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网信事业发展要着眼于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管理,加快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着眼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着眼于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着眼于防范化解风险,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筑牢国家网络安全新屏障;着眼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网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全球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为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有力信息化支撑。

(一)网络基础设施作用凸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信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需求也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广阔应用空间,与此同时,新基建也面临着核心元件依赖进口、人才供不应求等挑战。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加快推动5G独立组网规模化部署,加强6G标准和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推进IPv6商用部署。全方位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新基建重点领域的规划和标准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动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面向全球覆盖的新型网络,持续推进北斗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

(二)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此同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技术和产业体系薄弱,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供给跟不上,数字技术同工业、农业融合深度同欧美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存在同质化现象,加剧资源争夺,区域发展不平衡。“大数据杀熟”“二选一”等数字平台乱象时有发生,对数字经济治理提出了新需求和新挑战。

未来,中国将持续加大数字领域研发投入,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投入。持续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数字经济地方特色化和区域一体化协同推进,发展特色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广数字经济优势地区的经验和模式,带动落后地区共享“数字红利”。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港)的优势,建设好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不断推进完善数字领域制度和标准建设,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符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监管制度,为实现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的目标,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对数据权属、反垄断规制、数字税征收等的研究和治理,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完善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惠民持续升级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近年来,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优质社会资源供给不足,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对接匹配不够,“信息孤岛”仍存在,影响了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的效能。

未来,中国将落实“十四五”规划部署,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重点领域,加快互联网医院、智慧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的发展,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覆盖范围。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逐步实现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让群众享受到“就近办”“自助办”的便利,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智慧升级、服务升级的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打造智慧社区和数字家庭,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全国推广,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逐步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关注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的需求,特别是相关应用产品设计应考虑老年人的诉求,通过社区、老年大学、公益机构等对数字弱势群体进行公益性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互联网知识,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四)网络内容建设创新发展,网络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

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引领驱动媒体融合发展,网络传播渠道日益广泛,新媒体平台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下沉化趋势明显,网络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与此同时,“虚假信息疫情”的传播、“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加剧,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

未来,中国将不断健全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传播网上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运用新兴技术开发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的信息服务形式,提高网络内容生产与分发的专业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程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推进网络文化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快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管理技术能力和体系建设,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网络治理效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关注青少年网民思想状况,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加快推进未成年网络保护立法,鼓励支持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网民力量,紧紧依靠网民,持续加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监督体系建设,发挥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作用,提升网民素养,引导网民自觉规范网络行为,推动清朗网络空间建设。

(五)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速构建,数据安全保护不断加强

当前,“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逆势兴起,数据要素共享流动、新兴技术迭代发展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都在加剧网络安全风险,增加了网络安全防护的难度。然而,目前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仍相对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安全检测标准和评估机制不全,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短缺,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亟须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未来,中国将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把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作为重点任务,加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投入,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攻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整合产学研力量开展自主研发创新,协同参与基础技术研发,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加强前沿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网络安全产品服务的迭代升级,不断满足应对新应用场景的个性化安全防护需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各项规定,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配套制度和标准规范。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和网络安全学科建设,支持高等院校与网络安全企业联合建立网络安全学院、实训基地和安全实验室。发挥国内国际技能竞赛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网络安全高精尖人才。

(六)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继续深入,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力度加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得到广泛应用,也产生了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智能制造、节能减排、卫生健康、人工智能等各类新兴技术相互交织融合,为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治理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参与国际治理中面临的形势愈加严峻复杂,一些国家歪曲解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不断在信息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打压遏制,实行所谓的“科技脱钩”,威胁中国的供应链安全。

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继续推动在以联合国为主渠道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进程,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重要平台活动,加强沟通、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继续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打造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社会团体、智库等主体作用,坚持高层对话和民间对话相结合,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继续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东盟、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增信释疑,深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下的网信交流合作,同“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合作。

(七)网络公益生态逐渐构筑,规范监管与能力提升齐头并进

网络公益的蓬勃发展拓展了传统公益行业的边界,扩大了社会公众的公益参与积极性,汇聚了社会各界的公益资源。然而,当前中国网络公益制度环境和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网络公益领域个人求助问题属性尚待明确,套捐、诈捐等违背公益伦理的行为时有发生,对网络公益公信力造成一定伤害。

未来,中国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为网络公益发展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明确网络募捐中公开募捐资格设置、公开募捐备案规定、公开募捐平台准入等,建立健全慈善行政协同机制、分类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慈善组织,制定不同的监管政策。严格落实对欺诈、骗捐、侵占慈善财产等行为的处罚,保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加强网络公益各方面数据信息的全过程和全方位透明公开可查询,提升公众对于数据信息的可及性,增强网络公益的社会公信力。同时,构建网络公益标准体系,提升慈善组织规范运作慈善项目的能力,促进提升信息收集、管理和披露能力。


[1]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2021年7月16日,见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4687/46299/index.htm。

[3]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5]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6]数据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7]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8]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0》。

[9]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

[10]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

[11]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12]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3]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4]数据来源: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健康界发布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

[15]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

[16]数据来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官网,2021年8月30日,见http://gjzwfw.www.gov.cn/col/col375/index.html。

[17]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8]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19]数据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数据来源:“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

[2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干货来了:区块链+公益慈善研讨会精彩观点》,2020年12月31日,见http://www.cac.gov.cn/2020-12/31/c_1610983882205930.htm。

[22]数据来源:新浪微公益平台,2021年7月22日。