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身养性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君子的言行要依照天理

(明)姚舜政

亲眼看到的事,尚且不敢信以为真,听人说的事就更模糊不明了,绝不能轻易讲述。一句虚言,往往能断送一生的幸福,这话值得深省。

阿谀奉承迎合别人应感到羞耻,刚愎自用则非常可恶,只有不固执、不迎合,才是合乎人间正道的。平常时候看不出来,但却能在波流风靡中立定,这才是高雅节操。

淡泊二字最好。淡即恬淡也,泊即安泊也,没有其他妄念,内心就会很快活。反过来如果追求浓艳,追逐权势,蝇营狗苟,那么就会心力交瘁,一天比一天艰难了,怎么能像淡泊的人那样每天心里都保持宁静呢?

人要能够酌情办事,但圆通灵活也要合时宜。在《易经》中论及变化无方和事有定理时,加了“易贡”二字,这二字最好,变化时告诉别人,这就是圆通灵活之时。棱角峭厉不一定是正直,和光同尘混杂一起也不是圆通,固执不通也不是变易之理。这些都要弄明白。

俗话说:“自成自立,自暴自弃。”又说:“自尊自重,自轻自贱。”无论是成立还是暴弃,都在于自己,尊重与轻贱也都在自己,每个人都要审慎选择以立其身。

大凡和人交往,应考虑他人所最忌讳的,假如轻易出口,正好是他人所忌讳的,他一定会认为是故意讥笑嘲讽他,恨之入骨。《书》中说:“惟独说话最容易致引争斗。”《诗》中说:“善戏谑,不也是暴虐。”尤其戏谑应该小心才是。

禀性过于耿直憨厚,因一时气愤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往往有不太合适的地方,虽然随即就感到后悔,但已经来不及了。我每听到一句善言,没有不进行阐发的,没有不牢记心中的。从前,我在北京碰到过一个喜好修道的老人,他偶尔见我恼怒发作,慢慢宽解我说:“恼怒能杀人。”我一听这话,明白了赞扬也能杀人,不只是恼怒。他又曾对我说:“天平的上针是天心,下针是人心,下针必须和上针相合。”这是多么好的比喻啊!又说过:“只有玻璃盏才能盛下狮子乳,就是金器银器也可能会渗漏。”这事我虽然没有试过见过,但听人善言,不以诚实之心接受,能像玻璃盏吗?这话也隐含禅机,不可不牢记。

顾名思义,自然能成立。不学着做好百姓,就是坏百姓,不学着做好秀才,就是坏秀才,以此相推,那些名义都不能不顾,不能不仔细考虑。总的来说,关键在于依照天理遵守法纪。

读书这件事在世间占有极高的地位,但它所占的地位是在人品上,而不是在权势官位上。

我们首先要做个好百姓;如果有天赋才华,擅长学问,就可以做个好秀才;若有运气,能求进取,就可以做个好官,但即使做到卿相之位,也要想着自己是个秀才,是个百姓。及传之于后人,乡先生死后不能祭祀于社,成得了什么事!如果能安守本分,完纳税粮,不需县官督促催责的,就是好百姓;专心读书不管其他事,不需要学道督责的,是好秀才;不贪婪严酷,不要监司督责的,就是好官。

大凡人要学好,不必追求其他的东西,只要能做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者,和乡里的人和睦相处,教导子孙,各自安分守己,不胡作非为就行了,这是太祖的圣谕。

世称清白人家,不是苟且行事就可以承继的,说他们自己行事只讲究衣着俭朴,教家能追求节约,交游则本于道义。凡是声色货利,不合礼法,稍稍玷辱家声的,都要戒除而不去追求。凡是孝友廉俭,应该做的事,对提高家声有益的,都应竞相追逐着去做。而在长幼尊卑聚会时,又能互相规劝教诲,各自希望无愧于贤者后人,这才是真正的清白啊。

大凡势焰熏天的人家,终有一天会尽的,怎么能比得上持守天道从事本业的人,能够一直享受其荣盛呢?一团茅草般的诗,多咏几遍,也是很有深味的啊。

俗谚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

在于勤。”“慎是俭德,只是为了长久之计。”创业的人,有不由于节俭而创下产业的,但后来却由于奢靡而逐渐荒废的,这实在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