次努力睁开双眼,这次终于成功了。他看到了宿舍里熟悉的一切。同室的教师正在找书。教师看见他醒来就说:“你知道昨晚你要查找的那段引文为什么查不到吗?那本书再版时已将它删掉了。”“噢!”他回答了一句,只觉得左眼仍有些发粘,没有完全睁开。于是他又使劲睁了一下眼。这时眼前突然明亮起来。教师正坐在桌旁看书。这位教师忽然意识到刚才未真正醒来,就急切地问那位教师:“你刚才同我讲话了吗?”那位教师笑着答道:“没有啊!”他若有所悟地想:原来是梦中梦。

何谓梦中梦?梦中梦犹如画中画,它是一种特殊的梦现象。这种梦的特征是梦者在梦中“醒”来,作出非常合乎逻辑的思维或合情合理的行为,实际是仍处于梦中,并未真正醒来。这位写论文的教师第一次“醒”(并非真醒)前,是处在快眼动相眠阶段。由于梦者是位在六楼,每天上下楼时产生了“住平房多好”的潜意识愿望,它和梦者曾长期住平房的经验结合起来,发生走进一间平房的梦是不足为怪的。第一“梦”后则处于非快眼动相眠阶段。梦者自认为已经醒来,其行为和思考井井有条。在梦境中,梦者和教师关于引文为什么没有查到的对话非常合乎逻辑,这显然是梦者头一天晚上未能查出引文出处,而于梦中继续思考的结果。直到第二次醒来,才真正回到觉醒状态。可见,上述“梦中梦”例提供了由快速眼动睡眠经过非快速眼动睡眠过渡到觉醒状态的事实,并反映了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心理意识活动由弱变强,和意识活动由强而弱的变化。这种与人入睡时意识状态的变化恰恰是相反的。

教师犹作考试梦

有位在大学工作了几年的教师,经常梦见自己参加高考。在考试之前,老挤不上通往考场的公共汽车。好不容易到了考场,又找不到自己要去的教室。进了教室又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当坐在座位上时,又发现考题自己一个也不会做,坐在那儿一筹莫展。正发呆发愁时,一阵铃响,收试卷了,他拿着白卷在梦中惊醒过来。这种倒霉的考试梦一直侵扰着这位教师,严重地影响了睡眠和工作。后来,他采用意识控制法,每当考试梦一露头时,他就竭力使自己意识到:这是在做梦,我大学早已毕业了。经过反复提醒,反复用意识的力量控制,后来这种梦一出现,意识便告诉他这是梦,考试梦从此就消失了。

一般说来,梦到的考试总是做梦者已经通过的一场考试。因此,可以把这一类梦解释为自我肯定——好像是在说,尽管你当时也紧张不安,你最终还不是通过了么?所以,你也一定可能通过接下来就要面临的考试。

考试梦如此多见,大概是出于这么一个事实:在现代社会中,考试,至少对以职业谋生的人来说,似乎是由学生变为成年人的一个必经仪式。于是,有些虽然通过了考试但出于各种原因仍然缺乏一种成年人的成熟心理就会反复地梦见那次考试。至于梦见通过了,或是没有通过驾驶执照考试,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梦例中的大学教师采用意识控制对改良梦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意识控制指通过意识去努力调整梦心理的方法。做梦者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坚信自己能够克服一些梦给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具体方法是从做梦日记开始,锻炼自己对梦的回忆能力,由此逐渐过渡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能进入梦境,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从而实现对梦的控制。

梦的后效及护理

有一位病人,因母亲病故而突发胃炎入院,住院二个月中做了两次梦,梦见母亲提着东西来探望她,站在病房门口,不声不响,病人就大哭着迎上去。为此她常常努力回忆梦中的情景,并常常黯然泪下。她的胃炎也很难痊愈。这是梦的情感后效心理对人的正常生活影响,特别是人格偏常或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人往往难以自拔。

有一位病人患有神经官能症。一天清晨,她向病友谈她昨晚做梦,梦见家中大火,家中一切都被烧光,母亲和弟弟被烧伤。结果她一天都忐忑不安。第二天她向医生请假外出,去了龙华庙烧香、求签。因为她觉得这可怕的景象始终难以消除,一定是不好的预兆,就是花上几十元钱也情愿。这是梦的视觉后效作用对人的影响。因为梦境主要是视觉形象,视觉记忆较之声、光、味更容易使人清楚地回忆并描绘出来。

有一位外宾患急性心肌梗塞,经过抢救后,病人安然入睡。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电模式图在趋向好转。午夜,病人突然恐怖地大声喊叫,护士奔去一看,发现病人满头是汗,神色十分不安,心电图模式出现恶化。护士将病人唤醒,病人报告说做了一个可怕的梦。等病人又入睡后,心电图变化仍持续了很长时间。“梦中的情感是真切生动的”。既然如此,必然给人们带来同样的生理效应以及较长时间的后效作用,这对病人十分不利。

