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序跋纂笺11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舊編南九宮十三調曲譜(蔣孝)

《舊編南九宮十三調曲譜》,簡稱《舊編南九宮譜》,凡十卷,明蔣孝編。現存嘉靖二十八年己酉(一五四九)序三徑草堂刻本(《玄覽堂叢書》第三輯,《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據以影印)、明萬曆間據蔣盈甫手錄嘉靖間三徑草堂本重刻本(改題《舊編南九宮詞》)。

蔣孝,字惟忠,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嘉靖二十三年甲辰(一五四四)進士,授戶部主事。著有《蔣戶部集》。

南小令宮調譜序

蔣孝

《九宮十三調》者,南詞譜也。《國風》鄭衛之變,而南宮北里,競爲靡曼。開元、天寶之間,妙選梨園法曲;溫、李之徒,始著《金筌》等集。至宋,則歐、蘇大儒,每每留意聲律;而行家所推詞手,獨云黃九、秦七。是則聲樂之難久矣。完顏之世,有董解元者,以北曲擅場。騷人墨客,一時宗尚,類能抒思發聲;下至優倡賤工,亦皆通曉其義。於是樂府之家,有門戶,有體式,有格勢,有劇科,有聲調,有引序,作者非是莫宗,歌者非是不取。以故音韻之學,行於中州。南人善爲豔詞,如“花底黃鸝”等曲,皆與古昔嫓美。然崇尚源流,不如北詞之盛。故人各以耳目所見,妄有述作,遂使宮徵乖誤,不能比諸管絃,而諧聲依永之義遠矣。

余當鉛槧之暇,因思大雅不作,而樂之所生,皆由人心,古之聲詩,卽今之歌曲也。昔《二南》、《國風》,出於民俗歌謠;而《南風》、《擊壤》之詠,實彰《韶濩》之治,是烏可以下俚淫豔廢哉?適陳氏、白氏出其所藏《九宮》、《十三調》二譜[1],余遂輯南人所度曲數十家,其調與譜合,及樂府所載南小令者,彙成一書,以備詞林之闕。嗚呼!世無倫曠,則古樂之興廢不可知。苟得其人,則由粗及精,固可以上求聲氣之元,下安知不有神解心悟,因牛鐸而得黃鐘者耶?是集也,余實有俟於陳采,以充清廟明堂之薦。彼訾以爲慆堙心耳之具者,斯下矣!

嘉靖歲在己酉冬十月旣望,毘陵蔣孝著[2]

(《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影印《玄覽堂叢書》第三輯所收明嘉靖間三徑草堂刻本《舊編南九宮譜》卷首)

太和正音南九宮詞總序

何鈁[3]

夫太清無音,太音希聲,三籟交發,遂生音律。其清濁髙下,乃人籟之眞竅,而精神之流響也。音曷有南北哉?自□□□□□□歌於候人,始爲南音;□□□□□飛□,始爲北聲。於是詞□□□□□氣,而南北肇分矣。然亦總□□□□焉耳。蓋五方之氣吐於脣齒,大都越千里而殊,而五行十二管之氣機,徹於音律者則一。洛陽之杜鵑,濟北之鸜鵒,魯鷄唱而越鷄和,風氣感召,物類可徵矣。是以君子聆鳳鳴而解簫韶,聞牛鐸而識黃鍾,聽蛙鳴而知鼓吹,皆繇自然成聲者得之。

上古《雲和》、《韶濩》、《大武》,作於雍、冀、豫、洛間,相去不遐阻乎?而太和之氣,宣洩於依永和聲中,若雌雄牝牡之應求也,若橘柚柤梨之和味也。三代而下,古音一變爲樂府,再變爲詩餘,三變爲歌曲。唐興,若娬媚條枝之歌,慆心佚志,李祚幾爲寒灰。南唐《玉樹後庭》、《念家山破》諸曲,靡曼已極,識微君子爲賦畫江之謠,憂深哉其“園桃”、“彼黍”之流乎?至有宋,歐、蘇、黃、宋、秦、柳諸公,非不振起,而其間疾徐短長,多舛音節,雖蘇長公“大江東去”,且不免遺議焉。嗣是而傳奇濫觴矣。懿文之士,旣柱轡而摛藻;博雅之儔,復逞麗而結采。宇宙太和之氣日漓,無怪也。

余家藏有《太和正音》,□閱餘,時一諷詠,如關漢卿、馬東籬輩所撰,奇勁雄傑,雖間作本色語,亦不俚於成周里巷之謳歌,輒憮然有上古太和之遐思焉。適友人蔣君盈甫手錄《南九宮詞》示余[6],乃毘陵蔣公彙輯,爲傳奇資者。則又知南詞音律,亦非與《正音》枘鑿者。故鍾儀南音,子野知爲君子,而大石之曲,女直之歌,識者亦有取焉。則是編也,可不謂“太和”緒響乎?遂□□以俟采風者。嗟嗟!《廣陵散》□□□□作家歌者當於太音希□□□□□,爲舒城公所顧□□□□□□□□。

萬曆甲午孟春[7],海虞何氏皇萼子書。

(明萬曆間刻本《舊編南九宮詞》卷首)


[1] 陳氏、白氏:二人字號、籍里、生平均未詳。

[2] 題署之後有印章二枚:陰文方章“甲辰進士”,陽文方章“忠孝世家”。

[3] 何鈁(一五二五—一六〇三):字子宣,號左泉,別署皇萼子,海虞(今江蘇常熟)人。明嘉靖三十四年甲子(一五五五)舉人,選平陽知縣。陞南京錦衣衛經歷、淮王府左長史。萬曆十年(一五八二),致仕歸,以文史自娛,好藏書,命酒顧曲,精審曲理。著有《史鈔》、《開畿南水田書》等。傳見雍正《昭文縣志》卷七、光緒《常昭合志稿》卷二五等。

“之流”二字,底本殘闕,據文義補。

歐,底本作“毆”,據姓氏改。

[6] 蔣君盈甫:名號、籍里、生平均未詳。錢南揚稱“或孝之子姪行也”(《漢上宧文存續編》,中華書局,二〇〇九,頁二一一)。

[7] 題署之後有印章二枚:陽文方章“會翠軒印”,陰文方章“琴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