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该不该设防?
面对“夫妻之间是否应该设防?”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改问“你愿意‘那口子’对你设防吗?”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不愿意!看来,谁也不愿意被自己的“那口子”拒于心门之外。的确,保持任何人际关系都有赖于双方能够彼此分享有关个人信息的程度。人际关系心理学将“自愿、有意、有选择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的行为称为自我袒露。如果关系双方的自我袒露是相互的不断深化的,那么他们的关系也将不断深化并趋于良好。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一个人通过自我袒露都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纳,并相信对方不会诋毁自己的尊严,他(她)就愿意与对方进一步分享更多更深的个人信息。正是在这种相互深入的自我袒露过程中,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不断增加,两个人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深厚和亲近。
一般来说,夫妻关系比一般的人际关系涉及更深的情感交流,夫妻之间的袒露程度应该比较高。如果我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在美满的婚姻中,夫妻双方自我袒露程度比较高。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另一半对自己敞开心扉,因为在不设防的交流中,我们更容易感受到与另一个人融为一体的踏实感和安全感。我们不必为了讨好对放而委屈自己,我们不必为了免受伤害而时刻端起自卫的长矛。这样,我们可以在对方接纳的态度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反思自己的短处,追求生命的成长;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表达自己发展自己,寻求生存的意义。
然而,当我们回到现实,却遗憾地发现,尽管人们都渴望不设防的夫妻关系,可是,设防的婚姻关系却随处可见。正是由于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诱发了对方同样的弱点,两个人之间不知不觉地树起了一道心灵的屏障。
我们常常不习惯将“那口子”当做有独立精神需要的个体,我们更愿意把他(她)当作一个服务于“我”的对象来要求。于是,我们不能理解忠厚善良的丈夫挂念身居乡村老母是他完整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理解身为人母的妻仍孜孜不倦求学是她生存意义的表达;我们不能容忍丈夫性格中脆弱的成分,我们不能原谅妻子在教子相夫中的差错;我们总是为丈夫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满腹怨气,我们总是因妻子与自己不一致就横加指责……
于是,关系成了一种控制,交流成了互抓把柄的操纵。在“坦白从严,抗拒更严”的氛围中,夫妻怎能不设防?
或许从小到大我们不习惯向别人打开心扉,我们也不习惯努力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于是,我们把心灵的围墙带进了婚姻,夫妻设防令人窒息。有时,为了逃避夫妻间的矛盾,及早息事宁人,我们也会设一些小防。比如有位先生为了既不愧对父母,又不惹恼妻子而藏点私房钱。设小防虽然是一个不错的权宜之计,但是女口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与妻子的矛盾,小防一旦败露,这位先生就不能指望妻子在重要的事情上对你不设防了。
我们多数人都是凡人,常常会在一些合理的理由下面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因此,大多数夫妻不会彼此绝对设防,也不会绝对彼此不设防。然而,如果你希望从婚姻中得到的不仅是“经济共同体,生产合作社”的好处,还包括与另一半成为一对相濡以沫的好朋友,那么,夫妻双方就应该将拆除两个人之间心灵之墙作为双方共同努力的理想。
将两个生命永恒地联在一起的力量是爱。心理学家弗洛姆始终把爱看作是人类对其自身存在的回答。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能力,是一种突破隔开自己与他人那座围墙的能力,是一种与他人融合的能力。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建设自己的婚姻过程中,始终把爱作为对另一个人精神需要和心灵成长的主动关心,我们相信,会又更多的夫妻能够把握好设防与否的尺度。
夫妻比一般人更需要交流,更需要理解。关系不好,担心双边冲突,便设防,与其这样还不加强对话、搞好双边关系以避免冲突。更何况,越防越怀疑,越防越加强防务,越加强防务越影响关系,总有一天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