以上三例是一位护士收集的临床资料,并提出了梦的护理设想。

第一,观察与收集。由于梦的作用,有的病人会有相应的表现。注意观察病人醒来后的语言、表情、行为,往往会发现梦的“后效”在支配着有的病人,同时收集病人梦的资料。

第二,释梦。释梦是一项技巧性高而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它需要释梦者有相当的文化修养、联想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辩证哲学观。释梦工作对一些迷信观念重,性格偏常,情绪不稳定的病人还是十分有用的,至少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第三,训练睡前心情。许多梦与睡前心情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睡前看电视,梦中就出现电视内容。建议病人睡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入静训练,或放轻音乐等,排除不必要的杂念,减轻身心负荷,愉快轻松地进入睡眠状态。

别梦依依显真情

《红楼梦》中的每一个梦,几乎都淋漓尽致地触及到主人公心理最微妙的方面,“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便是一例:

“黛玉情知不是路了,求也无用,不如寻个自尽,站起来往外就走。……又一想‘今日怎么独不见宝玉?或见他一面,看他还有法儿?’便见宝玉站在面前,笑嘻嘻地说:‘妹妹大喜呀。’黛玉听了这一句话,越发急了,也顾不得什么了,把宝玉紧紧拉住说‘好,宝玉,我今日才知道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了!’宝玉道:‘我怎么无情无义,你既有了人家儿,咱们各自干各自的了。’黛玉越听越气,越没了主意,只得拉着宝玉哭道:‘好哥哥,你叫我跟了谁去?’宝玉道:‘你要不去,就在这里住着。你原是许了我的,所以你才到我们这里来。我待你是怎么样的,你也想想。’黛玉恍惚又像果曾许过宝玉的,心里忽又转悲作喜,问宝玉道:‘我是死活打定主意的了,你到底叫我去不去?’宝玉道:‘我说叫你住下。你不信我的话,你就瞧瞧我的心。’说着,就拿着一把小刀子往胸口上一划,只见鲜血直流。……宝玉道:‘不好了,我的心没有了,活不得了。’说着,眼睛往上一翻,咕咚就倒了。黛玉放声大哭,……黛玉一翻身,却原来是一场恶梦。”

在这个梦中,林黛玉的失望与希望、焦虑与恐惧的深度比之清醒时格外真实、强烈。正如作者曹雪芹开宗明义所言:“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现代生物化学研究发现,人在做梦时,大脑网状结构的“觉醒中枢”所在地“蓝斑”,会分泌出一种引起神经兴奋的去甲肾上腺素,这种兴奋波会传导到临近的“情绪中枢”下丘脑,从而激起人们丰富的情绪体验。

可见,梦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当然,林黛玉仙逝之后,宝玉曾苦求梦中与之一会,尽管他睡前虔诚祷告,结果却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这就另当别论了。

梦游究竟为何因

几个世纪以来,梦游者的稀奇古怪而又滑稽可笑的行为和动作,一直令人困惑不解。比如,有些人在睡眠状态中爬上又高又陡的屋顶,演算数学题、作曲,从平板玻璃窗中走出去等等,不一而足。

在马萨诸塞州里维尔市,一个小男孩在睡梦中离开了自己的家,五个小时之后,他醒来时却躺在陌生的客厅里的一张沙发上。他对自己如何来到这里却一无所知。

在爱阿华大学,有一个大学生,其奇怪习性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半夜起床,走出去,沿着爱阿华河走四分之三英里,还经常在河里游泳一次,然后回宿舍上床睡觉。

梦游世界冠军可能是一位印度人,名字叫清迪特•兰特拉哈,他沿着一条危险的道路步行了16英里,还没有意识到已经离开了自己睡的床。

一位维也纳家庭主妇和一位英国农民却可称得上是梦游的世界亚军了。那位主妇好一面睡眠,一面从闹市上把她要买的东西全部买了回来。那位农民在睡眠中走访了好几英里之外的一位兽医,把他请回来给他的病牛治病。

像催眠术一样,梦游是一种活生生的、奇异可怕的、有时近于荒诞的客观现象。它源出于一个生动、鲜明的梦。这种梦通常是来自某种内疚、烦恼、神经紧张以及其他的情绪波动。莎士比亚名剧中,麦克白夫人的梦游症就是因犯了谋杀罪,内心负疚而引起的。莎士比亚说她:“眼睛之门大开着,灵感之牖却紧闭着。”

泽达尔•特朴丽慈博士对梦游者研究后说:“有些人为他们的思想问题愁苦焦急得彻夜不眠,而梦游者却在睡眠状态中抱着思想问题辗转反侧地折腾不已。在肌体领域里,梦游者是醒着的,而在感觉领域里,他却处于部分睡眠状态。换句话说,一个人可以在睡眠状态中行走、转身和做其他一些事情,但他不能想得起自己在做什么。”所以,科学工作者判断说,梦游者是半醒半睡的。

关于梦游,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发病前有情绪纷乱的征兆;二是治好情绪纷乱的唯一办法是消除这种纷乱的烦恼、焦躁的心理因素。

如果一个人经常梦游,那么这个梦游者应该求医问药。梦游本身虽然是一桩无足惊恐的事情,但是引起的梦游的种种问题可能是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