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国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李从珂鼓励进谏

有一种人总爱为自己的无能或过失寻找种种理由。

字写得不好怨笔歪,箭射得不准怨弓硬。这种人说得雅一点是“文过饰非”,说句大白话就是拉不出屎赖茅房。

后唐的宰相卢文纪就是这等人。

后唐末帝李从坷靠变兵拥立即位后,面临非常严重的局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拥兵自重、虎视眈眈,而朝廷内部则人心涣散,互相猜忌,各种矛盾和弊端积重难返。李从珂对时局发展深感忧虑,很想有所作为。他抱怨宰相卢文纪等从没有提出一点对朝廷军国大事有裨益的建议。卢文纪等上疏辩解说:“我们每隔五天进宫问候陛下起居平安,跟文武两班官员列队晋见,时间短暂,虽有例行的对话,但满眼都是侍卫,即令有一点浅见,也不敢当众提出。请陛下恢复前代皇帝延英殿奏事制度,只允许宰相和负责机要的臣属在旁侍候。”

李从珂闻奏,很不以为然,下诏说:“旧制五天进宫一次,文武百官退出后,宰相可以独留,如果是一般性事务,不妨当众奏报。如果事属机密,当天不合适时,则任何一天,都可以先到宫门呈报,我自会把左右侍从全部遣开,在便殿接待,何必一定要沿用延英殿奏事的名义。”

李从珂的不满,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卢文纪的确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倒是一些下级官员的奏信颇有见识。

太常丞史在德,性情疏狂鲠直,上书对朝廷及地方文武官员一一抨击,请求普遍举行考试,根据成绩升迁或罢黜。他在奏疏中说:“朝廷用人,差不多都是滥竽充数。号称‘将领’的人,没有军事常识,虽然身穿军装,手拿武器,可是会战时却丢盔卸甲,失败时则背弃部属,先行逃走。号称‘文官’的人,很少有真正本领、反而品德恶劣,当询问他意见时,则口呆目瞪,说不出话;写篇文章,也不得不请人代笔。这正是所谓虚设官职,浪费国家财力。现在陛下维新中兴,正是改革弊政的时机。我建议所有军官,凡是身穿铠甲的,请下令本军大将,一个一个检查他们的武艺,考试他们的兵法谋略。居低位而有将才的,擢升他为大将,居高位而没有将才的,贬作低级军官。至于文职官吏,则由皇上亲自出题,命中书令或宰相,对他们当面考试,居下位而有大才的就擢升他任高官,居上位而没有大才的,就贬作低级官员。”

史在德这封奏章,可是惹恼了宰相和在位的官员。卢文纪及补阙刘涛、杨昭俭等,都怒不可遏,一致要求对史在德严厉惩罚。李从珂对翰林学士马胤孙说:“我刚刚登极治理国家,言论应该开放,如果官员中因为提出意见被定罪,以后还有谁再敢说话?你替我起草一份诏书,使大家了解。严于是下诏说:“过去,魏征请求太宗奖赏皇甫德参;现在,刘涛等人却要我处罚史在德。两件事情相同,建议却不一样,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史在德只是想为国尽忠,怎么可以责罚!”

【简评】

对于一个君临天下的封建皇帝来说,百姓不言和臣下不言都是一件可怕的事。

百姓不言,说叨他们在默默地积怨,总有一天会在沉默中暴发。

臣下不言,说明他们对朝廷早已失去信心,对其生死存亡漠然置之。

李从珂是五代后唐的末代皇帝,然而他不信谗言,不堵塞臣下言路,这是他的开明之处。后唐亡于季从珂,然而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极取同情态度。

人们不会因一个人的成功而把他写得处处皆是,同样,也不会因一个人的失败而把他看得事事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