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之令人,人便噬人
“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却无情之友。”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人生在世,不可能不交朋友,然而,一有不慎,交工一些伪君子,轻者受其所骗,重者被其所害。这样的例子古来有之,南朝宋时,殷景仁与刘湛本是一对好友,但刘湛妒心甚强,殷景仁几乎被其害死,详情请看下文。
殷景仁,陈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素怀大志,思维敏捷,大度通理。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治所在今河南邓县东北)人,自幼广涉史籍,心怀宰相之志,常以管仲、诸葛亮自比。南宋初,均被武帝所重用,并以宰相之职相许,为此,二人来往密切,甚为友好。
元嘉初年,王华、王弘、王昙首等重臣先后去世。时,殷景仁为领军将军。而刘湛外放南蛮校尉、抚军长史。面对朝内形势,殷景仁面谒文帝,认为现在贤臣缺乏,建议文帝将刘湛召回朝廷。
八年(423年),文帝在殷景仁的推荐下,召刘湛回朝,拜为太子唐事,加给事中、东州大中正。与景仁同被重用。刘湛本不愿外任,回朝后,心中舒畅,便常对左右说:“今日宰相有何难,此职正当落到我南阳郡议世功臣身上。”
九年(414年),殷景仁被升为尚书仆射,领护军将军,令刘湛代殷景仁为领军将军。此时,景仁位高于刘湛,刘湛渐生妒心。十二年(417年),殷景仁又领吏部。刘湛妒心更烈,认为景仁主管内事,位渐高已,定是在文帝面前谗言所致,心中愤愤不平。但心知文帝甚为宠信景仁,此状不易改变。时,彭城王义康在朝佐政,湛曾为义康属吏。刘湛忽生一计,遂以旧属之情极力交结义康,欲借宰相之力,谗言于文帝,达到罢黜景仁的目的。义康听信刘湛,多次在文帝面前谗毁景仁。文帝听后,仿佛了解内情,不仅没有疏远景仁,反而更加信任。刘湛见此计不行,便想暗中孤立景仁,当即与义康僚属私下约定,断绝与殷景仁的交往。湛属刘敬之之父刘成,未解刘湛之意,竟前往殷府拜见景仁求职。刘敬之知后,深责其父后,又赶忙找到刘湛谢罪。
对义康及刘湛所为,殷景仁渐渐得知,一次向左右叹息道:“我引他入朝共同参政,不料,他入朝后,反咬我一口。真是人心难测呀!”因怕由此引出祸端,便称疾辞职,上表多次,文帝就是不准。景仁无奈,只得以养病为由,在家不朝。
刘湛观殷景仁称病在家,又预谋派人扮成劫盗者,在外寻机刺杀景仁,以为文帝即使知道了,也只能当作景仁被盗所杀,不会因此而降罪至亲。不料,此计确为文帝所知,当即令殷景仁搬到西掖门外鄱阳王府,并派侍卫严加防卫,这才使刘湛未能得逞。
殷景仁虽养病在家,仍为文帝所信任,朝中之事,不论大小,文帝均派人征求景仁意见。
元嘉十七年(440年)十月,文帝见义康与刘湛等勾结,权倾朝野,已成重患。一天夜间,密召殷景仁于华林园延贤堂,议定谋杀叛逆之计,数日后,文帝诏令收刘湛于廷尉,判处死刑。不久,义康亦伏诛。至此,殷景仁才复出为官。
【简评】
殷景仁、刘湛本是一对朋友。在朝廷用人之际,景仁向文帝推荐刘湛,召其入朝,共参政事。对此,刘湛不仅不感激,反而在景仁权位高过自己时,妒心膨涨,为加害景仁,不,暗屈身勾结宰相义康,谗言于文帝,在阴谋失败后,甚至欲派出刺客,杀害景仁,心肠不可谓不毒,手法不可谓不狠。
俗话说:“受恩不报非君子。”刘湛视友为敌本小人。像刘湛这样的人,古今均有,有的就在我们身边,遇才应荐做君子,但也要谨慎小心防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