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雄主的竞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女为何叹息呢?因为北魏与柔然的战争连绵不绝,她的父亲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还是被急需兵源的北魏朝廷征召入伍,参加胜负难料的北伐。
在《木兰辞》产生的整个5世纪,类似这样的远征司空见惯。北魏与柔然本是同根生,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南北朝,双方都非常了解对方,也都意图完全吞并对方。因此,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演变得异常艰苦和残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绝非夸大其词。
显然,木兰是个游牧民族女子。她从小就会骑马和武艺,出征前需要自行购置战马和一整套骑兵装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花销非常大。在当时,汉族农户女子不可能有如此强劲的购买力,更不可能立即学会骑马和武艺,只有府兵的女儿才有这种条件。按照府兵制的规定,战时每个军户必须至少出一名士兵,如果户主无法上战场,其家庭成员也可以代其服役。木兰没有成年的兄长,弟弟还年幼,所以她女扮男装,替父出征,便成为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
木兰时代的北魏和柔然军队,拥有比前代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秦汉及匈奴时期,青铜武器和皮甲仍占据武库装备的半壁江山,骑兵多为轻装弓箭手,即便手持戈矛,也难以进行长期搏斗。到了5世纪,人与马都身披铁甲的重骑兵已构成北魏和柔然军队的主力,他们“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不仅难以被敌人伤害,还能连续几个小时挥动长矛刺杀。
重骑兵之所以能够普及,主要是因为铁马镫的发明。脚踩铁马镫的骑兵在马背上立足稳,不易翻身落马,战马也因此可以背负更大的重量。
铁马镫的前身可能是帮助人上马的皮制或木制马脚扣,由于不耐磨,容易断裂,所以才被包金属的木芯马镫取代,继而又发展为纯铁制的马镫。考古发掘表明,慕容鲜卑人首先在3世纪发明了木芯包金属的马镫,4世纪时,纯铁制的马镫已经在中原和北方草原等地流行。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民族就因为引进了铁马镫,而迅速崛起,以至于能与后来的隋唐帝国掰手腕。至于金属马镫在蒙古高原的普及和向中亚的传播,无疑要归功于柔然人。
424年八月,六万柔然骑兵脚踏铁马镫,在大檀可汗的亲自率领下杀入北魏的云中郡,擒杀守将段进,攻陷郡首府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渐渐逼近长城。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慑服各个心怀叵测的邻国,年轻的拓跋焘决心向柔然发动反击,亲自带领五万骑兵北伐,在云中郡与大檀遭遇。
以往,因为冶金技术落后,近战能力差,游牧民族在正规军面前往往采取游击战术,诱敌深入,待到对方疲惫之后,再伺机予以打击。不过,大檀可汗这次却并不打算撤退,而是在拓跋焘面前堂堂正正地列阵迎战。
5世纪之前,骑兵在战场上通常不列方阵,因为骑兵运动快,战马的奔跑速度也不相同,很难统一调控。但拥有铁马镫的大檀却参照重步兵阵形,将重骑兵列成整齐划一的方阵,并要求战马的进退速度完全一致,以便能在保持阵形的情况下发动集团冲锋。和灵活机动的轻骑兵相比,重骑兵方阵的运动速度要缓慢许多,但近战的威力却大大增强,相当于长了四条马腿的重步兵方阵。汉人最初看到这种进退如一的骑兵方阵时,误以为这些战马是用链条锁在一起的,所以把它叫作“连环马”或“拐子马”,又管重骑兵叫“铁浮屠”,也就是铁塔的意思。
任何战阵都有自己的弱点,连环马也不例外。为了保持阵形的一致,它的运动速度比普通骑兵慢许多,只是比步兵运动得快一些而已。更何况,它的防护装备并非无懈可击。和重步兵的脚踝部位一样,重骑兵的马小腿部位为了运动方便,也无法用甲胄保护。众所周知,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us)全身上下刀枪不入,但在被敌人射中没有甲胄保护的脚踵后,却一命呜呼。大约与特洛伊战争同时,以色列士师约书亚(Joshua)也是靠砍断敌军战马的蹄筋而取胜。无独有偶,在1140年,金兀术引以为傲的拐子马同样被宋将刘锜和岳飞用长斧和麻札刀斩断了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轰然倒地。
但在424年,拓跋焘既没有长斧,也没有麻札刀。大檀的拐子马发动集团冲锋时,看上去就像一排排能够移动的城墙,从没见过这幅景象的北魏军被吓得魂飞魄散,柔然重骑兵一直逼到拓跋焘面前。拓跋焘当年虽然才15岁,却处乱不惊,指挥部下快速撤退。拐子马因为奔跑缓慢,追赶不上,双方就此鸣金收兵。过了几天,传来柔然本土军士哗变、射杀将领于陟斤的消息,大檀十分吃惊,赶紧拔营回国。拓跋焘的副将长孙翰(长孙肥之子)率军追击,取得了不菲的战果,算是给拓跋焘找回了一些面子。
尚书令刘洁看到,拓跋焘虽然“凯旋”,但柔然汗国的主力并未受损,于是建议在农收之后再次发动北伐,以预先阻止对方的南侵。拓跋焘深以为然,便在次年初向柔然开战。大檀见北魏军队在冬季深入漠北,将计就计,带领部落向北撤退。拓跋焘连续推进了15天,仍然找不到敌人,知道大檀使出了游牧民族擅长的诱敌深入之计,只好知趣地撤退了。
回到平城之后,拓跋焘看到北魏四面受敌,便诏问大臣,应当首先翦灭哪一个邻国。长孙嵩、长孙翰等拓跋鲜卑贵族认为:“柔然是我国世世代代的边疆大害,最好先讨伐大檀。如果能够追上他,就可以俘虏一些牲畜,足以富国;如果追不上,也可以顺便去阴山打猎,杀一些野生禽兽,用它们的皮肉筋角充当军实。”崔浩建议先讨大夏,刘洁则建议先征服最弱的邻国北燕。正当会议各方争执不下之时,传来赫连勃勃去世、其子赫连昌继位的消息,拓跋焘乘机西征大夏。两年后,大夏被北魏消灭,柔然与北魏之间的边界也因此变得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